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疏。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yuǎn)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yuǎn)、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fù)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fēng),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zhuǎn)。
自古以來養(yǎng)老馬是因?yàn)槠渲强捎?,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注釋
江漢:該詩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里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里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jīng)綸的飽學(xué)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fù)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jīng)不多了。
“片云”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yīng)是“共片云在遠(yuǎn)天,與孤月同長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康復(fù)。
存:留養(yǎng)。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后,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zhuǎn)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jīng)磨難,北歸已經(jīng)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于是他寫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鑒賞
“江漢”句,表現(xiàn)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xì)w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yàn)樵娙怂細(xì)w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扒ぁ贝柑斓亍!扒ぁ本浒白员啥孀载?fù)”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吧碓诓菀?,心憂社稷,乾坤之內(nèi),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xì)w”之情表現(xiàn)得很深沉。他由遠(yuǎn)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lián)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yuǎn)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shí)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yuǎn)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rèn)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qū)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diǎn)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吨芤住吩疲骸熬右宰詮?qiáng)不息?!边@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lián)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lián)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shí)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dāng)于“日薄西山”的意思?!奥淙铡本涞谋疽猓褪恰澳耗晷莫q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lián)用的是借對法?!奥淙铡迸c“秋風(fēng)”相對,但“落日”實(shí)際上是比喻“暮年”?!扒镲L(fēng)”句是寫實(shí)?!疤K”有康復(fù)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fēng),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xiàn)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卷四贊揚(yáng)此詩的二、三聯(lián)“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dāng)?shù)摹?/p>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xiàn)了詩人老當(dāng)益壯的情懷?!袄像R”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袄像R”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qū)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yǎng)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并不是沒有一點(diǎn)用處的。詩人在這里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11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