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英譯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釋
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zhèn)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恫辞鼗础芬簿褪窃谶@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86-87 .
2、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76 .
3、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90 .
鑒賞
秦淮,即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p>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次句點題,并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fā)無限感慨,“不知”抒發(fā)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蔼q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后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后兩句對只知征歌征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景為鑒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詩,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案艚背猩弦痪洹巴鰢蕖惫适露鴣?,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聲女色之中,終于被俘亡國。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于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蔼q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這首詩寫詩人所見所聞所感,語言清新自然,構思精巧縝密。全詩景、事、情、意融于一爐,景為情設,情隨景至。借陳后主的荒亡國諷喻晚唐統治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的深切憂思。感情深沉,意蘊深邃,被譽為唐人絕句中的精品。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晚唐統治者的辛辣諷刺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這樣豐富的內涵、深刻的主題卻容納在短短的28個字之內,這其中的每一個字都凝練至及。詩歌的語言要求精練,只有精練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見得精練。所以含蓄與精練互為表里,相得益彰。這首詩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現了晚唐的時代氣氛,使人從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聯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運,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的深切憂思,內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無窮,引人深思。
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亡思,將對歷史的詠嘆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沈德潛稱之為“絕唱”。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4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