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閬山歌

      閬山歌

      [唐代]:杜甫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yīng)結(jié)茅齋著青壁。

      閬山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xiàn)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dāng)?shù)氐淖訉O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應(yīng)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注釋

      “閬州”二句:點(diǎn)出閬州名山及其方位。靈山在閬州城東北十里,傳說蜀王鱉靈登此山,因名靈山。玉臺山在閬州城北七里,上有玉臺觀,唐滕王(李元嬰)所造。杜甫另有《玉臺觀》詩。靈山:一作“雪山”。玉臺:一作“玉壺”。

      松浮,指松枝在搖動。

      江動,指江水在涌動。未:一作“已”。

      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洶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護(hù)。所以浦起龍說:“那知其無,正見其有。”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是說靈山、玉臺可與嵩華并高。見閬山而聯(lián)想嵩華,已逗下“中原未歸”意。

      中原:地區(qū)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亂。

      “應(yīng)結(jié)”句:一作“應(yīng)著茅齋向青壁”。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nèi)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200-201

      閬山歌創(chuàng)作背景

        廣德元載(763年)秋天,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突然得到摯友房琯客死在閬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趕赴閬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戀上了閬中的山光水色。廣德二載(764年)春,杜甫在第二次攀登城南錦屏山時,天高心遠(yuǎn),寫下了這首《閬山歌》。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200-201

      閬山歌鑒賞

        “閬州”是說明“地名”,當(dāng)時閬中人已在被唐玄宗賜為“仙穴山”的靈山祭祖祭神,用大量的白花、白幡掛放于滿山、滿坡、滿樹枝,映襯得此山一片片白色而象征“靈山白”?!俺菛|”“城北”,是在介紹相關(guān)的地理位置;“靈山、玉臺”,是專指具體的地方;“白、碧”,是在以景喻事。這兩句敘述了閬中當(dāng)?shù)氐那迕骷漓牖顒又隆?/p>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兩句是針對第一聯(lián)從現(xiàn)實性出發(fā)所記載的閬中當(dāng)?shù)厍迕鞴?jié)祭祖活動之盛況?!八筛∮M”,是指松枝在搖動中“想”把本不屬于松樹的什么東西搖開。可能把一些由唐代閬中人在清明節(jié)有人先掛在松樹上的白花(詩中喻為白云)、掛在松樹上的青紗(詩中喻為烏云)搖散、搖落,但又有后來人在清明時節(jié)陸續(xù)再在樹枝上掛上白花或青紗,讓閬中的靈山與玉臺山的松樹上在這段時間內(nèi),能較長期存在著可擬為白云或烏云的白花和青紗,故而能“不盡云”。接著以唱嘆的語氣寫出江面的盛況。唐代閬州盛大持久的祭祖、祭天、祭神、祭亡靈的活動,因不少儀式是官民共同參與,來自陸路與水路的敬拜者絡(luò)繹不絕:在山祭山神,在水祭水神,在廟祭祖宗,在宇祭上天;這一因船只在江面涌動、陸上又有吹打彈唱而震得巖體欲崩的群體性民俗活動,能震撼目擊者的心靈。

        第三聯(lián)上句“那知根無鬼神會”中“根”與“鬼神”均與清明節(jié)的活動有直接關(guān)系,與《杜臆》所釋“閬中山多仙圣游跡”相符合。下句“已覺氣與嵩華敵”的詩意不是在講閬山的山勢能與嵩山和華山的高度相似而可“敵”,而仍然是描寫閬山清明祭祖活動的空前盛況與磅礴氣勢。上句中“那知根”正好與下句“已覺氣”成為一問一答的對應(yīng);而“無鬼神會”和“與嵩華敵”的描寫,也是對應(yīng)式的自問自答。這就是杜甫以《閬山歌》來記敘閬中清明祭祖盛況之詩歌中所表現(xiàn)來的睿智。

        最后,“中原格斗且未歸”是表達(dá)詩人在參加閬中清明節(jié)的祭祖活動中,仍不忘記國家的大事。杜甫一直關(guān)注著國家大事,即使他在參加閬中的清明祭祖活動以及寫其《閬山歌》之際,仍在牽掛著不穩(wěn)定的中原局勢。此時身在閬州,耳聞目睹閬中人民愛祖愛國的民俗與熱情,詩人表明自己也要與閬中人民同憂同思同作同為——“應(yīng)結(jié)茅齋著青壁”。這個結(jié)句有幾層大意:第一,在敘述與感嘆中認(rèn)為自己不能只是一個清明活動的記錄者,也同時應(yīng)當(dāng)以行動來表示愛祖愛國;能在自己所居茅屋的墻壁著上表示哀愁的青紗,也是一番衷腸的訴說。第二,詩人從閬中清明祭祀活動中所領(lǐng)會“愛祖愛國民俗”的畫境,和他要求一首詩所應(yīng)達(dá)到“篇終接混茫”的詩境是近似的、相通的。第三,篇首的“靈山白”與篇末的“著青壁”,一“白”一“青”,又呈現(xiàn)出“白花與青紗”的對仗。這般前呼后應(yīng)的詩歌結(jié)構(gòu),強(qiáng)烈地顯現(xiàn)出《閬山歌》寫作于清明時節(jié)的祭祀文化的風(fēng)格。

        杜甫在閬中的時間雖然不長,創(chuàng)作的詩篇卻不少。就創(chuàng)作的速度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高產(chǎn)期。這首《閬山歌》專詠閬山之勝,它與《閬水歌》一起成為杜甫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秋暑登道風(fēng)山應(yīng)群諒浩斌之約也

      傅子馀

      赤日杲杲行方中,須臾大火燒長空。海涯七月天如沸,獨(dú)有此地神所鐘。

      二子高步將誰同,四山歷歷無奇峰。乃從高處望鄉(xiāng)國,亦思絕頂摩神宮。

      游白鹿洞書院

      項安世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云何處游。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滿江紅

      朱帆

      北望長安,悲華夏,又傾梁柱。百年恨、瀏陽河水,兩番騰怒。

      壯士斷頭除舊制,英雄振臂開新路。問蒼天,底事喪斯人,天不語。

      賀新郎二首 其一

      清代項鴻祚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fēng)、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云三萬頃,誤了兩番游歷。

      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

      辨水

      清代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diào)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

      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

      再題翠云山房

      弘歷

      平生山水心,勝地輒留詠。虛軒愜遠(yuǎn)寄,萬象供臨憑。

      嵐靄朝夕變,峰巒前后映。秀是圖畫體,貞為松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