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三良》鑒賞
原文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shí)我遺。
服勤盡歲月,??止τ?。
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人必侍丹帷。
箴規(guī)響已從,計(jì)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后,愿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賞析
奄息、仲行、針虎三人合稱“三良”,都是杰出的人才,他們?yōu)榍啬鹿吃?,歷代多有詠“三良”的詩文?!蹲髠鳌の墓辍罚骸扒夭魏米?,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薄对娊?jīng)·秦風(fēng)·黃鳥》就是秦國人民為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個(gè)無辜犧牲者而創(chuàng)作的,表示了對殘暴統(tǒng)治者的控訴與譴責(zé)。陶淵明的這首詩,則完全稱贊三良的行為,其目的顯然不在詠史,而是借詠三良之事,表彰張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飲毒酒先死的盡忠行為。
全詩可分五個(gè)層次,每四句為一層。前面三個(gè)層次描述了“三良”怎樣由貪仕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誓愿追隨君主于地下的,說“三良”終年殷勤服侍秦穆公,因而受到寵愛和信任,為了不忘厚恩,“三良”實(shí)踐諾言,心甘情愿為秦穆公殉葬。第四層次贊頌了三良赴死的高義,這與陶淵明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節(jié)義觀是有關(guān)的。第五層次,詩人表達(dá)了《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同樣的悲憫。結(jié)尾說“泫然沾我衣”,其原因除了為三良的死而悲傷,為三良的忠情謬露(本不該流露,仕途險(xiǎn)惡,伴君如伴虎)而遺憾外,恐怕更多的是對那慘絕人寰、滅絕人性時(shí)代的譴責(zé),為良人的愚忠而悲哀。
從整體上看,作者是從仕途可畏這個(gè)角度來吟詠三良的。蘇軾的《和陶詠三良》“仕宦豈不榮,有時(shí)纏憂悲。所以靖節(jié)翁,服此黔婁衣”最得此詩主旨。
陶淵明簡介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