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臺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四十年來,甘守貧困度殘生,
腳穿麻鞋,此日登臺望舊京。
滿目破碎,大好河山誰摧毀?
一腔悲憤,園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踐踏,大片春草變狼籍,
車馬馳騁,半是舊官顯驕橫。
暮色蒼茫,欲哭無淚殘陽斜,
悲風獵獵,吹起大江嗚咽聲。
注釋
老柴荊: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貧賤。
園陵:指南京鐘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冠蓋:官僚們的官服車蓋。雍容:華貴的樣子。
登雨花臺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據(jù)明亡已二十年。作為長期隱居故鄉(xiāng)的遺民詩人,魏禧四十歲時來到舊京南京,登上今中華門外的雨花臺,仍感慨萬千,寫下這首七律。
登雨花臺鑒賞
雨花臺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處名勝,登高遠眺,諸景諸色,盡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國之初的都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鐘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詩人登上雨花臺,舉目四望,不禁感嘆萬分。開頭兩句不禁點名了詩人的布衣身份,而且還隱含著一股豪氣。魏禧在明亡之后,絕意仕進。清統(tǒng)治者為籠絡文士,曾詔舉博學鴻詞,他拒絕應試,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奥樾蹦肃l(xiāng)間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表示對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時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達了更為深沉濃重的情感。
三、四兩句詩人心頭的怒火陡然升起,詩人發(fā)出了激憤的責問:究竟誰是國家滅亡的罪魁禍首?表現(xiàn)了詩人對禍國殃民者的仇恨和對歷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義深刻。金甌破碎,竟然無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nèi)遭到了迅速覆滅的命運。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閹黨余孽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積極備戰(zhàn),以圖恢復,反而倒行逆施,大興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為清所有。戰(zhàn)火遍地,四處瘡痍,甚至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也難逃厄運。這實在是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詩人用“可堪翦伐到園陵”表達了痛心疾首的義憤之情。其中有對斷送國家者的鞭撻,也有對異族入侵者的控訴。
五、六兩句詩人內(nèi)心的怒火轉(zhuǎn)化為憎惡怨恨,從而使全詩的內(nèi)蘊更加深邃和豐富?!芭Q蜊`履”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是對異族侵略者的微妙譏諷。作為剛從游牧部族進入關(guān)內(nèi)的清人,牛羊的踐踏錦繡江山,就如同他們的鐵蹄在蹂躪著大江南北?!岸嘈虏荨比趾x深長,形象地描繪出了被牛羊踐踏的田園一片荒蕪,只有野草時時更新的景況,黎民百姓的悲慘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與此相對的卻是雍容華貴的官府車蓋,前呼后擁,招搖過市。更令人觸目驚心者還是“半舊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為官為宦的權(quán)貴們,在異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側(cè)姿求媚,腰身又變成了當朝的新貴。他們毫無民族氣節(jié),不顧國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個人安樂,不正是這些民族敗類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嗎?這就與上一聯(lián)“誰使山河全破碎”緊緊呼應起來?!肮谏w雍容”與詩人“柴荊”“麻鞋”的身份相映襯,表露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jié)也就愈加分明?!岸嘈虏荨迸c“半舊卿”,一新一舊,新草遮蓋的是舊日山河,舊卿卻扮演了新貴的角色。由此不難見出詩人錘字煉句之功。
最后兩句,詩人在雨花臺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滿腹的悲憤還未傾吐干凈,不覺暮色已經(jīng)降臨。作者的真摯情感甚至打動了天地萬物,只見凄風悲號,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保_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詩也就在這悲風聲中收束。
魏禧簡介
唐代·魏禧的簡介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jié)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jié)人事,表現(xiàn)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yè)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 ? 魏禧的詩(16篇) 〕猜你喜歡
詠馬蹄墨一首柬留守鄭廣之玉峰李景輝二知己
汗血曾勞百戰(zhàn)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