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詩文 > 吳偉業(yè)的詩 > 過吳江有感

      過吳江有感

      [清代]:吳偉業(yè)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過吳江有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日落時在松陵道上前行,長長的江堤圍繞著這座古城。

      塔影在湖水中隨波浮動,長橋牽引出一彎新月出生。

      街市寂靜無人皆因逃稅,江寬見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

      二十年間故友舊交多離散,端起酒杯感嘆這身外浮名。

      注釋

      吳江:在今江蘇省南部,西臨太湖。

      松陵:指吳江。

      堤:指吳江縣長堤。《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長堤在吳江縣東……界于江湖之間,明萬歷十三年重筑,長八十里。

      塔:吳江東門外方塔。

      橋:指吳江城外利往橋,又叫長橋,共有八十五孔。引:長。

      交舊:老朋友。

      把酒:拿起酒杯。

      參考資料:

      1、劉琦 郭長海 呂樹坤.清詩三百首譯析.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5頁

      過吳江有感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康熙七年(1668)春,作者吳偉業(yè)應友人吳琦之邀請從家鄉(xiāng)江蘇太倉往浙江吳興,途經吳江。由于當時因戰(zhàn)亂和繁重的苛捐雜稅,鄉(xiāng)村破產、百姓逃亡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故作者有感而發(fā)。

      參考資料:

      1、錢仲聯(lián) 章培恒.名家品詩坊 元明清詩.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4-127頁

      2、朱眉叔.清晚清文學作品譯注講析.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65-66頁

      過吳江有感鑒賞

        這首詩扣住吳江的地理形勢和有關的歷史事件,巧妙地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詩上半部分描寫吳江自然景色,首聯(lián)所說“松陵”,為吳江舊稱。吳江縣城東南舊有一條長堤,界于松江與太湖之間,蜿蜒八十余里。詩人走在黃昏的吳江道路上,遠遠望去,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縣城一樣。一個“抱”字,把長堤擬人化了,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寫出了它對吳江縣城護擁偎倚的情態(tài)。首聯(lián)是對吳江的遠眺,頷聯(lián)兩句,則由遠而近,進一步作具體刻畫。第三句所說的“塔”,原在吳江東門外的寧境華嚴講寺內,共七層,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方塔在湖中各處均可看見,而其自身位置又是固定不變的,這就仿佛湖勢在圍繞著方塔移動。第四句所說的“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東西百余丈,多至七十二孔,中間有垂虹亭;前臨太湖,橫絕松陵,湖光海氣,蕩漾一色,舊稱“三吳絕景”。由于橋身很長,所以有一種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牽引而生的感覺。兩句抓住當時吳江最具特色的景物,做了典型的概括描寫。詩中有塔有湖,有橋有月,動靜相宜,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空明清曠的圖畫。同時,頷聯(lián)這兩句除了寫景之外,實際上另有某種深刻的寓意蘊藏在內,與頸聯(lián)相呼應。

        頸聯(lián)“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這兩句為全詩關鍵,它描寫了吳江在賦稅重壓、戰(zhàn)亂摧殘之下的蕭條景象。市集沉寂,是由于百姓忍受不了重斂苛征,被迫逃亡;江面空闊,是由于行客為了躲避兵火戰(zhàn)事,隱身遁跡。這“市”和“江”的蕭條景象,一方面和前面“湖”和“月”同樣開闊,另一方面卻又使得原來的秀麗景色整個地為之黯然,蒙上了一層凄清慘淡的色調,從而產生了對照鮮明的藝術效果。再結合頷聯(lián)“塔盤”、“橋引”兩句。所謂“湖勢動”,即可以視為寫自然之景,也可以看作是對頸聯(lián)的“逃賦”和“避兵”的人間風波的一種形象的暗示。所謂“月痕生”,則在寫景之中隱寓清兵南下之意。月屬陰象,因而在古代詩詞中往往用來比喻外族。如清初著名女詞人徐燦的《踏莎行》即云:“碧云猶疊舊山河,月痕休到深深處!”這里的“碧云”典據(jù)梁朝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意思說當時的南明小朝廷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畢竟還在堅持;“月痕”則指清兵,希望它不要消滅南明。吳偉業(yè)和徐燦是同時代人,并且還是兒女親家。他作《過吳江有感》時,明朝政權已經徹底覆亡,所以一開頭寫的就是“落日”而不是“日暮”;因此頷聯(lián)中的“月痕生”,也同樣應是暗指清兵到來,而頸聯(lián)的“避兵”,由此也不顯得突兀而出了。如此,全詩的結構脈絡便可一目了然。首聯(lián)總起,概括吳江形勢,點明時代背景;接著一分為二,頷聯(lián)、頸聯(lián)由暗而明,既是寫景,又分別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離散。最后,詩又合二而一,歸結為故國淪喪,交游零落,身世凄涼,唯有感嘆而已的悲涼情懷。

        尾聯(lián)“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這里的“廿年”不一定是確指,它可以包括清兵南下至寫作此詩這二十余年的時間。“散”字承上文“逃”、“避”二字而來,“人逃”“客避”,故友自然也都離散了。這句雖然說得較虛,不過,此中仍有故事可稽。明朝既亡,許多愛國文士相率結為詩社,遁跡林泉,砥礪氣節(jié),暗圖匡復。順治七年(1650)開始出現(xiàn)的吳江“驚隱詩社”,在當時尤為著名。吳江的吳炎、潘檉章,昆山的顧炎武、歸莊等人,都是它的主要成員。康熙二年(1663),莊廷鑨“明史案”興,清王朝借機大搞株連,屠戮遺民志士,“驚隱詩社”亦被迫停止,吳炎、潘檉章也慘遭殺害,顧炎武曾做詩文吊之。而吳偉業(yè)同他們都有交往,因此,“廿年交舊散”云云,大概正是“有感”于這一事件。至于“把酒嘆浮名”,則是吳偉業(yè)本人的身世之感。他在明朝少年高第,前程似錦,而明亡以后,由于“浮名”太盛,被迫出仕清廷,晚年才得以回鄉(xiāng)家居。“浮名”之累人如此,反不及故友們或死或遁;名節(jié)不墮,令詩人深為嘆息,借酒澆愁。

        縱觀全詩,前半首寫“過吳江”,是敘事;后半首寫“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敘事。首聯(lián)“落日”,詩人離吳江還較遠;頷聯(lián)“月痕生”,漸漸接近吳江;頸聯(lián)“市靜”,表明已經上岸;尾聯(lián)“把酒”,則是住下之后發(fā)現(xiàn)“交舊散”,才對“酒”興“嘆”的。全詩按照時間先后依次描述,層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寫“有感”,又是續(xù)寫“過吳江”。同樣,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寫“過吳江”,又是預寫“有感”??梢?,在本詩中,敘事與抒情,“過吳江”與“有感”,已經達到了相互滲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吳偉業(yè)簡介

      唐代·吳偉業(yè)的簡介

      吳偉業(yè)

      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chuàng)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 ? 吳偉業(yè)的詩(200篇)

      猜你喜歡

      雨中寄子直

      宋代劉攽

      繁陰不時解,雨氣如深秋。朝衣始絺葛,暮服乃重裘。

      天事亟變易,得為有常不。如何世上士,欲以全自求。

      春日村居 其三

      明代楊光溥

      曉雨初晴滿院清,瑤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塢傳春信,水隔山城遠市聲。

      酒賤每逢田父醉,詩成還就野僧評。尚嫌村客人煙鬧,擬就煙霞學向平。

      茅舍書聲

      戴梓

      瓜藤墻外接陂陀,薜荔為居面碧波。一卷正當風里讀,蓼花秋浦下漁歌。

      摸魚兒十五首 其七

      清代蔣士銓

      別燕云軟紅塵土,板輿一兩輕御。夢魂先到江南岸,畫取尚書詞句。

      紅幾數(shù)、待小建,花坊碎錦親題署。黃鶯相遇,認舊日使君,朱陳村里,乍暖勸農路。

      次韻楊廷秀求近詩

      宋代王庭圭

      聞說學詩如學仙,怪來詩思渺無邊。自憐猶裹癡人骨,豈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軍初入陣,清于三峽夜流泉。只今老鈍無新語,楓落吳江恐誤傳。

      過高郵柬董編修

      明代陳璉

      天上歸來樂事多,慈闈納慶鬢雙皤。綵衣喜制錦繡段,春酒香浮金叵羅。

      光見珠湖曾應識,名題虎榜舊登科。相逢政好論衷曲,奈此匆匆別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