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惜“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面見關(guān)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爾等當年劣行,早已牢刻在歷史恥辱柱上。
2.負責國家檔案的齊太史不動聲色,秉筆直書“崔杼弒莊公”。
3.儲安平是一個在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上有過成功嘗試的民主報人,他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編輯家,又是一個秉筆直書的時評家。
4.明燕王朱棣兵變奪取帝位,方孝孺秉筆直書“燕賊篡位”,被殺,滅十族。
5.魯迅先生一息尚存便秉筆直言,抨擊黑暗的現(xiàn)實,指斥部分文人的無恥。
6.春秋有董狐之筆,惡不掩,善必彰,當年趙盾弒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筆直書“趙盾弒其君”,趙盾連殺數(shù)名史官,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7.明燕王朱棣兵變奪取帝位,方孝孺秉筆直書“燕賊篡位”,被殺,滅十族。
8.我是一個很嚴謹?shù)娜?,寫作上秉筆直書,毫不夸大其詞。
9.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跡,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tǒng)的先河。
10.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編輯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編輯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guān)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chuàng)新。
11.歷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當朝,事一關(guān)聯(lián)當世,所謂秉筆直書更難做到。
12.這聲音不快不慢,這動作一筆一換,時而左移,時而右變,時而跨出馬步,時而又作秉筆直書狀。
13.明燕王朱棣兵變奪取帝位,方孝孺秉筆直書“燕賊篡位”,被殺,滅十族。
14.這聲音不快不慢,這動作一筆一換,時而左移,時而右變,時而跨出馬步,時而又作秉筆直書狀。
15.章具豪放不羈之才,行文如天馬行空,恣意馳騁,連下聯(lián)中重用兩“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筆憤書,一揮而就所致。
16.魯迅先生一息尚存便秉筆直言,抨擊黑暗的現(xiàn)實,指斥部分文人的無恥。
17.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禮監(jiān)的秉筆太監(jiān)由朱筆記錄,再由內(nèi)閣撰擬詔諭頒發(fā)。
18.歷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當朝,事一關(guān)聯(lián)當世,所謂秉筆直書更難做到。
19.這聲音不快不慢,這動作一筆一換,時而左移,時而右變,時而跨出馬步,時而又作秉筆直書狀。
20.儲安平是一個在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上有過成功嘗試的民主報人,他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編輯家,又是一個秉筆直書的時評家。
21.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編輯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編輯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guān)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chuàng)新。
22.盡管他有著難言的隱痛,但他仍秉筆直書,實事求是地記錄著史實,終著成不朽名作。
23.這篇文章的視角獨特,秉筆直抒,入木三分,一氣呵成.
24.章具豪放不羈之才,行文如天馬行空,恣意馳騁,連下聯(lián)中重用兩“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筆憤書,一揮而就所致。
25.明燕王朱棣兵變奪取帝位,方孝孺秉筆直書“燕賊篡位”,被殺,滅十族。
26.秉筆直書、實事求是是它的靈魂;彰往察來、古為今用是它的功能。
※ "秉筆"造句求知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