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石鐘山記》翻譯及注釋

      宋代蘇軾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譯文:  《水經(jīng)》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贬B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注釋:  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苯袢私?jīng)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酈元:即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作者。鼓:振動。搏:擊,拍。洪鐘:大鐘。是說:這個說法。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桴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尤:更加。鏗然:敲擊金石所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譯文: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yīng)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 ?/p>

      注釋:  元豐:宋神宗的年號。六月丁丑:農(nóng)歷六月初九。齊安:在今湖北黃州。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湖口:今江西湖口。硿硿焉:硿硿地(發(fā)出響聲)。焉,相當于“然”。莫夜:晚上。莫,通“暮”。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搏人:捉人,打人。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磔磔:鳥鳴聲。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舟人:船夫。罅:裂縫。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為此:形成這種聲音。中流:水流的中心。空中:中間是空的。竅:窟窿。窾坎鏜鞳: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汝識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周景王之無射:《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鑄成“無射”鐘。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譯文: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注釋:  臆斷:根據(jù)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殆:大概。終:終究。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陋者:淺陋的人。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敲擊。實:指事情的真相。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