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歸晉知罃》翻譯及注釋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譯文: 晉人把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首歸還給楚國,以此要求交換知罃。當(dāng)時(shí)荀首已經(jīng)是中軍副帥,所以楚人答應(yīng)了。
注釋: 歸:送還。公子谷臣:楚莊王的兒子。連尹襄老:連尹是楚國官名,襄老是楚國的大臣。連尹、楚國主射之官。求:索取。于是:在這個(gè)時(shí)候。佐中軍;擔(dān)任中軍副帥。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zhí)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shí)不才,又誰敢怨?”
譯文: 楚王送別知罃,說:“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興兵,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自己的任務(wù),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實(shí)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
注釋: 治戎:治兵,演習(xí)軍隊(duì)。這里的意思是交戰(zhàn)。馘:割下敵方戰(zhàn)死者的左耳(用來報(bào)功)。這里與“俘”連用,指俘虜。鼓:取血涂鼓,意思是處死。即戮:接受殺戮。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
譯文: 楚王說:“那么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來互相原諒,兩邊都釋放被俘的囚犯,以結(jié)成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與謀,又敢感激誰?”
注釋: 懲:戒,克制。忿:怨恨。宥;寬恕,原諒。與及:參與其中,相干。
王曰:“子歸何以報(bào)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bào)?!?p class="y">譯文: 楚王說:“您回去,用什么報(bào)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bào)答什么。”
注釋: 任:擔(dān)當(dāng)。
王曰:“雖然,必告不谷?!睂υ唬骸耙跃`,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zhí)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bào)也!
譯文: 楚王說:“盡管這樣,還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訴我?!敝敾卮鹫f:“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夠帶著這把骨頭回到晉國,寡君如果加以誅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賜給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請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廟中誅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道寡君殺我的命令,而讓下臣繼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擔(dān)晉國的軍事,率領(lǐng)偏師(自己軍隊(duì)的謙稱)以治理邊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員,我也不會躲避,竭盡全力以至於死,沒有第二個(gè)心念,以盡到為臣的職責(zé),這就是用來報(bào)答於君王的?!?/p>
注釋: 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對別國君主稱外臣。宗:宗廟。不獲命:沒有獲得國君允許殺戮的命令。宗職:祖宗世襲的職位。偏師:副帥、副將所屬的軍隊(duì),非主力軍隊(duì)。致死:獻(xiàn)出生命。
王曰:“晉未可與爭?!敝貫橹Y而歸之。
譯文: 楚王說:“晉國是不能和它爭奪的?!庇谑蔷蛯λ丶佣Y遇而放他回去。
左丘明簡介
唐代·左丘明的簡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shí),而年輩稍晚。他是當(dāng)時(shí)著名史家、學(xué)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xiàn)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 左丘明的詩(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