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采臣糧憲春日偕兩令君令甥及諸公過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二》拼音版
明代:釋今無
和吳采臣糧憲春日偕兩令君令甥及諸公過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其二-釋今無
無因乞食見高幡,村落蕭條動世尊。偶策竹筇趨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門。
鶯啼綠樹聲初滑,興引紅云日未昏。獨酌濁醪閒引領(lǐng),海天碧盡自無痕。
唐代·釋今無的簡介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 釋今無的詩(79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