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三十首·其八鑒賞
這首詩評論了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初唐詩壇基本是南朝形式主義文學的延續(xù),宮體詩充斥詩壇,文風綺靡纖弱。沈佺期、宋之問總結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馳名一時,對唐代近體詩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元好問肯定了他們的貢獻和影響(“橫馳翰墨場”),但也批評了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仍然沒有擺脫齊梁詩風。
元好問認為,開唐詩一代新風的詩人是陳子昂。陳子昂復歸風雅興寄,高倡漢魏風骨,上接建安傳統(tǒng),以其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終于廓清了初唐半個時紀齊梁余風的影響,迎來了以“風骨”、“氣象”著稱的盛唐詩歌創(chuàng)作高潮。他的“興寄”、“風骨”理論成為后人反對形式主義柔靡詩風的理論武器。因此,元好問充分肯定了陳子昂的歷史功績,并將其革新文風與范蠡的平吳事業(yè)相提并論,認為也應為陳子昂鑄像,以表其功。
元好問簡介
唐代·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 元好問的詩(54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