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春欲去鑒賞
施紹莘是個(gè)隱逸之士,但較少明末山人氣。他的詞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態(tài)的意蘊(yùn),生際明末,哀傷情常在心底。這闋小令從題面看是“傷春”,就詞心言則是傷時(shí)。上片冷峻,寫出危頹之世,迷惘如夢,而“墻里”人依舊“笑語”如常。不知是麻木,還是醉生夢死的荒唐。下片將視線收斂內(nèi)觀自照,“無計(jì)”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苦永遠(yuǎn)屬于清醒人,這又是一種難解之謎?!叭f種消魂”只能化為詩句,實(shí)也就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然而此種“幸”,仿佛是天公的特定懲處。用斷腸之苦換取若干文字,能說不是大不幸。此詞警策之句首在“如夢一庭空絮”,將醉者以及醒而“無計(jì)”者全溶進(jìn)了夢游般的境界。那種時(shí)代的悲劇性的深刻,由此凄婉情韻中畢見。
施紹莘簡介
唐代·施紹莘的簡介
施紹莘(1581~約1640) 明代詞人、散曲家,字子野,號(hào)峰泖浪仙,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他有俊才,懷大志,因?qū)以嚥坏?于是放浪聲色。建園林,置絲竹,每當(dāng)春秋佳日,與名士隱流遨游于九峰、三泖、西湖、太湖間。他興趣廣泛,除經(jīng)術(shù)、古今文外,還旁通星緯輿地、二氏九流之書。善音律,一生所作以散曲及詞著名,有《花影集》傳世。另外,其詞作多哀苦之音,既寄寓著作者命運(yùn)多蹇的身世悲涼,又是明王朝滅亡前夕人們情緒的反映。如□謁金門□"春欲去"寫有"無計(jì)可留春住,只有斷腸詩句。
...〔 ? 施紹莘的詩(7篇) 〕猜你喜歡
叉魚招張功曹(署)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dāng)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晚飯?zhí)翈X緣隱庵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莧嘗來偏有味,鷦鷯隨處可為家。
夢中云樹迷千里,壁上煙嵐識(shí)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xiàn)奧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