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宋代。蘇軾。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鄭淇水入城。東武城南,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時畢。風(fēng)雨外,無多日。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dāng)時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鄭淇水入城。
東武城南,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風(fēng)雨外,無多日。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dāng)時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東武城南剛剛筑就新堤,郟淇河水開始流溢。微雨過后,濃密的樹林,蒼翠的山崗,紅花綠葉,滿地堆積。枝頭殘花早已隨風(fēng)飄盡,我與朋友同到江邊把春天尋覓。試問未來還有多少春光?算來不過三分之一。
官衙里的公事紛雜堆積,風(fēng)雨過后更無幾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約,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爭相聚集。您不曾聞知東晉蘭亭修禊的故事?當(dāng)日滿座都是豪俊高潔之士。到如今只有長竹滿山崗。往日陳跡,無從尋覓。
注釋
東武:此處指密州治所諸城。會:聚會。流杯亭:即諸城南禪小亭。
上巳(sì):農(nóng)歷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為古時節(jié)日,習(xí)用三月初三日。
壅(yōng):堵塞。鄭淇:水名,由鄭河、淇河于密州城南匯集而成,東北流入濰河。
阜:土丘。
臥紅: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
江頭:指郟淇水邊。
向前:往前,未來。幾多:多少。春:指春光。
蘭亭修禊(xì):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dāng)時名士41人集合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祓禊之禮。眾人作詩,王氏作《蘭亭集序》。修禊,三月三日于水邊采蘭嬉游,以驅(qū)除不祥。
豪逸:指豪放不羈,瀟灑不俗的人。
參考資料:
1、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253
2、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47-148
3、王宜璦 王水照.蘇軾詩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9-130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創(chuàng)作背景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詞當(dāng)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自從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與眾名士蘭亭修禊之后,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上巳日便成了一個富有詩意的日子,這對于蘇軾這樣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誘惑力。熙寧九年三月上巳日,蘇軾在密州城南流觴曲水時,憶及蘭亭盛會,因作此詞。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jì)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20-21
2、王宜璦 王水照.蘇軾詩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9-130
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鑒賞
這首詞的題目交代了作詞的地點(diǎn)、時間,敘寫的中心——“會流杯亭”,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城南引水入城工程。上片寫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寫了惜春的意緒。開頭三句從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寫起:東武城南筑就新堤,鄭淇河水開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筆,因為這直接關(guān)系到“曲水”的水源,對下片來說,真可謂伏脈千里。以下詳寫暮春景物,先寫雨后山岡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場小雨過后,在那濃密的樹林中和蒼翠的山岡上,紅花綠葉,堆積滿地。透過字面,仿佛有詞人輕微的嘆息。以“臥”、“堆”兩個動詞形容花葉遍地狼藉的狀態(tài),以“紅”、“碧”兩個表示色彩的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借指花、葉,都顯得十分形象和精煉。再寫“枝上殘花”蕩然無存,于是向江邊追尋春天的蹤跡:試問未來還有多少春光?算來不過三分之一。這就是尋春所獲得的一個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結(jié)果。因此,詞人在描寫暮春景物時,也由隱而顯地表現(xiàn)了他惜春的心情。
下片寫曲水流杯的現(xiàn)場盛況以及對當(dāng)年蘭亭陳跡的感慨。換頭“官里事”四句,詞人感嘆官衙事務(wù)紛繁,自然界又多風(fēng)雨,輕閑而明麗的日子竟沒有多少。這是一筆襯托,說明聚會流杯亭是很難得的。以下“相將泛曲水”兩句,正面寫曲水流杯的現(xiàn)場盛況:上巳日與同僚相約聚會于流杯亭,開展曲水流杯的活動,全城百姓都爭著前來觀光?!跋鄬ⅰ本涿鼽c(diǎn)詞序“會流杯亭”,轉(zhuǎn)到對全詞中心內(nèi)容的敘寫,但用墨極其簡煉,妙處全在從閑處鋪墊以及從側(cè)面烘托。與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異的風(fēng)景線,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補(bǔ)了春光大減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寫未嘗不是一種絕好的鋪墊?!皾M城爭出”句,由充當(dāng)熱心觀眾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觴現(xiàn)場的盛況。一個“滿”字和一個“爭”字,更令人想見萬人空巷的熱鬧情景,以及詞人作為州郡長官與民同樂的愜意和自得。另一層烘托則是由眼前景、事所引發(fā)的對歷史的聯(lián)想:“君不見蘭亭修楔事,當(dāng)時座上皆豪逸?!憋@然,蘭亭修禊與曲水流杯,當(dāng)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與詞人自己,眾名士(“豪逸”)與眾同僚,一一對應(yīng),其襯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見。結(jié)尾兩句緊承上文,對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長竹布滿故地的山嶺,而昔日盛事已成陳跡,再也無從尋覓了。這不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懷古主要是為了慨今,因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蘭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蘊(yùn)蓄的是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帶有人生哲理意義的。
這年十二月,蘇軾離開密州任所時,還滿懷深情地寫下了一首《別東武流杯》詩,可見上巳雅集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