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客中聞歌
太常引·客中聞歌。清代。項鴻祚。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fēng)凄雨涼。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思量,吹一片、簫聲過墻。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fēng)凄雨涼。
太常引·客中聞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正值杏花開放,燕子也飛來飛去的忙碌,這一切都顯出春景的美。偏偏就因為春光絢麗,這幾日中,風(fēng)的號子是那么的凄涼,雨打在身上也是那么的冷。
楊柳的枝葉四處飄散,桃樹與銀杏樹上的花苞、葉兒依舊玲瓏嬌小。我獨自一人站在這景中想自己的心事。剛剛等到我停止了心頭的思緒,風(fēng)將葉兒吹起一片,那吹蕭的簫聲,也隨著風(fēng)晃蕩過墻頭,飄向遠方。
注釋
者:猶“這”。
楊枝:唐詩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楊柳枝》得名。
桃根:晉代王獻之妾桃葉之妹。
太常引·客中聞歌鑒賞
項鴻祚被人稱為“別有懷抱者”,其詞往往一波三折,“辭婉而情傷”。此詞上片先寫杏放燕飛,春光大好,繼以“偏是”轉(zhuǎn)至“風(fēng)凄雨涼”;下片寫柳飄桃小,獨自思量,繼以“剛待”折入“簫聲過墻”;委婉曲折,乍斷又繼。末三句意與李清照《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同。
項鴻祚簡介
唐代·項鴻祚的簡介
項鴻祚(1798~1835)清代詞人。原名繼章,后改名廷紀(jì),字蓮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兩應(yīng)進士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家世業(yè)鹽筴,巨富,至君漸落。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他與龔自珍同時為“西湖雙杰”。其詞多表現(xiàn)抑郁、感傷之情,著有《憶云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
...〔 ? 項鴻祚的詩(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