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鑄鑒
古人鑄鑒。宋代。沈括。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fù)量鑒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鑒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烙型腹忤b,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shù)。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fù)量鑒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鑒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shù)。
古人鑄鑒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古人制造鏡子的時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凸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凸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以作得稍為凸些,以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造鏡時要量鏡子的大小,以決定增減鏡子凸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來了,一旦得到古時的鏡子,一律刮磨使鏡面平滑,這是師曠(春秋著名樂師)為什么悲哀(沒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緣故啊。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字,字體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rèn)為是由于鑄造時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以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以在光中顯現(xiàn)出來。我觀察了這面鏡子,認(rèn)為道理確實如此??墒俏壹矣腥骁R子,又見到了別人家所收藏的鏡子,都是一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只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注釋
鑄:制造。
鑒:鏡子。
則:就,便。
令:使,讓。
微:略微。
而:卻,但是,表轉(zhuǎn)折。
納:獲得。
比:一旦。
師曠:春秋時期著名樂師。
所以:……的原因。
故:所以,因此。
全:完全,都。
差:略微。
原:推究。
沈括簡介
唐代·沈括的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xué)家、政治家。仁宗嘉佑進(jìn)士,后任翰林學(xué)士。晚年在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xué)家之一。精通天文、數(shù)學(xué)、物理學(xué)、化學(xué)、地質(zhì)學(xué)、氣象學(xué)、地理學(xué)、農(nóng)學(xué)和醫(yī)學(xué)、工程師、外交家。
...〔 ? 沈括的詩(64篇) 〕猜你喜歡
叉魚招張功曹(署)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dāng)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