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興寺閣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閣遠眺但見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渾同一體難以辨認。
市人的喧鬧與鴉鵲啼鳴,遠遠聽來合成了一種聲音。
這個寺閣到底有多么高峻?這個寺閣又是誰人經(jīng)營?
側(cè)著身子可以送走落日,舉起手來就能攀摘飛星。
當年那位姓王的中書令,曾把終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凈。
繪下自己的畫像留在閣中,面色鐵黑目光炯炯。
身軀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閣一樣氣度崢嶸。
古代雖有許多人粗暴驕橫,作的事卻常讓世人驚嘆。
登閣的人還緊張得張口喘息,造閣的人不知何以能夠承擔!
為何不仔細觀看這一寺閣,就可以知道王中書有多么英勇大膽。
注釋
⑴真興寺閣:在鳳翔城中,高十余丈,為宋初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王彥超所建。
⑵漠漠:密布、廣布貌。
⑶浩浩:曠遠貌。
⑷引手:伸手。飛星:流星。
⑸王中令:指王彥超,臨清(今屬山東)人,歷仕晉漢周,累官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以功加檢校太師。北周及宋初曾兩任鳳翔節(jié)度使,宋初加兼中書令,封邠國公。中令,中書令的省稱。
⑹斫(zhuó)木:謂砍伐木材建筑寺閣。南山赪 (chēng):謂終南山林木被伐盡,山嶺赤裸呈紅色。 赪,赤色。
⑺寫真:畫像。
⑻鐵面:黑臉。眼有棱(léng):謂目光炯炯有神。
⑼身強:一作“身長”。
⑽崢嶸(zhēng róng):高峻,并謂氣象超越尋常。
⑾暴恣(zì):暴戾驕縱。
⑿令世驚:一作“今世驚”。
⒀呀喘(chuǎn):張口喘氣。
⒁勝(shēng):承受,力能擔任。
⒂曷(hé):何,何故。
⒃其人:指王彥超。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22-324
2、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18-19
3、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5-26
真興寺閣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這一年作者以直言極諫策問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開始進入仕途。此詩作于鳳翔,為《鳳翔八觀》中的第六篇。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22-324
真興寺閣鑒賞
詩的起筆四句從“山川與城郭”至“浩浩同一聲”,總寫此閣的高峻。詩人登臨閣上,但覺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為一個形體。世人紛雜的聲音,和鴉鳴鵲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這四句起得突兀,寫得極為傳神?;枚鸥Α锻T公登慈恩寺塔》詩“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擴大,寫的是憑高縱目,所見各類形態(tài),曠遠微茫,所聞的種種音響,也難以辨別的景況。次四句由閣之高而引起遐想。前兩句故作設問:“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這兩句是說:這真興寺閣,究竟有幾多高呢?又是何人所營建的呢?后兩句“側(cè)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用形象化的語言,先回答“幾何高”這一設問。作者說:登臨此閣,幾乎側(cè)著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陽落山(這是俯視所感)。伸出手來,竟可以攀摘飛星(這是仰觀所覺)。兩句用虛寫表明實際感受,生動恍惚,極夸張之能事。接著以“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兩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設問“何人之所營”。作者說:當年王彥超將軍,以鳳翔節(jié)度使加中書令的身份,駐節(jié)鳳翔府,曾經(jīng)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閣。王中令因何建閣,作者并沒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寫真留閣下······與閣相崢嶸?!惫蠢粘鏊男蜗螅捍巳私ㄩw之后,曾在閣下留有畫像,他面色鐵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將軍的氣概。他身長八九尺,此像與此閣都崢嶸高峻,給人以威嚴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詩的最后,作者以“古人雖暴恣”等六句,寫詩人的所感。作者認為有些古人(包括詩里的王中令),其人雖說恣睢暴戾不足稱道,但他們所作之事,也使世人為之驚奇。即以此閣而論,登者尚且感到驚訝吁喘,不知道建閣之人,具有何種膽量,能泰然勝任。結(jié)尾“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弊髡吒訌娬Z氣說:君如不信,何不觀看此閣,則知王中令,亦為勇猛英杰之輩,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來看待他的。
全詩饒有俊爽高邁之氣,寫閣寫人,都用主動形象的詞采。作此詩時,作者年方二十六歲,豪邁英爽,正是壯年作品的特征。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