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昭君怨·送別

      昭君怨·送別

      [宋代]: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昭君怨·送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將人從好夢中驚醒。推開窗戶,只見江天茫茫,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明月。

      明日分別時,送別的人當(dāng)站立江邊,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舊東流入海。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全詞四十字,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zhuǎn),上下片同。

      金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宋時為長江中島嶼,現(xiàn)已與長江南岸相連。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書法家,蘇軾的親戚。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時音樂家,善吹笛,為江南第一。

      綠窗:罩有碧紗的窗子,詩詞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還不去:欲去還留戀,終于不得不去。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68-670

      2、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52-253

      3、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64-65

      昭君怨·送別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是作者為送別柳子玉(名瑾)而作。熙寧六年(1073年)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之靈仙觀,二人便結(jié)伴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柳子玉,并作此詞相贈。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68-670

      昭君怨·送別鑒賞

        此詞上片前二句“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寫離別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yōu)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從“驚破”一詞來看,對夢被驚醒似有怨恨之意。夜聽名曲,本是賞心樂事,卻引起了怨恨;而一旦夢醒,離愁就隨之襲來,可見是個好夢。后二句“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描述了這樣的情景:推開窗戶,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只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

        下片遙想“明日”分別的情景?!坝ビ诌€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jié),景象凄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帮w絮送行舟,水東流?!痹O(shè)想離別的人終于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愿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有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jié)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微寬泛的理解。詩集送柳子玉詩稱“先生官罷乘風(fēng)去”之后,復(fù)數(shù)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參。

        通觀全詞,沒有寫一句惜別的話,沒有強烈激切的抒情。將情感融入景物,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jié)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這是本詞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在眾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賦予它們生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氣勃勃,整個藝術(shù)畫面都活躍起來,這是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上片用“愁”寫煙,使新月也帶上了強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狀柳絮,使之與東去的流水對比而生情。而“愁煙”和“飛絮”在形態(tài)上又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飄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們輕虛空靈,似乎毫無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無限擴散,彌漫整個宇宙,用它們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傳達出迷蒙悵惘、拂之不去的眷戀之情,那是再妙不過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隨手占來,毫不費力,只道眼前所見,顯得極其自然。這正是詞人的高超之處。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來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全詞虛實結(jié)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jié)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

      宋代楊萬里

      虞丞相與趙將軍,同策江淮第一勛。

      大羽進賢今寂寞,凌煙頌里感風(fēng)云。

      訪仙亭

      明代朱多

      客訪遺基歲月華,仙人何處弄煙霞。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移梅

      元代薩都剌

      幾夜幽香惱夢魂,殷勤來倩隴頭人。鑿開東閣窗前地,分得西湖雪里春。

      瘦影番來新體態(tài),疏枝猶帶舊精神。今朝伴我清吟處,不許詩懷更有塵。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

      明代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fēng)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寧皇御舟

      宋代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jié)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贈齡首座主庵 其五

      宋代釋慧空

      說圓不覺拖泥水,立悟分明落二三。要得不移毫發(fā)許,寶云山里寶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