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毯
紅線毯。唐代。白居易。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于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馀,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jīng)]。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于藍,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馀,紅線織成可殿鋪。
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jīng)]。
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
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
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紅線毯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線毯,是南方女子經(jīng)過采桑養(yǎng)蠶、擇繭繅絲、揀絲練線、紅藍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織而織就的。這費盡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卻被鋪在宮殿地上當做地毯,松軟的質(zhì)地、幽幽的芳香、美麗的圖案無人愛惜欣賞,美人們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隨便踏踐。太原出產(chǎn)的毛毯硬澀,四川織的錦花褥又太薄,都不如這種絲毯柔軟暖和,于是宣州歲歲上貢線毯。宣州太守為表對上位者的盡心竭力,令織工翻新花樣、精織勤獻。線毯線厚絲多不好卷送,費就千百勞力擔抬入貢。得享高官厚祿的宣州太守怎會想到,織就一丈毯,需費千兩絲,多么勞民傷財,不要再奪走人民賴以織衣保暖的絲去織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勞苦人民卻靠這生存啊。
注釋
繅絲: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古時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于絲筐上。
練:亦作“湅”。把絲麻或布帛煮得柔軟潔白?!吨芏Y·天宮·染人》:“凡染,春暴練?!?/p>
紅于藍:指染成的絲線,比紅藍花還紅。藍,指紅藍花,箭鏃鋸齒形藍色葉,夏開紅黃花,可制胭脂和紅色顏料。
披香殿:漢朝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曾在此歌舞,這里泛指宮廷里歌舞的處所。
毳(cuì):指鳥獸的細毛。
加樣織:用新花樣加工精織。
地衣:即地毯。
紅線毯鑒賞
《紅線毯》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新樂府》詩中的一首。這首詩通過宣州進貢紅線毯的事,對宣州太守一類官員討好皇帝的行為加以諷刺,又著重暴露最高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荒淫享樂,毫不顧惜織工的辛勤勞動而任意浪費人力物力的罪惡。從結(jié)尾兩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費那么多的絲和勞力去織地毯,勢必導致許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詩中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直接譴責,感情強烈。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