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秀才別
贈黃秀才別。宋代。李覯。 朝閨入有籍,疏遠難見君。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蘭蕙生同草,鴻鵠心在云。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宋代]:李覯
朝閨入有籍,疏遠難見君。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
蘭蕙生同草,鴻鵠心在云。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朝閨入有籍,疏遠難見君。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
蘭蕙生同草,鴻鵠心在雲(yún)。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唐代·李覯的簡介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qū)W、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shè)之中。
...〔
? 李覯的詩(81篇) 〕
明代:
陳子升
歸心一發(fā)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歸心一發(fā)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遊。
明代:
黎民表
東風吹雪凈芳塵,丹地相逢有故人。寒壓苑墻霞綺散,氣浮宮樹霽華新。
中朝綴履多奇士,兩省分曹實近臣。日影漸移封事少,叨從西掖聽陽春。
東風吹雪淨芳塵,丹地相逢有故人。寒壓苑牆霞綺散,氣浮宮樹霽華新。
中朝綴履多奇士,兩省分曹實近臣。日影漸移封事少,叨從西掖聽陽春。
清代:
姚燮
斗角鉤心,仿股直弦斜,裁就鈿表。一卷閑云,花樣別翻新妙。
那夕乞向天孫,恁慧解、欠三分到。等繡鴛、度與金針,須值藕心聰皎。
鬥角鈎心,仿股直弦斜,裁就鈿表。一卷閑雲(yún),花樣別翻新妙。
那夕乞向天孫,恁慧解、欠三分到。等繡鴛、度與金針,須值藕心聰皎。
:
汪東
憶過尋芳地。朱閣重門閉。淡拂修蛾,輕勻笑靨,妝成斜倚。
愛小簾、銀蒜鎮(zhèn)雙垂??椣娌毤殹?/div>
憶過尋芳地。朱閣重門閉。淡拂修蛾,輕勻笑靨,妝成斜倚。
愛小簾、銀蒜鎮(zhèn)雙垂??椣娌毤?。
宋代:
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後,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宋代:
晁補之
斗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鬥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