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古籍 > 水經(jīng)注詩人 > 卷四十

      卷四十

      酈道元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貢山水澤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經(jīng)》謂之浙江也?!兜乩碇尽吩疲核龅り桏鹂h南蠻中,北徑其縣,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劍杪。時(shí)有靈鼓潛發(fā),正長臨縣,以山鼓為候,一鳴,官長一年,若長雷發(fā)聲,則官長不吉。浙江又北歷黟山,縣居山之陽,故縣氏之。漢成帝鴻嘉二年,以為廣德國,封中山憲王孫云客王于此。晉太康中,以為廣德縣,分隸宣城郡。會(huì)稽陳業(yè),潔身清行,遁跡此山。浙江又北徑歙縣東,與一小溪合。水出縣東北翁山,西徑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又東徑遂安縣南。溪廣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水甚清深,潭不掩鱗,故名新定。分歙縣立之。晉太康中,又改從今名。浙江又左合絕溪,溪水出始新縣西,東徑縣故城南,為東西長溪。溪有四十七瀨,濬流驚急,奔波聒天。孫權(quán)使賀齊討黟、歙山賊,賊固黟之林歷山,山甚峻絕,又工禁五兵。齊以鐵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擊之,氣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賊。于是立始新之府于歙之華鄉(xiāng),令齊守之,后移出新亭。晉太康元年,改曰新安郡。溪水東注浙江。浙江又東北徑建德縣南。縣北有烏山,山下有廟,廟在縣東七里。廟渚有大石,高十丈,圍五尺,水瀨濬激而能致云雨。浙江又東徑壽昌縣南,自建德至此,八十里中有十二瀨,瀨皆峻險(xiǎn),行旅所難??h南有孝子夏先墓,先少喪二親,負(fù)土成墓。數(shù)年不勝哀,卒。浙江又北徑新城縣,桐溪水注之。水出吳興郡于潛縣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峻澗。山上有霜木,皆是數(shù)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東面有瀑布,下注數(shù)畝深沼,名曰浣龍池。他水南流徑縣西,為縣之西溪。溪水又東南與紫溪合。水出縣西百丈山,即潛山也。山水東南流,名為紫溪,中道夾水,有紫色磐石,石長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為赤瀨,蓋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東南流,徑白石山之陰。山甚峻極,北臨紫溪。又東南連山夾水,兩峰交峙,反項(xiàng)對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積石磊砢,相挾而上,澗下白沙細(xì)石,狀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爭暉,名曰樓林。紫溪東南流,徑桐廬縣東為桐溪。孫權(quán)藉溪之名以為縣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廬縣。自縣至于潛,凡十有六瀨,第二是嚴(yán)陵瀨。瀨帶山,山下有一石室。漢光武帝時(shí),嚴(yán)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山下有磐石,周回十?dāng)?shù)丈,交枕潭際,蓋陵所游也。桐溪又東北:徑新城縣入浙江??h故富春地,孫權(quán)置,后省并桐廬,咸和九年,復(fù)立為縣。浙江又東北入富陽縣,故富春也,晉后名春,改曰富陽也。東分為湖浦。浙江又東北徑富春縣南,縣故王莽之誅歲也。江南有山,孫武皇之先所葬也。漢末,墓上有光,如云氣屬天。黃武五年,孫權(quán)以富春為東安郡,分置諸郡,以討士宗。浙江又東北徑亭山西,山上有孫權(quán)父冢。

        北過余杭,東入于海。

        浙江徑縣左,合余干大溪。江北即臨安縣界,水北對郭文宅,宅傍山面溪,宅東有郭文墓。晉建武元年,驃騎王導(dǎo)迎文,置之西園。文逃此而終,臨安令改葬之。建武十六年,縣民郎稚作亂,賀齊討之。孫權(quán)分余杭,立臨水縣,晉改曰臨安縣,因?qū)鶠槌?,南門尤高。謝安蒞郡游縣,徑此門,以為難為亭長。浙江又東徑余杭故縣南,新縣北。秦始皇南游會(huì)稽,途出是地,因立為縣。王莽之淮睦也。漢末陳渾移筑南城,縣后溪南大塘,即渾立以防水也。縣南有三碑,是顧揚(yáng)、范寧等碑??h南有大壁山,郭文自陸渾遷居也。浙江又東徑烏傷縣北,王莽改曰烏孝,《郡國志》謂之烏傷?!懂愒贰吩唬簴|陽顏烏以淳孝著聞,后有群烏助銜土塊為墳,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致慈烏,欲令孝聲遠(yuǎn)聞,又名其縣曰烏傷矣。浙江又東北流至錢塘縣,谷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縣,縣是越之西鄙,姑蔑之地也。秦以為縣。王莽之末理也。吳寶鼎中,分會(huì)稽立,隸東陽郡。谷水東徑獨(dú)松故冢下,冢為水毀,其磚文:筮言吉,龜言兇,百年墮水中。今則同龜繇矣。谷水又東徑長山縣南,與永康溪水合,縣即東陽郡治也??h,漢獻(xiàn)帝分烏傷立;郡,吳寶鼎中分會(huì)稽置。城居山之陽,或謂之長仙縣也,言赤松采藥此山,因而居之,故以為名。后傳呼乖謬,字亦因改。溪水南出永康縣??h,赤烏中分烏傷上浦立。劉敬叔《異苑》曰:孫權(quán)時(shí),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以歸。龜便言曰:游不量時(shí),為君所得。擔(dān)者怪之,載出,欲上吳王。夜宿越里,纜船于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元緒,奚事爾也?龜曰:行不擇日,今方見烹,雖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識(shí)性淵長,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計(jì)將安治?龜曰:子明,無多辭。既至建業(yè),權(quán)將煮之,燒柴萬車,龜猶如故。諸葛格曰:燃以老桑乃熟。獻(xiàn)人仍說龜言,權(quán)使伐桑,取煮之即爛。故野人呼龜曰元緒。其水飛湍北注,至縣南門,入谷水。谷水又東,定陽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縣之蘇姥布??h本新安縣,晉武帝太康三年改曰信安。水懸百余丈,瀨勢飛注,狀如瀑布。瀨邊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長三尺許,有似雜采帖也?!稏|陽記》云:信安縣有懸室坂。晉中朝時(shí),有民王質(zhì),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zhì)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zhì),質(zhì)含之,便不復(fù)饑。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漼然爛盡。既歸,質(zhì)去家已數(shù)十年,親情凋落,無復(fù)向時(shí)比矣。其水分納眾流,混彼東逝,徑定陽縣。夾岸緣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連,雜以霜菊金橙。白沙細(xì)石,狀如凝雪。石溜湍波,浮響無輟。山水之趣,尤深人情??h,漢獻(xiàn)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溪永又東徑長山縣北,北對高山。山下水際,是赤松羽化之處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后人立廟于山下。溪水又東入于谷水,谷水又東徑烏傷縣之云黃山,山下臨溪水,水際石壁杰立,高百許丈。又與吳寧溪水合。水出吳寧縣下,徑烏傷縣入谷,謂之烏傷溪水。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為丈夫,與東陽趙昞,并善越方,時(shí)遭兵亂,相遇于溪,各示所能。登先禁溪,水為不流。昞次禁枯柳,柳為生荑。二人相示而笑。登年長,昞師事之。后登身故,昞東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驚怪,昞笑而不應(yīng),屋亦不損。又嘗臨水求渡,船人不許。昞乃張蓋坐中,長嘯呼風(fēng),亂流而濟(jì)。于是百姓神服,從者如歸,章安令惡而殺之,民立祠于永寧,而蚊蚋不能入。昞秉道懷術(shù),而不能全身避害,事伺萇弘,宋元之龜,厄運(yùn)之來,故難救矣。谷水又東入錢唐縣,而左入浙江。故《地理志》曰:谷水自太末東北至錢唐入浙江是也。浙江又東徑靈隱山,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圍,其上開散,狀如蓮花。昔有道士,長往不歸,或因以稽留為山號(hào)。山下有錢唐故縣。浙江徑其南,王莽更名之曰泉亭。《地理志》曰:會(huì)稽西部都尉治?!跺X唐記》曰: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斜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復(fù)取。于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h南江側(cè)有明圣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h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闞駰云:山出錢水,東入海。《吳地記》言,縣惟浙江,今無此水??h東有定、包諸山,皆西臨浙江。水流于兩山之間,江川急浚,兼濤水晝夜再來,來應(yīng)時(shí)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秴窃酱呵铩芬詾樽玉?、文種之神也。昔子胥亮于吳,而浮尸于江。吳人憐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秴卿洝吩疲厚闵皆谔?,去江不百里,故曰江上。文種誠于越,而伏劍于山陰,越人哀之,葬于重山。文種既葬一年,子胥從海上負(fù)種俱去,游夫江海。故潮水之前揚(yáng)波者,伍子胥,后重水者,大夫種。是以枚乘曰:濤無記焉。然海水上潮,江水逆流,似神而非,于是處焉。秦始皇三十七年,將游會(huì)稽,至錢唐,臨浙江,所不能渡,故道余杭之西津也。浙江北合詔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帝巡狩所憩,故有詔息之名也。浙江又東合臨平湖?!懂愒贰吩唬簳x武時(shí),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百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云: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于是如言,聲聞數(shù)十里。劉道民詩曰:事有遠(yuǎn)而合,蜀桐鳴吳石。傳言此湖草壅塞,天下亂,是湖開,天下平。孫皓天璽元年,吳郡上言,臨平湖自漢末穢塞,今更開通。又于湖邊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余,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冊為天璽元年。孫盛以為元皇中興之符征,五湖之石瑞也。《錢唐記》曰:桓玄之難,湖水色赤,熒熒如丹。湖水上通浦陽江,下注浙江,名曰東江,行旅所從以出浙江也。浙江又徑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濱,言可以固守,謂之固陵,今之西陵也。浙江又東徑柤塘,謂之柤瀆。昔太守王朗拒孫策,數(shù)戰(zhàn)不利。孫靜果說策曰:朗負(fù)阻城守,難可卒拔。柤瀆去此數(shù)十里,是要道也。若從此出,攻其無備。破之必矣。策從之,破朗于涸陵。有西陵湖,亦謂之西城湖。湖西有湖城山,東有夏架山。湖水上承妖皋溪而下注浙江。又徑會(huì)稽山陰縣,有苦竹里,里有舊城,言句踐封范蠡子之邑也。浙江又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hào)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shù)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勖封蘭亭侯,蓋取此亭以為封號(hào)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郡也,起亭于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浙江又徑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耆彥云:句踐使工人伐榮楯。欲以獻(xiàn)吳,久不得歸,工人憂思,作《木客吟》。后人因以名地。句踐都瑯邪,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風(fēng),飛沙射人,人不得近。句踐謂不欲,遂止。浙江又東北得長湖口,湖廣五里,東西百三十里,沿湖開水門六十九所,下溉田萬頃,北瀉長江。湖南有覆斗山,周五百里,北連鼓吹山,山西枕長溪,溪水下注長湖。山之西嶺有賀臺(tái),越入?yún)?,還而成之,故號(hào)曰賀臺(tái)矣。又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為眾峰之杰,陟境便見?!妒酚洝吩疲呵厥蓟实侵酝虾?。自平地以取山頂七里,懸隥孤危,徑路險(xiǎn)絕?!队洝吩疲喊馓}捫葛,然后能升。山上無甚高木,當(dāng)由地迥多風(fēng)所致。山南有嶕峴,峴里有大城,越王無余之舊都也。故《吳越春秋》云:句踐語范蠡曰:先君無余,國在南山之陽,社稷宗廟在湖之南。又有會(huì)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謂之為茅山,又曰棟山?!对浇^》云:棟猶鎮(zhèn)也。蓋《周禮》所謂揚(yáng)州之鎮(zhèn)矣。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玦石?!渡胶=?jīng)》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秴窃酱呵铩贩Q覆釜山之中,有金簡玉字之書,黃帝之遺讖也。山下有禹廟,廟有圣姑像。《禮樂緯》云:禹治水畢,天賜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東巡狩,崩于會(huì)稽,因而葬之。有鳥來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穢,是以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刑無赦。山東有湮井,去廟七里,深不見底,謂之禹井,云東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皇登會(huì)稽山刻石紀(jì)功,尚存山側(cè),孫暢之《述書》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匱山,石形似匱,上有金簡玉字之書,言夏禹發(fā)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遠(yuǎn)望山的狀若射侯,故謂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為貴賤之準(zhǔn)。的明則米賤,的暗則米貴,故諺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北則石帆山,山東北有孤石,高二十余丈,廣八丈,望之如帆,因以為名。北臨大湖,水深不測,傳與海通。何次道作郡,常于此水中得烏賊魚。南對精廬,上蔭修木,下瞰寒泉。西連會(huì)稽山,皆一山也。東帶若邪溪,《吳越春秋》所謂歐冶涸而出銅,以成五劍。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數(shù)畝,甚清深,有孤石臨潭。乘崖俯視,猿狖驚心,寒木被潭,森沉駭觀。上有一櫟樹,謝靈運(yùn)與從弟惠連常游之,作連句,題刻樹側(cè)。麻潭下注若邪溪,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漢世劉寵作郡,有政績,將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錢出送,寵各受一文。然山棲遁逸之士,谷隱不羈之民,有道則見,物以感遠(yuǎn)為貴,荷錢致意,故受者以一錢為榮,豈藉費(fèi)也,義重故耳。溪水下注大湖。邪溪之東,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鄭公泉,泉方數(shù)丈,冬溫夏涼。漢太尉鄭弘宿居潭側(cè),因以名泉。弘少以苦節(jié)自居,恒躬采伐,用貿(mào)糧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風(fēng)送之,雖憑舟自運(yùn),無杖楫之勞。村人貪藉風(fēng)勢,常依隨往還,有淹留者,徒輩相謂,汝不欲及鄭風(fēng)邪?其感致如此。湖水自東亦往江通海,水側(cè)有白鹿山。山北湖塘上舊有亭,吳黃門郎楊哀明居于弘訓(xùn)里,太守張景數(shù)往造焉,使開瀆作埭,埭之西作亭,亭、埭皆以楊為名。孫恩作賊,從海來,楊亭被燒,后復(fù)修立,厥名猶在。東有銅牛山,山有銅穴,三十許丈,穴中有大樹神廟。山上有冶宮,山北湖下有練塘里?!秴窃酱呵铩吩疲貉`練冶銅錫之處。采炭于南山,故其間有炭瀆。句踐臣吳,吳王封句踐于越百里之地,東至炭瀆是也??h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長湖中。晉車騎將軍孔敬康少時(shí),遁世棲跡此山。湖北有三小山,謂之鹿野山,在縣南六里,按《吳越春秋》,越之麋苑也。山有石室,言越王所游息處矣??h南湖北有陳音山。楚之善射者曰陳音,越王問以射道,又善其說,乃使簡士習(xí)射北郊之外。按《吳越春秋》,音死,葬于國西山上。今陳音山乃在國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及諸邸舍,連衍相屬。又于湖中筑塘,直指南山,北即大越之國。秦改為山陰縣,會(huì)稽郡治也。太史公曰:禹會(huì)諸侯計(jì)于此,命曰會(huì)槽。會(huì)稽者,會(huì)計(jì)也。始以山名,因?yàn)榈靥?hào)。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為越。世歷殷、周,至于允常,列于《春秋》。允常卒,句踐稱王,都于會(huì)稽。《吳越春秋》所謂越王都埤中,在諸暨北界。山陰康樂里有地名邑中者,是越事吳處。故北其門,以東為右,西為左,故雙闕在北門外。闕北百步有雷門,門樓兩層,句踐所造,時(shí)有越之舊木矣。州郡館宇,屋之大瓦,亦多是越時(shí)故物。句踐霸世,徙都瑯邪,后為楚伐,始還浙東。城東郭外有靈汜,下水甚深,舊傳下有地道,通于震澤。又有句踐所立宗廟,在城東明里中甘滂南。又有王笥、竹林、云門、天柱精舍,并疏山創(chuàng)基,架林裁宇,割澗延流,盡泉石之好,水流徑通。浙江又北徑山陰縣西。西門外百余步有怪山,本瑯邪郡之東武縣山也,飛來徙此,壓殺數(shù)百家?!秴窃酱呵铩贩Q怪山者,東武海中山也,一名自來山,百姓怪之,號(hào)曰怪山。亦云:越王無疆為楚所伐,去瑯邪,止東武,人隨居山下。遠(yuǎn)望此山,其形似龜,故亦有龜山之稱也。越起靈臺(tái)于山上,又作三層樓以望云物。川土明秀,亦為勝地。故王逸少云:從山陰道上,猶如鏡中行也。浙江之上,又有大吳王、小吳王村,并是闔閭、夫差伐越所舍處也。今悉民居,然猶存故目。昔越王為吳所敗,以五千余眾,棲于稽山,卑身待士,施必及下?!秴问洗呵铩吩唬涸酵踔畻跁?huì)稽也,有酒投江,民飲其流,而戰(zhàn)氣自倍。所投即浙江也。許慎、晉灼并言江水至山陰為浙江。江之西岸有朱室塢,句踐百里之封,西至朱室,謂此也。浙江又東北徑重山西,大夫文種之所葬也。山上有白樓亭,亭本在山下,縣令殷朗移置今處。沛國桓儼,避地會(huì)稽,聞陳業(yè)履行高潔,往候不見,儼后浮海,南入交州,臨去,遺書與業(yè),不因行李系白樓亭柱而去。升陟遠(yuǎn)望,山湖滿目也。永建中,陽羨周嘉上書,以縣遠(yuǎn)赴會(huì)至難,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為吳,以東為會(huì)稽。漢高帝十二年,一吳也,后分為二,世號(hào)三吳,吳興、吳郡,會(huì)稽其一焉。浙江又東徑御兒鄉(xiāng),《萬善歷》曰:吳黃武六年正月,獲彭綺。是歲,由拳西鄉(xiāng)有產(chǎn)兒,墮地便能語,云:天方明,河欲清。鼎腳折,金乃生。因是詔為語兒鄉(xiāng)。非也。御兒之名遠(yuǎn)矣,蓋無智之徒,因藉地名,生情穿鑿耳?!秶Z》曰:句踐之地,北至御兒是也。安得引黃武證地哉?韋昭曰:越北鄙在嘉興。浙江又東徑柴辟南,舊吳楚之戰(zhàn)地矣。備候于此,故謂之辟塞,是以《越絕》稱吳故從由拳、辟塞渡會(huì)稽,湊山陰是也。又徑永興縣北,縣在會(huì)稽東北百二十里,故余暨縣也。應(yīng)劭曰:闔閭弟夫概之所邑。王莽之余衍也。漢末,童謠云:天子當(dāng)興東南三余之間。故孫權(quán)改曰永興。縣濱浙江,又東合浦陽江,江水導(dǎo)源烏傷縣,東徑諸暨縣,與泄溪合。溪廣數(shù)丈,中道有兩高山夾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懸三十余丈,廣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遠(yuǎn)望,乃得見之。懸百余丈,水勢高急,聲震水外。上泄懸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號(hào)為泄也。江水又東徑諸暨縣南,縣臨對江流,江南有射堂。縣北帶烏山,故越地也。先名上諸暨,亦曰何無矣。故《國語》曰:句踐之地,南至句無。王莽之疏虜也。夾水多浦,浦中有大湖,春夏多永,秋冬涸淺。江水又東南徑剡縣,與白石山水會(huì)。山上有瀑布,懸水三十丈,下注浦陽江。浦陽江水又東流南屈,又東回北轉(zhuǎn),徑剡縣東,王莽之盡忠也??h開東門向江,江廣二百余步,自昔耆舊傳,縣不得開南門,開南門則有賊盜。江水翼縣轉(zhuǎn)注,故有東渡、西汲焉。東南二渡,通臨海,并泛單船為浮航。西渡通東陽,并二十五船為橋航。江邊有查浦,浦東行二百余里,與句章接界。浦里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夾浦居,列門向水,甚有良田。有青溪、余洪溪、大發(fā)溪、小發(fā)溪,江上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夾溪上下,崩崖若傾,東有簟山、南有黃山,與白石三山,為縣之秀峰。山下眾流泉導(dǎo),湍石激波,浮險(xiǎn)四注。浦陽江又東徑石橋,廣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徑七尺,橋上有方石,長七尺,廣一丈二尺。橋頭有磐石,可容二十人坐。溪水兩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許丈,溪中相攻,赑響外發(fā),未至橋數(shù)里,便聞其聲。江水北徑嵊山,山下有亭,亭帶山臨江,松嶺森蔚,沙渚平靜。浦陽江又東北徑始寧縣山之成功嶠。嶠壁立臨江,欹路峻狹,不得并行。行者牽木稍進(jìn),不敢俯視。嶠酉有山,孤峰特上,飛禽罕至。嘗有采藥者,沿山見通溪,尋上,于山頂樹下,有十二方石,地甚光潔。還復(fù)更尋,遂迷前路。言諸仙之所憩宴,故以壇宴名山。嶠北有浦,浦口有廟,廟甚靈驗(yàn),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侵竊,必為蛇虎所傷。北則山與山接,二山雖曰異縣,而峰嶺相連。其間傾澗懷煙,泉溪引霧,吹畦風(fēng)馨,觸岫延賞。是以王元琳謂之神明境,事備謝康樂《山居記》。浦陽江自山東北,徑太康湖,車騎將軍謝玄田居所在。右濱長江,左傍連山,平陵修通,澄湖遠(yuǎn)鏡。于江曲起樓,樓側(cè)悉是桐梓,森聳可愛,居民號(hào)為桐亭樓,樓兩面臨江,盡升眺之趣。蘆人漁子,泛濫滿焉。湖中筑路,東出趨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虛、垂檐帶空,俯眺平林,煙沓在下,水陸寧晏,足為避地之鄉(xiāng)矣。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墮水,甓有隱起字云: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謝靈運(yùn)取甓詣京,咸傳觀焉。乃如龜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浦陽江又東北徑始寧縣西,本上虞之南鄉(xiāng)也。漢順帝永建四年,陽羨周嘉上書,始分之。舊治水西,常有波潮之患。晉中興之初,治今處??h下有小江,源出山,謂之浦,徑縣下西流注于浦陽山,下注此浦。浦西通山陰浦而達(dá)于江。江廣百丈,狹處二百步,高山帶江,重蔭被水,江閱漁商,川交樵隱,故桂掉蘭枻,望景爭途。江南有故城,大尉劉牢之討孫恩所筑也。江水東徑上虞縣南,王莽之會(huì)稽也。本司鹽都尉治,地名虞賓。《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禹與諸侯會(huì)事訖,因相虞樂,故曰上虞。二說不同,未詳孰是?縣南有蘭風(fēng)山,山少木多石,驛路帶山;傍江路邊皆作欄干。山有三嶺,枕帶長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傾。緣山之路,下臨大川,皆作飛閣欄干,乘之而渡,謂此三嶺為三石頭。丹陽葛洪遁世居之,基井存焉。瑯邪王方平性好山水,又愛宅蘭風(fēng),垂釣于此,以永終朝。行者過之,不識(shí),問曰:賣魚師,得魚賣否?方平答曰:釣亦不得,得復(fù)不賣。亦謂是水為上虞江??h之東郭外有漁浦湖,中有大獨(dú)、小獨(dú)二山。又有覆舟山。覆舟山下有漁浦王廟,廟今移入里山。此三山孤立水中。猢外有青山、黃山、澤蘭山,重岫疊嶺,參差入云。澤蘭山頭有深潭,山影臨水,水色青綠。山中有諸塢,有石健一所,右臨白馬潭。潭之深無底,傳云創(chuàng)湖之始,邊塘屢崩,百姓以白馬祭之,因以名水。湖之南,即江津也。江南有上塘、陽中二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太守孔靈符遏蜂山前湖以為埭。埭下開瀆,直指南津。又作水楗二所以舍,此江得無淹潰之害??h東有龍頭山,山崖之間有石井,冬夏常冽清泉,南帶長江,東連上陂。江之道南有《曹娥碑》。娥父旴,迎濤溺死,娥時(shí)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號(hào)踴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若值父尸,衣當(dāng)沉。若不值,衣當(dāng)浮。裁落便沉,娥遂于沉處赴水而死??h令度尚,使外甥邯鄲子禮為碑文,以彰孝烈。江濱有馬目山,洪濤一上,波隱是山,勢淪嵊亭,間歷數(shù)縣,行者難之??h東北上,亦有孝子楊威母墓。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與母入山采薪,為虎所逼,自計(jì)不能御,于是抱母,且號(hào)且行,虎見其情,遂弭耳而去。自非誠貫精微,孰能理感于英獸矣。又有吳瀆,破山導(dǎo)源,注于肯江。上虞江東徑周市而注永興。《地理志》云:縣有仇亭,柯水東入海。仇亭在縣之東北十里江北,柯水疑即江也。又東北徑永興縣東與浙江合,謂之浦陽江?!兜乩碇尽酚衷疲嚎h有蕭山,潘水所出,東入海。又疑是浦陽江之別名也,自外無水以應(yīng)之。浙江又東注于海。故《山海經(jīng)》曰:浙江在閩西北入海。韋昭以松江、浙江、浦陽江為三江。

        斤江水出交阯龍編縣,東北至郁林領(lǐng)方縣,東注于郁。

        《地理志》云:徑臨塵縣至領(lǐng)方縣,注于郁。

        容容、夜、湛、乘、牛渚、須無、無濡、營進(jìn)、皇無、地零、侵離、侵離水出廣州晉興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東至臨塵,入郁。

        無會(huì)、重瀨、夫省、無變、由蒲、王都、融、勇外,此皆出日南郡西,東入于海。容容水在南垂,名之,以次轉(zhuǎn)北也。

        右二十水,從江已南至日南郡也。

        嵩高為中岳,在穎川陽城縣西北。

        《春秋說題辭》曰:陰含陽,故石凝為山?!秶Z》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稜栄拧吩唬荷酱蠖咴会?。合而言之為崧高,分而名之為二室,西南有少室,東北有太室?!夺愿呱接洝吩唬荷较聨r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經(jīng)書,自然飲食。又云:山有玉女臺(tái),言漢武帝嘗見之,因以名臺(tái)。

        泰山為東岳,在泰山博縣西北。

        岱宗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羯綖槟显?,在廬江灊縣西南。

        天柱山也?!稜栄拧吩疲捍笊綄m,小山為霍,《開山圖》曰:其山上侵神氣,下固窮泉。

        華山為西岳,在弘農(nóng)華陰縣西南。

        《古文》之惇物山也。

        雷首山在河?xùn)|蒲坂縣東南。

        砥柱山在河?xùn)|大陽縣東河中。

        王屋山在河?xùn)|垣縣東北也。

        昔黃帝受丹訣于是山也。

        大行山在河內(nèi)野王縣西北。

        王烈得石髓處也。

        恒山為北岳,在中山上曲陽縣西北。

        碣石山在遼西臨渝縣南水中也。

        大禹鑿其石,夾右而納河,秦始皇、漢武帝皆嘗登之。海水西侵,歲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析城山在河?xùn)|濩澤縣西南。

        大岳山在河?xùn)|永安縣。

        壺口山在河?xùn)|北屈縣東南。

        龍門山在河?xùn)|皮氏縣西。

        梁山在馮翊夏陽縣西北河上。

        荊山在馮翊懷德縣南。

        岐山在扶風(fēng)美陽縣西北。

        汧山在扶風(fēng)汧縣之西也。

        隴山、終南山、惇物山在扶風(fēng)武功縣西南也。

        西傾山在隴西臨洮縣西南。

        《禹貢》中條山也。

        .冢山在隴西氐道縣之南。

        南條山也。

        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西南。

        鄭玄曰:鳥鼠之山有鳥焉,與鳥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似雞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鼠內(nèi)而鳥外。孔安國曰:共為雌雄。杜彥達(dá)曰:同穴止宿,養(yǎng)子互相哺食,長大乃止。張晏言不相為牝牡,故因以名山。

        積石在隴西河關(guān)縣西南。

        《山海經(jīng)》云:山在鄧林東,河所入也。

        都野澤在武威縣東北。

        縣在姑臧城北三百里,東北即休屠澤也,《古文》以為豬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澤,澤水二源,東北流為一水,徑姑臧縣故城西,東北流,水側(cè)有靈淵池。王隱《晉書》曰:漢末,博士燉煌侯瑾,善內(nèi)學(xué),語弟子曰:涼州城西,泉水當(dāng)竭,有雙闕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條茂,起學(xué)舍,筑闕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門樓,與學(xué)闕相望。泉源徙發(fā),重導(dǎo)于斯,故有靈淵之名也。澤水又東北流徑馬城東,城即休屠縣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謂之馬城河,又東北與橫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涼州治?!兜乩盹L(fēng)俗記》曰: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遷于冀,晉徙治此。王隱《晉書》曰:涼州有龍形,故曰臥龍城。南北七里,東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及張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東城殖園果,命曰講武場,北城殖園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宮殿。中城內(nèi)作四時(shí)宮,隨節(jié)游幸,并舊城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門。大繕官殿觀閣,采綺妝飾,擬中夏也。其水側(cè)城北流,注馬城河。河水又東北,清澗水入焉,俗亦謂之為五澗水也。水出姑臧城東,而西北流注馬城河。河水又與長泉水合,水出姑臧東揟次縣,王莽之播德也。西北歷黃沙阜,而東北流注馬城河,又東北徑宣成縣故城南,又東北徑平澤、晏然二亭東,又東北徑武威縣故城東。漢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渾邪玉殺休屠王,以其眾置武威縣,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張掖?!兜乩碇尽吩唬汗人龉藐澳仙?,北至武威入海。屆此水流兩分,一水北入休屠澤,俗謂之為西海;一水又東徑百五十里入豬野,世謂之東海,通謂之都野矣。

        合離山在酒泉會(huì)水縣東北。

        合黎山也。

        流沙地在張掖居延縣東北。

        居延澤在其縣故城東北,《尚書》所謂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與水流行也。亦言出鐘山,西行極崦嵫之山,在西??け?。山有石赤白色,以兩石相打,則水潤。打之不已,潤盡則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數(shù)丈,徑日不滅。有大黑風(fēng),自流沙出奄之,乃滅,其石如初。言動(dòng)火之事,發(fā)疾經(jīng)年,放不敢輕近耳。流沙又徑浮渚,歷壑市之國,又徑于鳥山之東,朝云國西,歷昆山西南,出于過瀛之山?!洞蠡奈鹘?jīng)》云:西南海之外,流沙出焉,徑夏后開之東,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焉。又歷員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三危山在燉煌縣南。

        《山海經(jīng)》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圓百里,在鳥鼠山西,即《尚書》所謂竄三苗于三危也?!洞呵飩鳌吩唬涸市罩椋佑诠现?。瓜州,地名也。杜林曰:燉煌,古瓜州也。州之貢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漢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縣山,有石鼓,《開山圖》謂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則鳴,有常應(yīng)。

        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為河鼓,星動(dòng)則石鼓鳴,石鼓鳴則秦土有殃。鳴淺殃萬物,鳴深則殃君王矣。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漢書》以為瀆山者也。

        熊耳山在弘農(nóng)盧氏縣東。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荊山在南郡臨沮縣東北。

        東條山也。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懷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謂和氏之玉焉。

        內(nèi)方山在江夏竟陵縣東北。

        《禹貢注》:章山也。

        大別山在廬江安豐縣西南。

        外方山,崧高是也。

        桐柏山在南陽平氏縣東南。

        陪尾山在江夏安陸縣東北。

        衡山在長沙湘南縣南。

        禹治洪水,血馬祭衡山,于是得金簡玉字之書。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九江地在長沙下巂縣西北。

        云夢澤在南郡華容縣之東。

        東陵地在廬江金蘭縣西北。

        敷淺原地在豫章歷陵縣西。

        彭蠡澤在豫章彭澤縣西北。

        《尚書》所謂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也。

        中江在丹陽蕪湖縣西南,東至?xí)柫w縣,入于海。震澤在吳縣南五十里。

        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于海。

        嶧陽山在下邳縣之西。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也。

        縣即王莽之猶亭也?!渡袝烽牾呌谟鹕?,謂是山也。山西有羽淵,禹父之所化,其神為黃熊以入淵矣。故《山海經(jīng)》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羽郊者也。

        陶丘在濟(jì)陰定陶縣之西南。

        陶丘,丘再成也。

        菏澤在定陶縣東。

        雷澤在濟(jì)陰成陽縣西北。

        菏水在山陽湖陸縣南。

        蒙山在太山蒙陰縣西南。

        大野澤在山陽巨野縣東北。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縣北。

        《爾雅》曰:山一成謂之邳,然則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明都澤在梁郡睢陽縣東北。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縣西南。其一在郫縣西南,皆還入江。荊州沱水在南郡枝江縣。

        三澨地在南郡邔縣北沱。

        《尚書》曰:導(dǎo)漢水,過三澨。《地說》曰:沔水東行,過三澨合流,觸大別山阪。故馬融、鄭玄、王肅??装矅?,咸以為三澨,水名也。許慎言:澨者,埤增水邊土,人所止也。按《春秋左傳》:文公十有六年,楚軍次于句澨,以伐諸庸。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師于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馬戍敗吳師于雍澨。昭公二十三年,司馬薳越縊于薳澨。

        服虔或謂之邑,又謂之地。京相璠、杜預(yù)亦云:本際及邊地名也。今南陽、淯陽二縣之間,淯水之濱,有南澨、北澨矣。而諸儒之論,水陸相半,又無山源出處之所,津途關(guān)路,惟鄭玄及劉澄之言在竟陵縣界?!督?jīng)》云邔縣北沱,然沱流多矣,論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

        右《禹貢》山水澤地所在,凡六十。

      譯文及注釋

        江以南到日南郡二十條河水,是禹貢山水澤地所在的地方。

        漸江水發(fā)源于三天子都,《 山海經(jīng)》 稱為浙江,《 地理志》 說:它發(fā)源于丹陽黔縣的南蠻地區(qū)。北流經(jīng)過此縣,縣南有一座博山,山上有一塊巖石,高聳達(dá)十丈,石的頂端像劍峰。山中常有靈鼓隱隱發(fā)聲,這里的縣官任期,可按山鼓預(yù)卜,山鼓一鳴,縣官任期一年;若山鼓長鳴,則任期雖長而于事不吉。浙江又北流經(jīng)過黔山,縣在山的南面,所以稱為黔縣。漢成帝鴻嘉二年(前19 ) ,封中山憲王的孫子云客于此為王,稱為廣德國。晉太康年代(280 ? 289 ) ,置為廣德縣,隸屬于宣城郡。有一位名叫陳業(yè)的會(huì)稽人,清高廉潔,隱遁在這山中。浙江又北流經(jīng)過款縣,在縣東與一條小溪匯合,這條小溪發(fā)源于縣東北的翁山,西流經(jīng)過款縣舊城以南,又西南流注入浙江。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遂安縣南,江面在此寬達(dá)二百步,江上建浮橋以來往。江水又清又深,潭中游魚,清晰可見,所以縣名新定,是從款縣分地而置的。晉太康年代,又改名為現(xiàn)在的遂安。浙江又左與絕溪匯合,絕溪發(fā)源于始新縣西,東流經(jīng)過舊縣城南,稱為東、西長溪,溪中有四十七處礁灘,水勢湍急,波濤震天。孫權(quán)派賀齊討伐黔、敦一帶的山賊,山賊固守款縣的林歷山,山很險(xiǎn)峻,山賊又有刀槍不入的法術(shù)。賀齊用鐵鉤攀緣登山,出其不意。又用木棍攻擊,山賊的法術(shù)雖能抗御金鐵兵器,卻擋不住木棍,賀齊就這樣用奇功平定了山賊。于是就在款縣的華鄉(xiāng)置始新縣,作為新都郡治,令賀齊為郡守。以后郡治移到新亭。晉太康元年(280 ) ,新都郡改為新安郡。絕溪東流注入浙江。浙江又東北流,經(jīng)過建德縣以南,縣北有一座烏山,山下有廟,位于縣東七里。廟前小洲上有一塊大石,高達(dá)十丈,周圍五尺,水勢奔騰和礁石相沖激,能興云作雨。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壽昌縣南,從建德到此八十里中,江上有十二處礁灘,都很險(xiǎn)峻,造成航行的困難。壽昌縣南有孝子夏先墓,夏先年少時(shí)雙親去世,他親自運(yùn)土作墳,由于經(jīng)不起悲哀,幾年后他也死了。浙江又北流經(jīng)過新城縣,桐溪水在此注入。桐溪水發(fā)源于吳興郡于潛縣北的天目山。此山十分高峻,懸崖絕嶺,重重迭迭,其西峻峭,下有深澗。山上有霜木,都有幾百年樹齡,稱為翔鳳林。東面有瀑布,注入廣達(dá)數(shù)畝的深沼,稱為洗龍池。池水南流經(jīng)過于潛縣西,成為縣的西溪。西溪水又東南流,與紫溪匯合,紫溪發(fā)源于縣西的百丈山,即潛山。山水東南流,稱為紫溪。溪兩岸有紫色磐石,石長百余丈,望去像朝霞一般。因?yàn)榈褂坝橙胨?,所以又稱此水為赤懶。紫溪又東南流,經(jīng)過白石山北,山勢十分高峻,北臨紫溪,又東南流,兩岸山岳連綿,雙峰夾水而峙,巖崖石壁,項(xiàng)背相對。十余里中,礁石累累,相互挾峙。溪底是白沙細(xì)石,好像霜雪。溪水與林木相映,泉流與山石爭暉,這一段溪流稱為樓林。紫溪東南流經(jīng)過桐廬縣東,稱為桐溪,孫權(quán)分富春縣地立桐廬縣,以溪水之名作為縣名。從此縣到于潛共有十六處礁灘,第二處是嚴(yán)陵懶。這個(gè)礁灘邊上有山,山下有一處石室,是漢光武帝時(shí)嚴(yán)子陵所住的地方。所以山和石都以人名相稱。山下有巨石,周圍十多丈,交錯(cuò)在潭邊,是嚴(yán)子陵游憩之處。桐溪又東北流經(jīng)過新城縣注入浙江。新城縣原是富春縣所屬地,孫權(quán)建此縣,后來又撤廢并入桐廬縣。晉咸和九年( 334 ) ,重新建縣。浙江又東北流進(jìn)入富陽縣,就是原來的富春。因?yàn)闀x朝有一個(gè)皇后名“春”,所以改為富陽。這里,浙江以東,分漢成為湖泊。浙江又東北流經(jīng)過富春縣南,王莽曾改縣名為誅歲。江南有山,是孫武皇祖先的葬地,漢代末期墳?zāi)股嫌泄?,像云氣一般與天相連。黃武五年(226 ) ,孫權(quán)以富春縣為東安郡,又建置了其他幾郡,以討伐士宗。浙江又東北流經(jīng)過亭山西,山上有孫權(quán)父墓。

        北過余杭縣,東人于海。

        浙江流經(jīng)余杭縣左和余干大溪匯合。浙江以北,就是臨安縣界。江北對郭文的住宅,住宅依山面溪,以東有郭文墓。晉建武元年(317 ) ,漂騎將軍王導(dǎo),把郭文迎來,讓他住在西園之中,郭文卻逃到這里終老,臨安縣令將他改葬于此。建安十六年(211 ) , 縣民郎稚作亂,賀齊討伐他。孫權(quán)把余杭縣的土地分出來,另外建立一個(gè)臨水縣,到晉朝改為臨安縣。臨安縣在山岡上建城,南門特別高。謝安到此郡縣游歷,經(jīng)過這座城門,他以為在這里當(dāng)亭長是很困難的。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余杭舊縣南、新縣北。秦始皇南游到會(huì)稽,途中經(jīng)過這里,因此在這里立縣。王莽把縣名改為淮睦。漢朝末年,陳渾改筑了南城。縣城后面溪南的大塘,就是陳渾為了防水而修建的??h城南面有三塊石碑,是顧庵、范寧等人的碑??h以南有大壁山,郭文從陸渾遷到這里居住。浙江又東經(jīng)過烏傷縣北,王莽把縣名改為烏孝,《 郡國志》 稱為烏傷?!?異苑》 說:東陽有個(gè)名叫顏烏的人,他的純潔孝心,聞名于鄉(xiāng)里,后來有一大群烏鴉銜了泥土幫他修墳,以致烏鴉的口都受了傷。鄉(xiāng)里以為這是由于顏烏的無比孝心,所以才能找來慈祥的烏鴉。為了使他的孝聲遠(yuǎn)聞,所以把縣名稱為烏傷。浙江又東北流到錢塘縣接納鼓水。谷水發(fā)源于西部的太末縣,這是越國的西部小邑,屬于姑蔑的地方。秦時(shí)才建為縣,王莽改縣名為末理。三國吳寶鼎年間(266 - 269 ) ,從會(huì)稽郡分出來立縣,隸屬于東陽郡。谷水東流,經(jīng)過獨(dú)松故家下,這座墳?zāi)?,被大水所沖毀,磚上有文字說:簽言吉,龜言兇,百年墮水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應(yīng)驗(yàn)了。谷水又東流經(jīng)過長山縣南,接納永康溪水。長山縣就是東陽郡的郡治,漢獻(xiàn)帝分出烏傷縣建立此縣。至于東陽郡,則是三國吳寶鼎年間從會(huì)稽郡分出來的。縣城位于山南,縣名或又稱長仙,據(jù)說赤松子到此山采藥,就住在這里,所以有長仙這個(gè)縣名。后來因?yàn)榘严勺皱e(cuò)念成山字,縣名也就改為長山了。永康溪水從南面的永康縣發(fā)源,這個(gè)縣是三國吳赤烏年間(238 一251 )分烏傷縣上浦之地而建立的。劉敬叔《 異苑》 說:孫權(quán)時(shí),永康縣有人進(jìn)入山里,遇見一只大龜,就把它捆回家。烏龜說了話:我出門沒挑日子,所以為你所得。肩挑烏龜?shù)娜藰O為駭怪,于是就想把它去獻(xiàn)給吳王。晚上在越里地方歇宿,把船系在大桑樹下。半夜,大桑樹忽然和烏龜說話:元緒,你遇著什么事了?烏龜說:我出門沒挑日子,眼看就要被烹煮了。但是即使砍光南山的柴,卻也燒不爛我。桑樹說:那里有個(gè)諸葛元遜,他知識(shí)淵博,一定要使你遇上災(zāi)難,假使他使用像我這樣的東西,你將怎么辦?烏龜說:子明,不要再多說了。到了建業(yè),孫權(quán)就要烹煮它,但燒了萬車柴火,烏龜卻毫無影響。諸葛惜說:用老桑樹燒就能燒熟。于是獻(xiàn)龜者說出了老桑樹和烏龜?shù)膶υ?。孫權(quán)派人砍伐了桑樹來,一燒就爛。所以人們稱烏龜為元緒。永康溪水飛流北注,到縣南門注入敦水。谷水又東流,接納定陽溪水,其水上游接信安縣的蘇姥布。信安縣原名新安縣,晉武帝太康三年(282 )改名信安。這里,溪水成為懸流,高達(dá)百丈,飛注而下,形同瀑布。懸流邊有一塊如床的巖石,床上有三尺光景的石床板,顏色如攤著的絢麗綢緞一樣?!?東陽記》 說:信安縣有懸室坂,晉朝中葉,有一個(gè)名叫王質(zhì)的居民,因?yàn)榉ツ径酱耸抑?,看到有四個(gè)童子邊彈琴邊唱歌,王質(zhì)就留下來,倚靠在斧柄上聽他們彈唱。童子拿一顆好像棗核般的東西給王質(zhì),王質(zhì)含在口里,就不再饑餓了。過了一忽兒,童子說,歸去吧,王質(zhì)就應(yīng)聲而歸,此時(shí)發(fā)現(xiàn)斧柄已經(jīng)腐爛殆盡。歸去后,才知道他離家已經(jīng)數(shù)十年,親人去世,與他離家時(shí)完全不同了。定陽溪水接納許多支流,匯合東流經(jīng)過定陽縣,沿溪兩岸,都生長著支竹、香積、薛荔,并且夾雜白色的菊花和黃色的橙桔。溪灘上則是白沙和細(xì)石,看去宛如積雪。急流刷石,潺潺不息。游山玩水的樂趣,遠(yuǎn)勝于人情的交往。定陽縣是漢獻(xiàn)帝分信安縣的地方而建立的,溪也隨縣而得名。定陽溪水又東流,經(jīng)過長山縣北,北有高山屹立,山下水邊,就是赤松子羽化登仙的地方。炎帝的小女兒追趕他,也一起成了仙。后來有人在這山下建造了廟宇。定陽溪水又東流注入谷水。谷水東流,經(jīng)過烏傷縣的云黃山,山下就是溪水,水邊有石壁巍然聳立,高達(dá)百余丈。靚水又接納吳寧溪水。吳寧溪水發(fā)源于吳寧縣境,經(jīng)過烏傷縣注入谷水,稱為烏傷溪水。閩中有一個(gè)叫做徐登的人,由女子變成男人,他和東陽趙曬,都善于巫術(shù)。因?yàn)楫?dāng)時(shí)遭到戰(zhàn)亂,二人在烏傷溪水相遇,各人顯示他們的本領(lǐng)。徐登先阻遏溪水,使它不流;接著趙曬使枯萎的柳樹長出嫩芽,兩人相對而笑。徐登年長,趙曬就以徐登為師長。以后徐登去世,趙曬東行去到章安,百姓不知道,趙曬就升到茅屋上,架起鼎鑊燒飯,主人驚駭,趙曬笑而不答,茅屋也不受損害。他又到河邊求渡,撐船的不答應(yīng),趙曬就張開傘子坐在其中,長嘯呼風(fēng),在奔騰的河水中過渡。于是,百姓敬服他的神通,許多人都?xì)w附于他。章安縣令厭惡他,將他殺掉。人民為他在永寧縣建立了祠廟,這個(gè)祠廟蚊繩是不入的。趙曬身有道術(shù),卻不能避開災(zāi)禍,保全生命。這件事和周朝的喪弘及宋元公的神龜一樣,惡運(yùn)來時(shí),拯救為難。谷水又東流進(jìn)入錢唐縣,而左入浙江。所以《 地理志》 說:谷水從太末東北到錢唐注入浙江。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靈隱山,山在四面叢山包圍之中,有高峻的巖崖和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還有孤石直立,大三十圍,上面開散,形狀像蓮花。從前有道士,長期住此不歸,這或許就是此山所以稱為靈隱的原因。山下有錢唐縣舊址,浙江流過它南面,王莽改錢唐為泉亭?!?地理志》 說:這里是會(huì)稽西部都尉治?!?錢唐記》 說:防海大塘約在縣東一里,郡議曹華信家,建議建立此塘以防御海水。于是開始征募民工,凡挑來一解土的,給錢一千。十天到一月之間,挑土而來的人云集,因?yàn)樘翛]有修筑而不給錢,人們只好拋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為錢塘。錢唐縣南江邊上有明圣湖,據(jù)父老相傳,古時(shí)曾見湖中有金牛,神奇莫測,所以稱為金牛湖。錢唐縣有武林山,武林水從此發(fā)源。闡驅(qū)說:從武林山發(fā)源的錢水,東流入海。《 吳地記》 說:現(xiàn)在沒有錢水,錢唐縣只有浙江??h東有定山、包山等山,都在浙江以西,江水流經(jīng)兩山之間,江水湍急,加上晝夜兩度的海濤。海濤是按時(shí)刻來到的,月初和月半常常特別大,而二月和八月最高,高達(dá)兩丈多?!?吳越春秋》 認(rèn)為這是伍子青和文種之神。從前伍子青盡忠于吳國,最后卻落得浮尸江中。吳人憐憫他,在江上為他立祠,稱為青山?!?吳錄》 說:青山在太湖邊,離江不到百里,所以稱為江上。文種盡忠于越,卻在山陰飲劍而亡,越人憐憫他,把他葬在重山。文種葬后一年,伍子青從海上來,帶文種一起奔游在江海之中。所以在潮水前面揚(yáng)波的是伍子青,在潮水后面翻浪的是文種。枚乘說:潮水的這種故事并不見于記載,不過海潮上漲時(shí),江水為之逆流,看起來似有神明驅(qū)使,但其實(shí)并不如此。所說就在這里。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 ,將要到會(huì)稽去,抵達(dá)錢唐后,面對浙江,不敢渡越,才改從余杭以西的渡口過渡。浙江又北和迢息湖會(huì)合,此湖原名昨湖,因秦始皇巡狩時(shí)曾在此休息,所以得到詔息的名稱。浙江又東和臨平湖會(huì)合,《 異苑》 說:晉武帝時(shí),吳郡臨平湖湖岸崩塌,出現(xiàn)一個(gè)石鼓,打擊它不發(fā)聲音。去間張華,張華說:可取四川桐木,把它雕刻成魚形,用來打擊此石鼓,就會(huì)發(fā)出聲音。按照張華的話做,石鼓果然發(fā)聲,聲聞數(shù)十里。劉道民說:事有遠(yuǎn)而合,蜀桐鳴吳石。根據(jù)傳說,若此湖被封草淤塞,天下就要亂;若湖水開通,天下就太平。三國吳孫皓天璽元年(276 ) ,吳郡的地方官上書說:臨平湖從漢末淤塞,如今已經(jīng)開通,并在湖邊得到一個(gè)石盒,盒內(nèi)有青白色的小石,長四寸,寬二寸多,石上刻有皇帝字樣。于是把原來的年號(hào)天冊,改為天璽元年。孫盛認(rèn)為這是元皇中興的征兆,是五湖的石瑞?!?錢唐記》 說:當(dāng)桓玄發(fā)難的時(shí)期,湖水變成紅色,晶晶發(fā)光像丹砂一樣。湖水上與浦陽江相通,下流注入浙江,稱為東江,是旅客去到浙江的通道。浙江又經(jīng)過固陵城北,從前范蠢在浙江沿岸修筑城堡,稱此城可以固守,所以叫做固陵,就是今天的西陵。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祖塘,又稱為祖讀。從前,太守王朗、在固陵抵抗孫策的進(jìn)攻,孫策好兒次作戰(zhàn)都不利,孫靜對孫策說,王朗憑險(xiǎn)守城,難以攻克,祖讀離這里數(shù)十里,是一條要道,姐果從那里進(jìn)攻,是他所不及防備的,一定可以攻破他。孫策聽從此話而行,在固陵攻破了王朗。這里有西陵湖,也稱西城湖,湖以西有湖城山,湖以東有夏架山,湖上承妖皋溪水,下與浙江會(huì)合。浙江又經(jīng)過會(huì)稽郡山陰縣,這里有苦竹里,里中有舊城,據(jù)說是句踐封范蠢兒子的封邑。浙江又東流與蘭溪會(huì)合,湖以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稱為蘭亭,也叫蘭上里。太守王羲之和謝安兄弟曾多次到那里。吳郡太守謝易被封為蘭亭侯,即以此亭作為封號(hào)。太守主真之把亭移到湖中。晉朝的司空何無忌到此郡作官,把亭修在天柱山之頂,登亭遠(yuǎn)望,一望無余?,F(xiàn)在亭宇雖已塌廢,但基礎(chǔ)仍然存在。浙江又流經(jīng)越王允常墓北,墓在木客村。老年人說,句踐派工人砍伐榮循樹以貢獻(xiàn)吳國,工人長久不得歸家,心中憂悶,作《 木客吟》 的歌謠,后來人們把這里稱為木客村。句踐遷都到瑯邪時(shí),想把允常墓遷走,墓中起風(fēng),飛沙射人,人不能走近,句踐認(rèn)為這是允常不愿他遷,就沒有再遷。浙江東北流,和長湖口會(huì)合,此湖寬五里,東西長一百三十里,沿湖開水門六十九所,可以灌溉湖下農(nóng)田萬頃,向北注入長江。湖以南有復(fù)斟山,周圍五百里,此山北連鼓吹山,山西有長溪流出,注入長湖。此山的西嶺有賀臺(tái),越人攻入?yún)菄?,凱旋而建,所以稱為賀臺(tái)。又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是群峰中最高的一座,一入此州境內(nèi)就可望見。《 史記》 說,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南海。從平地攀登山頂達(dá)七里,孤峰天梯,山路險(xiǎn)絕?!?記》 說,必須排除藤蘿荊棘,才能升登,但山上沒有什么高大的樹木,這是因?yàn)榈馗叨囡L(fēng)的緣故。山的南面有憔觀,礁現(xiàn)內(nèi)有一座大城,是越王無余的舊都。所以《 吳越春秋》 說:句踐告訴范氫,先王無余的故國在南山的南面。社傻和宗廟,在湖的南面。又有會(huì)稽之山,即古時(shí)的防山,也稱為茅山,又名棟山?!?越絕》 說,棟就是鎮(zhèn)的意思,即《 周禮》 所說的揚(yáng)州之鎮(zhèn)。會(huì)稽山山形四方,上多金玉,多塊石。《 山海經(jīng)》 說:夕水發(fā)源于此,南流注入湖中?!?吳越春秋》 說:復(fù)釜山中有《 金簡玉字之書》 ,這是黃帝所遺的俄書。山下有禹廟,廟中有圣姑像。《 禮? 樂緯》 說:禹治水完畢,天賜給他神女,圣姑就是神女的畫像。復(fù)釜山上有禹墓,從前,大禹即帝位十年侄U 東方巡狩,死于會(huì)稽,就葬在這里。從此,就有鳥飛來耕耘,春天拔除草根,秋天又啄除雜草。因此,縣官禁止百姓捕殺此鳥,杏則就加刑不赦。復(fù)釜山東有湮井,離禹廟七里,深不見底,稱為禹井。到東部游歷的人,多要去探看這個(gè)洞穴。秦始皇登會(huì)稽山,曾刻石記載他的功績,此石還存在山側(cè)。孫暢之《 述書》 說:是垂相李斯所寫的篆書。又有石匾山,因山的形狀像石匾而得名。內(nèi)有《 金簡玉字之書》 ,說夏禹打開石匾而得到,所以他懂得了治水的道理。又有射的山,遠(yuǎn)望此山,宛如一個(gè)射手引弓射山,所以山名射的。此山以西有石室,稱為射堂。人們常以射的山預(yù)占年景豐歉,射的山明朗則米價(jià)賤,射的山昏暗則米價(jià)貴。所以俗諺說:射的白,解米百;射的玄,解米千。射的山以北有石帆山,此山東北有孤石,高二十余丈,寬八丈,看去宛如船帆,所以得名。石帆山北瀕大湖,水深不測,相傳與海連通,何次道作郡守時(shí),曾在此湖中捕得烏賊魚。石帆山南對精廬,仰望有美麗的樹林,俯視有清冷的泉水。西和會(huì)稽山相連,這些山,其實(shí)都是互相連接的一片山岳。山東面靠若耶溪,《 吳越春秋》 說:歐冶汲干此溪而得到銅,鑄成了五劍。若耶溪上承瞧艦麻溪,麻溪下有孤潭,周圍數(shù)畝,水很清而潭極深。潭邊有孤石,登上此石下望,連猿猴也感到吃驚。濃蔭森郁的樹木,遮蓋了麻潭,看起來陰森可怕。上面有一棵棟樹,謝靈運(yùn)和他的堂弟謝惠連常到此游覽,并作連句,在樹側(cè)題刻。麻潭向下流注于若耶溪,溪水極清,群山倒影映入溪中,看去猶如圖畫。漢朝時(shí),劉寵在這里當(dāng)郡守,政績很好。解任離郡之時(shí),若耶溪一帶的父老,每人拿了一百大錢前去送行。劉寵只各接受一文。隱居深山野谷的人民,當(dāng)政治清明的時(shí)候就帶了錢出來遠(yuǎn)道相送,以表敬意。情誼可貴,所以接受者雖僅取一文,就深感光榮。情義深重,不必計(jì)較饋贈(zèng)的多少。溪水下流注入大湖。若耶溪以東,又有寒溪,溪北有鄭公泉,泉廣數(shù)丈,冬溫夏涼。漢太尉鄭弘在此泉邊居住,所以泉水得到此名。鄭弘幼年時(shí),生活艱苦,行為高尚,常常賴采樵換取口糧。每次入山采樵,從此溪往返,常感到有神風(fēng)推送,船只自己行駛,沒有杖揖之勞。村民貪圖往返的順風(fēng),常常隨同鄭弘行駛。對于那些在往返途中因故滯留的人,人們往往相告:你不想借鄭風(fēng)的.方便嗎?大家就是如此感激鄭弘的。湖水向東也注入江中,并且通海。水邊有白鹿山,山以北的湖塘上,舊時(shí)有亭。有三國吳黃門侍郎叫做楊哀明的,居住在弘訓(xùn)里,太守張景曾多次訪間他,并在此開渠修棣,棣以西建亭,亭和棣都以楊為名。孫恩造反,從海上侵入,楊亭被燒毀,后來又重修,楊亭之名仍然存在。楊亭以東有銅牛山,山上有一個(gè)三十多丈的銅穴,穴中有一座大樹神廟。銅牛山上有冶官,山北湖邊有練塘里,《 吳越春秋》 說:這是句踐冶煉銅錫的地方,當(dāng)時(shí)在南山伐薪燒炭,所以這中間有一條稱為炭讀的河渠。句踐稱臣于吳,吳王以越地一百里的土地封于句踐,東到炭讀,就是這條河渠。山陰縣南九里有侯山,此山孤立于長湖之中,晉朝的車騎將軍孔敬康,年輕時(shí)曾在此山隱居。長湖以北有三座小山,稱為鹿野山,位于山陰縣南六里,根據(jù)《 吳越春秋》 記載,這是越國的鹿苑。山上有石室,據(jù)說是越王游憩的地方。山陰縣南、長湖以北有陳音山。楚國有一位神箭手名叫陳音,越王問他關(guān)于射箭的方法,并且加以贊賞。于是派遣士兵在北郊外練習(xí)射箭。據(jù)《 吳越春秋》 記載,陳音死后,葬在國都大越城的西山上,就是現(xiàn)在的陳音山,在大越城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和許多邸舍,互相連接。又在湖中筑塘,直到南山。以北就是大越之國,秦改為山陰縣,是會(huì)稽郡的郡治。太史公說:禹召集諸侯,聚會(huì)計(jì)議于此,所以稱這里為會(huì)稽,會(huì)稽就是會(huì)計(jì)的意思。會(huì)稽起初作為山名,后來就成為地方名稱。夏朝帝王少康,封他的少子抒去奉禹祠,這就是越。經(jīng)過殷、周各代,直到春秋的越王允常,都在《 春秋》 中記載。允常死后,句踐稱王建都會(huì)稽。《 吳越春秋》 所謂越王國都在埠中,位于諸暨北界。山陰康樂里有地名稱為邑中的,是越國事奉吳國的地方,所以這里的城門向北敞開,以東邊為右,西邊為左,而雙網(wǎng)在北門以外。雙網(wǎng)以北百步有雷門,設(shè)有兩層門樓,這是句踐建造的,所以有越國時(shí)代的舊木料。州郡的館堂建筑,所用的大瓦,也是越國時(shí)代的舊物。句踐稱霸的時(shí)代,國都遷到瑯邪,后因被楚國所伐,才回到浙東。城東郭以外有一座稱為靈把的橋梁,橋下河水極深,從前傳說,下面有地道通于震澤。又有句踐所立的宗廟,在此城東明里的甘澇以南。還有玉筒、竹林、云門、天柱四座寺院,都是開山劈石,獲得地基,架設(shè)木材,建造屋宇,斬?cái)嘞獫荆B接川流而建成的。泉清石美,河渠溝通。浙江又北流經(jīng)過山陰縣西,西門外百余步有一座怪山,此山原在瑯邪郡東武縣,飛到這里,壓死了數(shù)百家?!?吳越春秋》 說:怪山是東武縣海中的一座山,一名自來山,百姓對此很奇怪,所以稱為怪山。又說,越王無疆被楚國所攻伐,放棄了瑯邪而去到東武,跟他去的人都住在山下。遠(yuǎn)望此山,形狀像烏龜,所以也叫龜山。越國在山上建起一座靈臺(tái),并修筑一座三層樓以仰觀天象。這里山青水秀,也是一處勝地。所以王逸少說:到了山陰道上,就像在鏡中旅行。浙江沿岸,又有大吳王村和小吳王村,均是吳王闔間和夫差伐越時(shí)所駐扎的地方,現(xiàn)在都成了民居,但地名仍然存在。從前越王為吳所敗,五千多人,棲息在會(huì)稽山。越王很恭謙地對待士民,有什么給施,都惠及下級。《 呂氏春秋》 說:越王棲息在會(huì)稽的時(shí)候,把酒倒入江中,士民飲江水,士氣倍增。越王倒酒的這條河流就是浙江。許慎和晉灼都說,江水流到山陰就是浙江。江的西岸有朱室塢,句踐受封百里之地,西到朱室,就在這里。浙江又東北流,經(jīng)過重山之西,這是大夫文種所葬的地方。山上有一座白樓亭,此亭原來在山下,縣令殷朗把它移到現(xiàn)在的地方。沛國桓儼隱退會(huì)稽,聞知陳業(yè)品行高潔,前往問候,陳業(yè)不接見。以后桓儼乘海船南去交州,臨行時(shí)留信給陳業(yè),信不用使者專送,而是把它系在白樓亭柱上。升登白樓亭遠(yuǎn)眺,湖山一覽無余。永建年代(126 - 132 ) ,陽羨周嘉向上級寫信,說因他的縣境距郡治遠(yuǎn),到郡治開會(huì)困難,請求把郡境分成兩郡,于是在浙江以西建立吳郡,浙江以東建立會(huì)稽郡。此地在漢高帝十二年時(shí),只一個(gè)吳的稱號(hào),后來一分為三,稱為三吳,吳興、吳郡,會(huì)稽是其中之一。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御兒鄉(xiāng),《 萬善歷》 說:三國吳黃武六年(227 )正月,擒獲了魏的彭綺。這一年,由拳縣西鄉(xiāng)發(fā)生了新生兒落地就能說話的事。新生兒的話說:天方明,河欲清,鼎腳折,金乃生。于是此地得詔,稱為語兒鄉(xiāng)。這種傳說是錯(cuò)誤的。御兒這個(gè)地名,很早就有了,這是沒有知識(shí)的人,用地名來牽強(qiáng)附會(huì)罷了?!?國語》 就已經(jīng)說:句踐之地,北至御兒。那能用黃武年代的這種傳說來證明地名的來源呢。韋昭說:越國的北部邊境在嘉興。浙江又東流,經(jīng)過柴辟以南,這是從前吳、楚兩國作戰(zhàn)的地方。由于這里有軍事設(shè)備,所以稱為辟塞。因此,《 越絕》 說:從前吳國從由拳的辟塞到會(huì)稽抵山陰。浙江又經(jīng)過永興縣以北,此縣在會(huì)稽東北一百二十里,即從前的余暨縣。應(yīng)劫說:這是闔間的弟弟夫概的封邑,王莽把它改為余衍。漢朝末年,有童謠說:天子當(dāng)興東南三余之間。所以孫權(quán)把它改名永興,此縣在浙江江邊。浙江又東流與浦陽江會(huì)合。浦陽江發(fā)源于烏傷縣,東流經(jīng)過諸暨與泄溪會(huì)合,泄溪寬達(dá)數(shù)丈,沿岸兩旁有陡峭的高山聳入云表。共有五泄,下泄高懸三十多丈,寬十丈。其中有三泄不能到達(dá),攀登到山上遠(yuǎn)望,才能看見,水懸掛達(dá)百余丈,山高水急,水聲震耳,響及溪外。上泄懸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云下垂,這其實(shí)就是瀑布,當(dāng)?shù)厝朔Q為泄。江水又東流經(jīng)過諸暨縣以南,縣面對江流,江以南有射堂,縣北面是烏山,從前是越國之地。這里過去名為上諸暨,也稱句無。所以《 國語》 說,句踐之地,南至句無。王莽改名為疏虜。夾岸多支流,支流上有大湖,春夏季水量豐沛,秋冬季河干水淺。江水又東南流,經(jīng)過刻縣與白石山水會(huì)合。山上有瀑布,水懸流而下達(dá)三十丈,注入浦陽江。浦陽江又東流南轉(zhuǎn),又東流折北,輾轉(zhuǎn)經(jīng)過刻縣以東,刻縣即是王莽的盡忠縣??h城東門面對浦陽江,江寬二百余步。從前,老年人說,縣城不能開南門,開南門就有盜賊。浦陽江轉(zhuǎn)流經(jīng)過縣城的東、西兩側(cè),所以有東渡和西渡,東、南二渡通臨海,都有渡船;西渡通東陽,用二十五條船并合成為浮橋。江邊有查浦,從查浦東行二百多里和句章交界。查浦浦內(nèi)有六里村,有居民五百家,都在浦的兩岸居住,民房門面朝水。在水邊有許多良田,沿江有青溪、余洪溪、大發(fā)溪、小發(fā)溪等六條溪流,各溪灌溉良田,然后注入江中。溪兩岸,巖崖夾立,好像要傾倒一樣。東有覃山,西有黃山和白石三山,是這個(gè)縣內(nèi)的美麗山峰。山下有許多由泉水發(fā)源的溪流,在巖崖上激起波浪,河道甚險(xiǎn),向四面流注。浦陽江又東流經(jīng)過石橋,此橋?qū)挵苏?,高四丈,橋下有石井,口徑七尺,橋上有方石,長七尺,寬一丈二尺。橋頭有一塊可以坐得下二十人的磐石。溪水兩旁,都是高山,山上有二十多丈的石壁,溪水沖激這些石壁,發(fā)出宏亮的聲音,離橋數(shù)里,就可以聽到。浦陽江北流經(jīng)過蟀山,山下有亭,依山臨江,山上有茂密的松林,河心有平靜的沙洲。浦陽江又向東北流,經(jīng)過始寧縣峰山的成功嬌。此嬌在江邊上壁立,沿江有羊腸小道,只容一人攀援前進(jìn),江深路狹,不敢下視。此嬌以西,有一座極高的孤峰,連飛鳥都很少到達(dá)。曾經(jīng)有采藥的人,沿山循溪而行,竟到達(dá)山頂。山頂有樹,樹下有十二塊方石,其地很平整光潔?;貋硪院笤俅吻叭ィ月凡坏玫竭_(dá)。據(jù)說這是許多神仙休息宴集之處,所以稱為壇宴山。成功嬌北有嶺浦,浦口有廟,非常靈驗(yàn)。行人和樵夫到此都先敬拜。若不尊敬,必要為毒蛇猛虎所傷。成功嬌的北則是嶂山,和嶸山相接,兩山雖然在不同的縣內(nèi),但峰嶺是互相連接的。這一帶山間溪泉,浪花飛濺,引起一片霧露,山垅中吹來香風(fēng),峰巒相接,令人嘆賞,所以王元琳稱這里是神明境。此事在謝康樂的《 山居記》 中有詳細(xì)記載。浦陽江從噓山向東北流經(jīng)太康湖,這是車騎將軍謝玄田園隱居之地。其地右瀕江而左依山,有一條修長的坦道與如鏡的湖泊相通。在江道的曲折之處修建樓臺(tái),樓邊都是桐樹和梓樹,高大茂盛,非??蓯?,居民稱此為桐亭樓。此樓兩面臨江,登樓遠(yuǎn)眺,極盡情趣。滿凈湖都是采伐蘆葦?shù)拈苑蚝筒遏~的漁夫。從湖中有一條平直道路向東和山相接。山中有三座精舍,屋宇高敞,屋檐垂空,在此俯視樹林,煙霧嚎檬,伏在山下,水陸兩界,都顯得安寧平靜,真是一個(gè)隱居避世的地方。江邊有琵琶忻,沂上有陷入水中的古墓,墓磚上隱約有字說:笠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謝靈運(yùn)把磚拿到京城,讓大家傳觀。從這首龜諺中可知,這座古墓已有八百年了。浦陽江又東北流經(jīng)過始寧縣西,此境原是上虞的南鄉(xiāng),漢順帝永建四年(129 ) ,陽羨周嘉上書建議,才分出此縣。浦陽江以西,常常有波濤的禍害。晉朝中興的初期,縣治設(shè)在這里??h內(nèi)有一條小江,發(fā)源于姚山,稱為姚浦,姚浦經(jīng)過縣境西流,注入浦陽江。小江江源從床山注入此浦,此浦西通山陰浦而注入江中。江面寬一百丈,狹窄處為二百步,夾岸高山,樹蔭遮蔽了江面。江中有漁船、商船和采樵人的各種船只,在沿江美景中趕程。江南有一座舊城,是太尉劉牢之討伐孫恩時(shí)所修筑。浦陽江又東流經(jīng)過上虞縣以南,即是王莽的會(huì)稽縣。這里原是司鹽都尉治,地名稱為虞賓,晉《 太康地記》 說,堯不傳位給他自己的兒子丹朱而給舜,舜為了躲避丹朱而到了這里,所以稱為上虞。當(dāng)時(shí)有百官跟他到這里,所以縣北有百官橋。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夏禹與諸侯議事完畢,相互虞(娛)樂,所以稱為上虞。兩種說法不同,不知誰是誰非。上虞南有蘭風(fēng)山,其山巖石裸露而少樹木。有釋路沿山筑于江邊。路旁都有欄干。有山嶺三座,孤峰高聳在漫長的江流之上。看去仿佛要倒下來似的。沿山道路之下就是大江,所以沿途都建有用欄干護(hù)圍的閣道,才能通過這條道路。上面所說的山嶺,人們稱為三石頭,丹陽的葛洪,避世在此隱居,他用過的井仍然存在?,樞叭送醴狡?,性情喜歡山水,在蘭風(fēng)建立住宅,在這里垂釣,以度一生。過路人不認(rèn)識(shí)他,問他說:賣魚佬,有沒有魚出賣?方平說:我沒有釣到魚,釣到了也不賣。這條河流也叫上虞江,在縣東郭外有一個(gè)叫做漁浦的湖,湖中有大獨(dú)山和小獨(dú)山二座山,還有一座復(fù)舟山。復(fù)舟山下有漁浦王廟,此廟現(xiàn)在已經(jīng)移到山中。這三座山,孤立在湖水之中,湖以外有青山、黃山、澤蘭山,山岳重迭,一座又一座地高入云天。澤蘭山上有一個(gè)深潭,山峰倒影在深綠色的潭水之中。山中有諸塢,并有石閘一所。右邊是白馬潭,潭極深無底。傳說,此湖創(chuàng)立之初,湖塘多次崩塌,百姓用白馬祭祀,所以得名。湖的南面,即是江的渡口,江以南,有上塘、陽中二里,分隔在湖南,常常發(fā)生水災(zāi)。太守孔靈符,在蜂山前湖修棣攔水,棣以下開渠,直到南津。又建水閘二所,此江從此沒有潰決淹沒的災(zāi)害??h的東面有一座龍頭山,山崖之間有一口石井,不論冬夏,井內(nèi)都有清泉,南面是漫長的江流,東面連接高處的破湖。沿江的路南有《 曹娥碑》 。曹娥的父親曹吁,在江中迎潮而溺死,當(dāng)時(shí)曹娥還只有十四歲,因?yàn)檎也坏礁赣H的尸體而哀傷欲絕,在江岸上號(hào)哭奔走,并解衣投入水中,祝禱說:假使父親尸體在此,衣就下沉;若不在此,衣就浮在水面。她把衣投入水中,衣服立刻下沉,曹娥就在這里投水而死??h令度尚,叫他的外甥邯鄲子禮撰寫碑文,以表彰她的孝烈。此江邊上有馬目山,江潮到來之時(shí),波濤把此山隱沒在江中,其勢甚至要把嗓亭也吞沒,而且涉及數(shù)縣,使行旅之人十分困難??h的東北有一位孝子楊威母親的墳?zāi)埂钔暧讍矢?,事奉母親極孝。常常和母親到山中采柴,有一次遇著老虎追趕,楊威自己知道無力抵抗,背了母親一,一邊哭,一邊逃。老虎見到送種情況,就垂著耳朵顧自走了。假使不是至誠之心深入精微,哪能使獸類也受感動(dòng)呢?又有一條吳讀,從山中發(fā)源注入青江。上虞江向東經(jīng)過周市而注入永興?!?地理志》 說:縣境有仇亭,柯水東入海。仇亭在縣東北十里,江北的柯水或許就是上虞江。又東北經(jīng)過永興縣東和浙江會(huì)合,稱為浦陽江?!?地理志》 說:縣有蕭山,潘水所出,東入海。潘水或許是浦陽江的別名。因?yàn)榱硗饩蜎]有河流可以相當(dāng)了。浙江又東流注入海中。所以《 山海經(jīng)》 說:浙江在閩西北入海。韋昭把松江、浙江、浦陽江稱為三江。

        斤江水發(fā)源于交趾郡龍編縣,東北到郁林郡領(lǐng)方縣,東流注人郁水。

        《 地理志》 說:經(jīng)過臨塵縣,到領(lǐng)方縣,注入郁水。

        容容水,夜水,緬水,湛水,乘水,牛者水,須無水,無濡水,營進(jìn)水,皇無水,地零水,侵離水,侵離水發(fā)源于廣州晉興郡,此郡是晉太康年代(280 一289 ) 從郁林郡分置的,東流到臨塵縣注入郁水。

        無會(huì)水,重獺水,夫省水,無變水,由蒲水,王都水,融水,勇外水,上列各水,均發(fā)源于日南郡西,東流入海。容容水在南部邊疆,其余各水均按次排列于此水之北。

        上列二十水,位于江以南到日南郡。

        篙高是中岳,位于穎川郡陽城縣西北;

        《 春秋說題辭》 說,陰中含陽,所以巖石凝結(jié)成山?!?國語》 說,禹封九山,土聚集起來,稱為山?!?爾雅》 說:大而高的山稱為篙,合起來稱為篙高,分開來稱為二室。西南有少室,東北有太室?!?篙高山記》 說:山下巖石中有一所石室,據(jù)說里面有自然形成的經(jīng)書,有自然形成的飲食。又說:山中有玉女臺(tái),漢武帝見過,所以稱為玉女臺(tái)。

        泰山是東岳,位于泰山郡博縣西北;

        五岳中的正宗,帝王在此山封禪,以增高其地位。這里有金的書冊和玉的印章。

        霍山是南岳,位于廬江郡瀚縣西南;

        霍山就是天柱山。《 爾雅》 說:大山稱為宮,小山稱為霍?!?開山圖》 說:此山上通神明,下達(dá)地府。

        華山是西岳,位于弘農(nóng)郡華陰縣西南;

        華山就是《 古文尚書》 中的悼物山。

        雷首山位于河?xùn)|郡蒲坂縣東南;

        砒柱山位于河?xùn)|郡大陽縣東的黃河中;

        王屋山位于河?xùn)|郡垣縣東北;

        從前黃帝在此山接受丹訣。

        太行山位于河內(nèi)郡野王縣西北;

        這是王烈獲得石髓的地方。

        恒山是北岳,位于中山郡上曲陽縣西北;

        喝石山位于遼西郡臨渝縣南的海水之中;

        大禹開鑿此石,阻其右側(cè)而接納河水。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經(jīng)登臨。海水向西侵入,長期以后而全山淪入海中,所以說山在海中。

        析城山位于河?xùn)|郡菠澤縣西南;

        太岳山位于河?xùn)|郡永安縣;

        壺口山位于河?xùn)|郡北屈縣東南;

        龍門山位于河?xùn)|郡皮氏縣西;

        梁山位于馮朔郡夏陽縣西北的黃河之上;

        荊山位于馮翔郡懷德縣南;

        岐山位于扶風(fēng)郡美陽縣西北;

        濟(jì)山位于扶風(fēng)郡濟(jì)縣以西;

        隴山、終南山、悖物山,位于扶風(fēng)郡武功縣西南;

        西傾山位于隴西郡臨挑縣西南;

        西傾山就是《 禹貢》 的中條山。

        蟠家山位于隴西郡氏道縣以南;

        蟠家山就是南條山。

        鳥鼠同穴山位于隴西郡首陽縣西南;

        鄭玄說:鳥鼠之山有鳥,與鼠共同飛行。它們共同居住之處則是同穴之山,這是兩座山。鳥的名稱叫鴕,和鵬相像而顏色黃黑,鼠像家鼠而尾巴短,它們穿地共居,鼠在內(nèi)而鳥在外??装矅f:雌雄共居。杜彥達(dá)說:同穴居住,產(chǎn)養(yǎng)以后就互相哺育,長大后才中止。張晏說:雌雄不相混雜,所以稱此山為鳥鼠同穴山。積石山位于隴西郡河關(guān)縣西南;

        《 山海經(jīng)》 說:此山在鄧林以東,是黃河流入的地方。都野澤位于武威縣東北;

        武威縣在姑減城北三百里,其東北就是休屠澤,《 古文尚書》 稱為豬野。此水上流接姑減武始澤,澤水有兩個(gè)源頭,向東北流合成一條河流,經(jīng)過姑藏縣舊城以西向東北流,水邊有一個(gè)靈淵池。王隱《 晉書》 說:漢朝末年,敦煌人博士侯瑾善于佛學(xué),他對其弟子說,涼州城以西的泉水行將枯竭,當(dāng)有雙網(wǎng)在此處興建。到了魏嘉平年代(249 ? 254 ) ,武威太守條茂在此興建學(xué)校房舍,在此泉上修筑雙網(wǎng),太守把泉水填平,造起門樓,和學(xué)校房舍及雙網(wǎng)相對。泉水的源頭遷移到此重發(fā),所以有靈淵這個(gè)名稱。澤水又東北流經(jīng)過馬城以東,這就是休屠縣的舊城,是原來匈奴休屠王的都城。澤水到此稱為馬城河。又東北流與橫水會(huì)合,橫水發(fā)源于姑減城下,姑減城是武威郡治和涼州州治?!?地理風(fēng)俗紀(jì)》 說: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 ) ,把雍州改成涼州,因其五行屬金,而土地寒涼的緣故。州治遷到冀,晉朝又把州治遷到這里。王隱《 晉書》 說,涼州形狀像龍,所以叫做臥龍城,此城南北七里,東西三里,原是匈奴所修筑的。等到張氏到這里世居,又增筑了各為一千步的四個(gè)城箱,東城種植果樹,名為講武場;北城種植果樹,稱為玄武圃,兩處都有宮殿。中城內(nèi)修建了一所四時(shí)宮,按時(shí)按節(jié)地供其游賞。把舊城并成五區(qū),二十二門,大街小巷互相溝通?!瘜m殿樓閣,大加修繕,妝飾得五彩繽紛,和京城皇宮比美。此水從城側(cè)北流,注入馬城河。馬城河又東北流,與清澗河會(huì)合,世俗也稱它為五澗水,發(fā)源于姑減城東,西北流注入馬城河。馬城河又與長泉水會(huì)合,長泉水發(fā)源于姑減城東的婿次縣,就是王莽的播德縣,西北流經(jīng)過黃沙阜,再東北流注入馬城河。馬城河又東北流經(jīng)過宣威縣舊城南,又東北流經(jīng)過平澤、晏然二亭以東,又東北流經(jīng)過武威縣舊城以東。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 ) ,匈奴的渾邪王殺掉了休屠王,他的士民眾人就建置了武威縣,是武威郡的郡治,王莽改名為張掖?!?地理志》 說,谷水發(fā)源于姑減南山,北到武威注入海中。到了這里,河流分成兩條,一條北流注入休屠澤,通常叫做西海;一條又東流一百五十里,注入豬野,通常稱為東海,一般也稱為都野。

        合離山位于酒泉郡會(huì)水縣東北;

        合離山就是合黎山。

        流沙地在張掖郡居延縣東北;

        居延澤在居延縣舊城東北,即《 尚書》 所稱的流沙。其形狀像五日的新月。弱水注入流沙。所謂流沙,就是河流與沙一起漫流。也有說流沙發(fā)源于鐘山的,西流遠(yuǎn)達(dá)西??ひ员钡碾缍胫?。山上有紅色和白色的石頭,用兩石互相打擊,石上就生水而潤滑。若繼續(xù)不斷打擊,水干以后就發(fā)火,山上的石頭都燒起來,火勢高達(dá)數(shù)丈,整日不滅,并發(fā)生大黑風(fēng)。要用流沙之水才能淹滅,石頭就恢復(fù)原狀。對于此山發(fā)火的事情,因?yàn)榘l(fā)生很快,而且常年不熄,所以不敢輕易接近它。流沙又經(jīng)過浮諸和壑市之國,又經(jīng)過鳥山以東、朝云國以西,經(jīng)過昆山西南,從過流之山流出來?!?大荒西經(jīng)》 說:流沙從西南海外出來,經(jīng)過夏后開以東。夏后開將三個(gè)美女獻(xiàn)給天帝,獲得了《 九辯》 和《 九歌》 。流沙又經(jīng)過員丘不死山,注入南海。

        三危山在敦煌縣南;

        《 山海經(jīng)》 說:三危之山,有三只青鳥住在那里。這座山,在鳥鼠山以西,廣圓達(dá)百里?!?尚書》 所說的把三苗放逐到三危,就是此山?!?春秋傳》 說:有允姓的奸邪之人,居住在瓜州。瓜州是地名,杜林說:古時(shí)的瓜州就是敦煌。瓜州的土地出好瓜,是這里的貢物,所以人們稱這里為瓜州。瓜州之戎,為月氏所并,也就是這個(gè)瓜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 ) ,分出酒泉縣的地方置這個(gè)縣??h南七里有鳴沙山,所以也叫沙州。

        朱困山位于天水北、冀城南;

        朱圍山就是冀縣山,山上有石鼓,所以《 開山圖》 稱它天鼓山。中國有災(zāi)禍時(shí)石鼓就鳴,常常得到應(yīng)驗(yàn)。又說:石鼓山有石鼓,與星宿對應(yīng),星宿動(dòng)的時(shí)候石鼓就鳴,石鼓鳴的時(shí)候中國就有災(zāi)殃。石鼓鳴聲輕,災(zāi)殃及于萬物;石鼓鳴聲重,災(zāi)殃及于君主。

        眠山位于蜀郡渝氏道西;

        就是《 漢書》 所稱的讀山。

        熊耳山位于弘農(nóng)郡盧氏縣東;

        殷水從此山以北的森林發(fā)源。

        荊山位于南郡臨沮縣東北;

        荊山就是東條山,卞和在此山得到一塊美玉,但楚王不加以琢治,卞和抱著美玉在山下哭。楚王后來叫琢玉的人琢治此玉,稱為和氏之玉。

        內(nèi)方山位于江夏郡竟陵縣東北;

        《 禹貢》 稱為章山。

        大別山在廬江郡安豐縣西南;

        外方山就是篙高;

        桐柏山位于南陽郡平氏縣東南;

        陪尾山位于江夏郡安陸縣東北;

        衡山位于長沙郡湘南縣南;

        禹治理洪水時(shí),殺了馬在衡山祭祀,因而得到《 金簡玉字之書》 ,對此書進(jìn)行研究,懂得了治水的道理。

        九江位于長沙郡下雋縣西北;

        云夢澤位于南郡華容縣東;

        東陵地位于廬江郡金蘭縣西北;

        敷淺原位于豫章郡歷陵縣西;

        彭鑫澤位于豫章郡彭澤縣西北;

        《 尚書》 所說:彭澤氫已經(jīng)形成,鴻雁就到這里居住。中江位于丹陽郡蕪湖縣西南,東到會(huì)稽郡陽羨縣人海;

        震澤位于吳縣南五十里;

        北江位于毗陵縣北界,東人海;

        蜂陽山位于下邪縣西;

        羽山位于東海郡祝其縣南;

        祝其縣,就是王莽的猶亭?!?尚書》 說:鯨在羽山被處死刑,就是此山。山的西面有羽淵,是禹的父親鯨所變化的,他的神是一只黃熊,進(jìn)入了禹淵。所以《 山海經(jīng)》 說:洪水滔天,鯨不聽帝的命令,在帝的土地上筑堤障水,帝命令祝融殺鯨于羽郊。

        陶丘位于濟(jì)陰郡定陶縣西南;

        陶丘是再次形成的丘阜。

        菏澤位于定陶縣東界;

        雷澤位于濟(jì)陰郡成陽縣西北;

        菏水位于山陽郡湖陸縣南;

        蒙山位于太山郡蒙陰縣西南;

        大野澤位于山陽郡巨野縣東北;

        大鄭地位于河南郡成皋縣北;

        《 爾雅》 說:山一重稱為邱,所以大任是山名而不是地名。明都澤位于梁郡唯陽縣東北;

        益州沱水位于蜀郡泣江縣西南,其一在郭縣西南,都回流人江;荊州,沱水位于南郡枝江縣;二

        三遨地位于南郡郎縣北沱;

        《 尚書》 說:疏導(dǎo)漢水,經(jīng)過三灌?!?地說》 說:河水向東,經(jīng)過三噬而會(huì)合,與大別山山坡接近。所以馬融、鄭玄、王肅、孔安國等,都把三噬作為水名。許慎說:所謂涯,就是在水邊加土作岸,以讓人止息。根據(jù)《 春秋左傳》 文公十六年(前611 ) ,楚軍駐扎在句噬,’以討伐庸國。宣公四年(前605 ) ,楚國的令尹子越帶領(lǐng)部隊(duì)到漳途。定公四年(前506 ) ,左司馬戍,在雍噬打敗吳國的部隊(duì)。昭公二十三年(前519 ) ,司烏篷越在劫荃自殺。對于這個(gè)噬,服虔說是城邑,又說是地方。京相潘和杜預(yù)也都說是水中和水邊的地名。現(xiàn)在南陽和清陽二縣之間,清水沿岸有南噬和北噬。對于這個(gè)三噬,各學(xué)者的說法,在水中和在陸上各居其半,又沒有說出它發(fā)源于何山以及經(jīng)過的路程,只有鄭玄和劉澄之說它在竟陵縣縣界?!?水經(jīng)》 說,是鄧縣以北的長江支流。但長江的支流很多,卻不能辨明它的位置,論證這個(gè).IW 題的人是有懷疑的。以上是《 禹貢》 山水澤地所在,共六十。

      參考資料:
      1、佚名.是何年網(wǎng).http://www.4hn.org/files/article/html/0/253/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