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ǐng bì
注音ㄐ一ㄥˇ ㄅ一ˋ
繁體警蹕
⒈ ?古代帝王出入時,于所經(jīng)路途侍衛(wèi)警戒,清道止行,謂之“警蹕”。
⒈ ?古代帝王出入時,于所經(jīng)路途侍衛(wèi)警戒,清道止行,謂之“警蹕”。
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 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 漢 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禮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漢 朝 梁孝王,王出稱警,入稱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謂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前呼后擁蕭蕭馬,猶記將軍警蹕聲?!?br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從京營中挑選三千精兵,從后天黎明時起沿途‘警蹕’?!?/span>
⒈ ?古代帝王出入時,在前清道阻止行人的人。也作「儆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