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詞語解釋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
⒈ ?揭:高舉起。竿:旗竿,代旗幟。原形容秦末陳勝、吳廣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時的情況,后即指武裝起義。
英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rise in rebellion; start a mutiny(revolt);
國語辭典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
⒈ ?本指秦末陳勝、吳廣倉促起義,反抗暴秦的史事。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后比喻起義舉事。
引《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鴻慈傳》:「俄滅波蘭而用嚴法以禁其語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權(quán)利者,即波蘭人也。」
分字解釋
※ "揭竿而起"的意思解釋、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新軍的出世,不僅沒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義南方新軍揭竿而起,北方新軍逼宮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詣培養(yǎng)的保衛(wèi)者變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2.無論政統(tǒng)和血統(tǒng)在遙遠的帝都如何改變,深山老林中的人民依舊堅守這自己的道統(tǒng)。他們默默耕耘,派丁納糧,安貧樂道,息訟少爭。不到民不聊生之時,一般是不會揭竿而起的。野夫
3.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廣東客家人洪秀全在嶺南揭竿而起,直搗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國,又極大地激勵了孫中山,所以年幼的孫中山,決心要做洪秀全第二。
4.一旦到了他們活著比死亡還可怕的時候,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5.如果說是暴力使其獲得了權(quán)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據(jù)暴力的原則,其他人同樣可以揭竿而起,弒君奪權(quán),這顯然不利于守天下。
6.類似小說情節(jié)的反腐故事顯示,蔡某的情婦周青揭竿而起大義反腐原本是不情不愿的,在某種程度上,她的反腐又是一種迫不得已逼上梁山式的冤冤相報。
7.美國揭竿而起擺脫了英國的束縛,法國也隨之效仿。
8.明末從天啟年間陜西澄城的農(nóng)民揭竿而起開始,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戰(zhàn)爭便連年不斷,戰(zhàn)火一直延續(xù)到清初的幾十年,兵連禍結(jié),硝煙覆蓋數(shù)十省。
9.終于,大燕的江山走到盡頭,仁人義士揭竿而起,義軍遍地開花。
10.閻爾梅哀痛萬端,在各地抗清志士紛紛揭竿而起的情況下,他憤然投袂荷戈,在家鄉(xiāng)組織了七千人的抗清隊伍。
相關(guān)詞語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qǐ mǎ起碼
- ér lái而來
- qǐ bù起步
- 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
- shuō qǐ說起
- fā qǐ發(fā)起
- jìn ér進而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yī qǐ一起
- bù qǐ不起
- zài qǐ再起
- ér yì而亦
- xīng qǐ興起
- qǐ zuò yòng起作用
- ér lì而立
- cè mù ér shì側(cè)目而視
- qǐ diǎn起點
- qǐ zhòng jī xiè起重機械
- qǐ jiě起解
- jiǔ ér jiǔ zhī久而久之
- tí qǐ提起
- jìn lì ér wéi盡力而為
- qǐ dòng qì起動器
- qǐ cǎo起草
- yīn ér因而
- piān piān qǐ wǔ翩翩起舞
- shí ér時而
- qǐ yuán起源
- nóng mín qǐ yì農(nóng)民起義
- ér qiě而且
- ér xià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