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注音ㄈㄢ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ㄓ ㄅㄨˋ ㄨㄟˊ
成語解釋
犯天下之不韙
⒈ ?《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后以不顧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認為不對的事情為“犯天下之不韙”。
⒈ ?參見“冒天下之大不韙”。參見“冒天下之大不韙”。
引《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后以不顧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認為不對的事情為“犯天下之不韙”。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正始》:“自 正始 以來,而大義之不明,徧於天下。如 山濤 者,既為邪説之魁,遂使 嵇紹 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説不容兩立?!?br />傖父 《立憲運動之推行》:“蓋 西太后 當(dāng)庚子之時,信用 載漪 ……開釁列國,犯天下之不違?!?/span>
⒈ ?韙,是。犯天下之不韙指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錯的事。清·顧炎武也作「冒天下之大不韙」。
引《日知錄·卷一七·正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