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
詞語解釋
三司[ sān sī ]
⒈ ?指三公。唐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主理刑獄。明代各省設(shè)都指揮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宋代于廣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對(duì)外貿(mào)易,合稱三司。唐·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cái)賦。
引證解釋
⒈ ?指三公。參見“三公”。
引《后漢書·順帝紀(jì)》:“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br />李賢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br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zhǎng)史孟府君傳》:“淵明 從父太常 夔 嘗問 耽 :‘君若在,當(dāng)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 張說 《和麗妃神道碑銘》:“故坐而論教,則位比三司;動(dòng)而具贍,則儀型六列者矣?!?/span>
⒉ ?唐 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主理刑獄。
引《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span>
⒊ ?唐 宋 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cái)賦。
引《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 朱全忠 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br />《續(xù)通志·職官四》:“三司起於 唐 末, 五代 特重其職,至 宋 而專掌財(cái)賦,皆以重臣領(lǐng)之。”
⒋ ?宋 代于 廣州、明州、杭州 置市舶司,主對(duì)外貿(mào)易,合稱三司。
引《宋史·食貨志下八》:“﹝ 熙寧 ﹞九年, 集賢殿 修撰 程師孟 請(qǐng)罷 杭、明 州市舶,諸舶皆隸 廣州 一司。令 師孟 與三司詳議之?!?br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九七一年, 太宗 滅 南漢,即在 廣州 設(shè)置市舶司。以后又在 杭州、明州 置市舶司,與 廣州 合稱‘三司’,是 北宋 主要的對(duì)外貿(mào)易港?!?/span>
⒌ ?明 代各省設(shè)都指揮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
引《明史·職官志一》:“外設(shè)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穀,其考核則聽於府部。”
國語辭典
三司[ sān sī ]
⒈ ?三種官職的合稱:(1)? 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司。唐·章懷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稱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3)? 后唐迄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皆理財(cái)之官。(4)?明時(shí)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三司。皆為各行省的文武長(zhǎng)官。
引《后漢書·卷六·孝順帝紀(jì)》:「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br />《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br />《資治通鑒·卷二六五·唐紀(jì)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
分字解釋
※ "三司"的意思解釋、三司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的雛形,盡管眼下這三司六部中,只有兵部與商部勉強(qiáng)拿得出手,其他都是近乎形同虛設(shè)。
2.鳳陽軍政民三司官員的資料以及崇禎朝頂尖*貴的恩怨交集像走馬燈一般在腦子中閃過,須臾之間便有了大致的應(yīng)對(duì)之策。
相關(guān)詞語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fān sī藩司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ī fǎ司法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ī jī司機(jī)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sān guó三國
- sān jié三節(jié)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sān lǐ wù三里霧
- sī kōng tú司空?qǐng)D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兩兩
- dào huì sī道會(huì)司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劍
- sān biàn三變
- sān píng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