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
詞語解釋
報應[ bào yìng ]
⒈ ?佛:指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故現(xiàn)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為報應。
英retribution;
⒉ ?回報。公正的懲罰行為或效果。
例一意孤行理所應當引起惱怒的報應。
英nemesis;
引證解釋
⒈ ?古人信奉天人感應之說,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變化說成是對人事治亂的反應或預示,稱為報應。
引《漢書·成帝紀》:“朕親飭躬,郊祀上帝?;侍靾髴?,神光并見。”
《魏書·世祖紀》:“豈朕精誠有感,何報應之速,云雨震灑,流澤霑渥。”
⒉ ?指祭禱的靈驗。
引宋 洪邁 《夷堅丙志·李明微》:“李明微 法師, 福州 人,道戒孤高,為人拜章伏詞,報應甚著?!?/span>
⒊ ?佛教語。原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后專指種惡因得惡果。
引晉 袁宏 《后漢紀·明帝紀下》:“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
宋 蘇軾 《袁宏論佛說》:“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br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隨人善惡細微,各彰報應?!?br />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你也相信報應?’ 劍平 不由得笑了?!?br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今王舅 博(張博 )數(shù)遺王書,所言悖逆……而恬有 博 言,多予金錢,與相報應,不忠莫大焉?!?/span>
例如:你這樣專干壞事,難道不怕報應嗎!4.往還,交往。
⒋ ?回報;回音。
引宋 司馬光 《撫納西人詔意》:“曏邊臣奏陳,云彼君臣失職,及移文詰問,曾無報應?!?br />宋 文天祥 《提刑節(jié)制司與安撫司平寇循環(huán)歷》:“而 宇文丈 堅謂 長沙 去山前迢遞,報應不免遲緩,恐誤事機?!?/span>
國語辭典
報應[ bào yìng ]
⒈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后專指做壞事的人必定會遭受惡運。
引《須賴經(jīng)》:「一切諸法,報應有二,種善者生善道,種惡者隨惡道?!?br />《紅樓夢·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是陰司地獄報應的?!?/span>
近果報
分字解釋
※ "報應"的意思解釋、報應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jié)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英格索爾
2.我不信邪了,吳校長他就沒有弱點,就沒有把柄可以被我抓住?我相信天不藏奸,他終究會得到應有的報應。
3.本周,羅斯?莫卡利米在舊金山市政廳前的臺階上宣布:“今天這一切真是來之不易,”他兩側(cè)堆放著好些個可制肥的箱子和好幾箱可重用布袋,“我們可以拾級而上,讓我們的經(jīng)濟增添一絲人情味,我們的所為都會有因果報應?!?。
4.在報應者看來,刑罰目的在于給犯罪人以罪有應得的懲罰,換言之,刑罰的目的是為懲罰而懲罰,相反,預防論則將預防犯罪作為刑罰的唯一目的。
5.兩個人不期而遇,棄婦、甘愿給人當續(xù)弦,還有個拖油瓶的孩子,都被他看成是上天對她昔日決絕的報應。
6.我們看到,因果報應思想、封建的忠孝節(jié)義、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觀點,熔解在戲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對人們產(chǎn)生影響。
7.他平日倒行逆施,作惡多端,一定會遭到報應。
8.嗟夫,世事變化,如白云蒼狗,不可捉摸,正是天道昭彰,報應不爽啊!
9.死小偷,偷東西的時候也不想想自己是在給自己家人造孽,也不想想以后會遭到報應,也不想想別人會詛他祖宗十八代,如果他家祖宗有靈,早從墳墓里跳出來了,幾輩子都別想投胎了!
10.對犯罪人判處刑罰,這是罪犯因其危害社會和侵犯他人的行為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是其罪有應得和報應。
相關詞語
- lǐ yīng理應
- yìng shì應是
- zhēn lǐ bào真理報
- fǎn yìng反應
- yīng yǒu應有
- bǔ bào補報
- yìng shēng應聲
- zhī ēn bào ēn知恩報恩
- yīng jī lì duàn應機立斷
- huí yìng回應
- gōng yìng供應
- bào gào報告
- zhú jī yīng biàn逐機應變
- yìng shēng chóng應聲蟲
- yìng duì應對
- xīn mín bào新民報
- bào biǎo報表
- yìng yòng應用
- jǐng bào警報
- bù yīng不應
- huí bào回報
- suí jī yìng biàn隨機應變
- dā yìng答應
- yǐ dé bào dé以德報德
- yìng jí應急
- yīng yǒu jìn yǒu應有盡有
- xīn mín wǎn bào新民晚報
- bào jià報價
- yìng fù應付
- yīng gāi應該
- cè yìng策應
- diàn bào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