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詞語解釋
荀子[ xún zǐ ]
⒈ ?(約前313-前238)戰(zhàn)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趙國人。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學術思想,發(fā)展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運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首創(chuàng)性惡論,重視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文章說理透辟,結構謹嚴。著作有《荀子》。
國語辭典
荀子[ xún zǐ ]
⒈ ?戰(zhàn)國時趙人荀況。參見「荀況」條。
⒉ ?書名。戰(zhàn)國時趙人荀況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此 書本儒家崇禮、正名之說而主性惡,為先秦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語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勸學
德語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語Xun Zi
分字解釋
※ "荀子"的意思解釋、荀子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從天的涵義、明于天人之分、知天與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對荀子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為準確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2.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4.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
5.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6.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7., 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8.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9.鍥而舍之,朽木不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0.荀子在百家爭鳴中確立的性惡論成為其禮法思想的理論基礎。
相關詞語
- yā zǐ鴨子
- xiǎo huì zǐ小會子
- xiē zǐ些子
- zǐ mù子目
- zhǒng zi種子
- tù zǐ兔子
- xún xiāng荀香
-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
- shí zǐ石子
- duì hé zǐ對合子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zǐ yī子衣
- yín huì zǐ銀會子
- mǒu zǐ某子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zhèi xiē zǐ這些子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duì duì zǐ對對子
- rì zǐ日子
- bǎi èr zǐ百二子
- chóng shēn zi重身子
- xué zǐ學子
- zhuō zǐ桌子
- dú mù zǐ犢木子
- jiào huā zǐ叫化子
- fāng zǐ方子
- shī zǐ獅子
- yǐng zǐ影子
- zhēng xiē zǐ爭些子
- mù zǐ木子
- dēng tú zǐ登徒子
- zhá zǐ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