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òu lí
注音ㄕㄡˋ ㄌ一ˊ
繁體受釐
⒈ ?漢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國(guó)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歸致皇帝,以雰刄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漢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還致福。”司馬貞索隱引應(yīng)劭云:“厘,祭余肉也。”《漢書(shū)·賈誼傳》顏師古注則以“厘”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與此說(shuō)異。
⒈ ?漢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國(guó)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歸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搬崱奔础半选?,祭馀之肉。
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漢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還致福?!?br />司馬貞 索隱引 應(yīng)劭云 :“釐,祭餘肉也?!?br />《漢書(shū)·賈誼傳》 顏師古 注則以“釐”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與此說(shuō)異。 唐 張昭 《漢宗廟樂(lè)舞辭》:“受釐飲酒皇歡洽,仰俟餘靈泰九區(qū)。”
明 唐順之 《奉天殿慶成侍宴》詩(shī):“方看受釐日,即是賜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