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毋
〈副〉
(1) (形聲?!澳浮笔÷暋N?、母古本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詞,乃加一畫以別之。本義:表示禁止的詞。相當(dāng)于莫、勿、不要)
(2) 同本義 [don't]
毋,止之也?!墩f文》
毋,止之辭。——《廣韻》
毋者,禁之也。——《論衡·譴告》
毋不敬。——《禮記·曲禮上》
毋吾以也?!墩撜Z·先進(jìn)》
毋從俱死?!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毋內(nèi)諸侯。
毋妄發(fā)?!濉?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毋多談。
(3) 又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計(jì));毋己(不得,不能);毋違(不得違誤);毋令逃逸;毋自欺
(4) 不 [no]。表示否定。如:毋事(不事,不從事);毋須(無須,不必);毋庸諱言
(5) 無 [nothing]
身自持筑臿,脛毋毛。——《史記·秦始皇紀(jì)》
(6) 又如:毋害(無比)
(7) 姓
詞性變化
◎ 毋
〈動〉
同“無”。沒有。與“有”相對 [not have]。如:毋幾(沒有希望);毋何(沒有別的事);毋我(無私見);毋度(沒有節(jié)制)
◎ 毋
〈代〉
相當(dāng)于“沒有誰”或“沒有人” [nobody]
毋敢夜行。——《史記》
◎ 毋
〈助〉
用于句首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shí)生我。——《左傳》
康熙字典
毋【辰集下】【毋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墩f文》止之也。其字從女,內(nèi)有一畫,象姦之形。禁止之,勿令?yuàn)Α!抖Y·曲禮》毋不敬?!对]》毋,止之辭。古人云:毋,猶今人言莫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毋上于面,毋下于帶?!多嵲]》古文毋爲(wèi)無。《賈公彥疏》今不從者?!墩f文》云毋,禁辭,故不從有無之無也。
又將毋、毋乃,皆發(fā)問之辭,與無通?!俄n詩外傳》客有見周公者,曰:入乎將毋。公曰:請入。坐乎將毋。公曰:請坐。言乎將毋。公唯唯。
又姓。《廣韻》毋丘或爲(wèi)毋氏。
又漢複姓,八氏?!稘h書·貨殖傳》有毋鹽氏,巨富,齊毋鹽邑大夫之後。漢有執(zhí)金吾東海毋將隆、將作,大匠毋丘興?!讹L(fēng)俗通》有樂安毋車伯奇,爲(wèi)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時(shí)人稱毋車府君步主簿?!逗问闲赵贰吩朴形憬K氏,《左傳》魯大夫茲毋還、晉大夫綦毋張,《漢書》有巨毋霸,王莽改爲(wèi)巨毋氏。
又甯毋,地名?!斗Y梁傳》作寧毋。毋音無。
又茂后反?!豆騻鳌芬敉?/p>
又《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毋追,夏后氏緇布冠名?!抖Y·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又《集韻》罔甫切,音武。與?、鵡同。鸚?,鳥名?;驈奈?,亦省作毋。與父母之母不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毋【卷十二】【毋部】
止之也。從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從毋。武扶切
說文解字注
(毋)止之?也。?依禮記釋文補(bǔ)。?者、意內(nèi)而言外也。其意禁止、其言曰毋也。古通用無。詩書皆用無。士昏禮。夙夜毋違命。注曰。古文毋爲(wèi)無。是古文禮作無、今文禮作毋也。漢人多用毋。故小戴禮記、今文尙書皆用毋。史記則竟用毋爲(wèi)有無字?!鹩职丛娢銛溾?img src="/d/file/spz/26af5.png" alt="?" class="wh16" />木。字作毋。鄭箋。毋、禁辭。從女一。會意。武扶切。五部。女有姦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姦也。各本但有從女有奸之者六字。今補(bǔ)十字。禁止之令勿姦。此說從一之意。毋與乍同意。乍下云。止也、從亡一、一有所礙之也。然則毋下亦當(dāng)從女一、一有所礙之。其義可互證。曲禮釋文、大禹謨正義皆引說文云其字從女。內(nèi)有一畫。象有姦之形。禁止之勿令?yuàn)?。古人云毋、猶今人言莫也。此以己意增改而失許意。葢許以禁止令勿姦、說從一。陸孔以有姦之者、說從一。不知女有姦之者五字爲(wèi)從一以禁止張本。唐人之增改。今本之奪落。皆繆。而唐本可摘以正今本。凡毋之屬皆從毋。
- 毋的詞語 組詞
- 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