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悻
〈動(dòng)〉
(1) (形聲。從心,幸聲。本義:惱怒的樣子) 同本義 [angry;resentful]
諫于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于面。——《孟子·公孫丑下》
(2) 又如:悻動(dòng)(怒形于色)
詞性變化
◎ 悻
〈形〉
(1) 剛直 [firm and upright]
蕩莽很悻,道之非耶?——唐· 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志》
(2) 又如:悻直(剛直;亦指剛愎固執(zhí));悻切(剛直)
(3) 固執(zhí) [self-willed]
仄聞長者言,悻直非養(yǎng)壽?!巍?蘇軾詩
(4) 又如:悻直(固執(zhí),任性)
康熙字典
悻【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下耿切,音幸。悻悻,很怒也。《孟子》悻悻然見於其面。
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下頂切,同婞。《屈原·離騷》鯀婞直以忘身。婞或作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
恨也。從心巠聲。胡頂切
說文解字注
()恨也。卽孟子悻字也。孟子。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趙以恚怒釋之。又引論語悻悻然小人哉。今論語作硜硜。從心。巠聲。胡頂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