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桌
棹
〈名〉
(1) (形聲。從木,卓省聲。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義。后來人們又根據(jù)“棹”是木制的特點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義:桌子)
(2) 同本義 [table]
一桌,一椅?!队莩跣轮尽で锫曉娮孕颉?/p>
(3) 古稱幾案
上與講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顏咫尺矣?!鳌?文隸《列皇小識》
(4) 又如:桌巾(桌布);桌屏(擺在桌上當作裝飾的小屏風);桌幃(亦稱“桌帷”同“桌圍”。圍在桌子邊的裝飾物,多以布或綢緞做成);桌裙(即桌幃)
(5) 計酒席的量詞。如:一桌酒席,三桌客
康熙字典
桌【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與卓同。註見十部六畫。
又《正字通》俗呼幾案曰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卓【卷八】【匕部】
高也。早匕爲?,匕卪爲卬,皆同義。,古文?。竹角切
說文解字注
(?)高也。論語。如有所立。卓爾。凡言卓犖、謂殊絕也。亦作卓躒。按稽部?、特止也。辵部逴、遠也。人部倬、箸大也。皆一義之引伸。覲禮。匹馬卓上。九馬隨之。注。卓讀如卓王孫之卓。卓猶旳也。以素旳一馬爲上。素旳一馬、謂白馬也。鄭意白馬出衆(zhòng)故謂之卓。史記多叚淖爲卓。早匕爲卓。此上當有從匕早三字。匕同比。早比之、則高出於後比之者矣。匕卪爲?。皆同意。意舊作義。今正。此與凡云某與某同、意同也。竹角切。古音在二部。
(卓)古文?。漢隸及今隸從?。用古文而小篆廢矣。又疑古文恐是篆文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