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揖
〈動(dòng)〉
(1) (形聲。從手,咠(
)聲。本義:拱手行禮)(2) 同本義 [make a bow with hands clasped]
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端疂G全傳》
(3) 又如:揖客(長揖不拜之客;向客拱手為禮);揖游(古代行禮時(shí)依禮儀進(jìn)退俯仰)
(4) 讓出,遜主 [give ground]
公惟國家之統(tǒng),揖大福大恩,事事謙讓,動(dòng)而固辭。——《漢書》
(5) 又如:揖讓(揖遜。賓主相見的禮儀;禪讓。讓位于賢);揖盜開門(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6) 通“壹”。專一 [sigle-minded]
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康熙字典
揖【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一入切,音挹。《說文》手著胷曰揖。《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儀禮·鄉(xiāng)飲酒禮賓厭介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对娫b》上手當(dāng)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dāng)曰揖,下手曰拜?!吨芏Y·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shí)揖異姓。天揖同姓。《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shí)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前漢·高帝紀(jì)》酈生不拜長揖?!对]》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又《說文》攘也?!虬慈镣?。增韻,遜也。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註:揖謂讓而不當(dāng)也。
又進(jìn)也?!抖Y·玉藻》進(jìn)則揖之,退則揚(yáng)之。《註》揖之謂小俯也。揚(yáng)之謂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锻跤韨牎ぶ駱怯洝愤h(yuǎn)吞山光,平揖江瀨。
又側(cè)立切,音戢。聚也?!对姟ぶ苣稀敷褂鹨疽举?。
又《集韻》卽入切《正韻》賫入切,音湒。義同。
又《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
又成也。
又與輯通?!妒酚洝で厥蓟始o(jì)》普天之下,摶心揖志?!肚皾h·郊祀志》揖五瑞?!对]》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與撎同本作揖。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揖【卷十二】【手部】
攘也。從手咠聲。一曰手箸胷曰揖。伊入切
說文解字注
(揖)攘也。攘汲古閣改作讓。誤。此與下文攘推也相聯(lián)爲(wèi)文。鄭禮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爲(wèi)土揖。推手小舉之爲(wèi)天揖。推手平之爲(wèi)時(shí)揖也。成十六年。敢肅使者。則若今人之長揖。從手。咠聲。伊入切。八部。一曰手箸匈曰揖。此別一義。上言揖以爲(wèi)讓。謂手遠(yuǎn)於胸。此言手箸於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禮經(jīng)有揖有厭。厭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厭。推者、推之遠(yuǎn)胸。引者、引之箸胸。如鄉(xiāng)飲酒。主人揖先入。此用推手也。賓厭眔賓。此用引手也。謙若不敢前也。今文厭皆作揖。則今文禮有揖無厭。許君於禮或從古文。或從今文。此手箸胸曰揖。葢於此從今文。不從古文。是以統(tǒng)謂之揖尒。推手引手隨宐而用。今人謙讓亦兼有此二者。周禮疏、儀禮疏厭或作撎。譌字不可從。
- 揖的詞語 組詞
- 揖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