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
部首氵部 總筆畫8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IQNN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6CE1
筆順丶丶一ノフフ一フ
名稱點、點、提、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泡
⒈ ?氣體在液體內(nèi)使液體鼓起來的球狀體:泡沫。泡影(a.佛教用“泡”和“影”喻事物的生滅無常;b.現(xiàn)喻落空的事情和希望)。水泡。
⒉ ?像泡的東西:電燈泡兒。
⒊ ?用液體浸物品:泡茶。泡菜。泡飯。泡湯(喻事情或愿望落空)。
⒋ ?故意消磨時間:泡病號。
其他字義
泡
⒈ ?鼓起而松軟的東西:眼泡。豆腐泡兒。
⒉ ?虛而松軟,不堅硬:泡桐。這塊木料發(fā)泡。
⒊ ?方言,小湖(多用于地名):泡子。月亮泡(在中國吉林省)。
⒋ ?同“脬”,量詞。
異體字
- 脬
漢英互譯
dunk、froth、pickle、steep、vesicle
造字法
形聲:從氵、包聲
English
bubbles, suds; blister; soak
※ 泡的意思、基本解釋,泡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wǎng)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泡
〈名〉
(1) 古水名。又名豐水 [Pao River]
泡,泡水,出 山陽平樂,東北入 泗?!墩f文》
(2) 鼓起而松軟的東西 [sth.puffy and soft]。如:豆腐泡兒;眼泡兒
詞性變化
◎ 泡
〈形〉
(1) 盛大 [grand]
泡,盛也?!斗窖浴范?/p>
(2) 又如:泡溲(水盛大的樣子)
(3) 〈方〉∶虛而松軟 [spongy]。如:這塊木料發(fā)泡;泡棗
◎ 泡
〈量〉
(1) 用于屎尿或涕淚 [one time;once]。如:撒一泡尿;拉泡屎
(2) 相當(dāng)于“番”、“回” [time]
順便去會制臺,著實恭維一泡?!段拿餍∈贰?/p>
(3) 另見
基本詞義
◎ 泡
〈名〉
(1) (形聲。從水,包聲。本義:浮漚,水泡)
(2) 同本義 [bubble]。如:水泡;肥皂泡
(3) 像水泡一樣的東西 [sth.shaped like a bubble]。如:手上起了泡;泡燈(同“炮燈”。一種圓形的燈);泡頭釘(釘?shù)囊环N。釘帽鼓起呈泡狀);泡幻(如水泡般空幻);血泡
詞性變化
◎ 泡
〈動〉
(1) 用沸水、熱水燙浸,或?qū)|西浸在水中 [steep;soak;immerse]。如:泡種谷;泡咖啡;泡茶(把干果、蜜餞等泡在茶里,叫泡茶);泡在牛奶里的面包
(2) 較長時間地呆在某處消磨[時間] [dillydally;dawdle;while away;dally over]。如:大家陪著“泡”一天可受不住呢?。慌莶√?指借故稱病長期不上班,或小病大養(yǎng));別瞎泡了,快把工作做完
(3) 另見
康熙字典
泡【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拋。水名?!墩f文》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端?jīng)注》卽豐水之上源也。
又水上浮漚也?!惰髸啡鐗艋门菥?。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泡泡,流也。《山海經(jīng)》其源渾渾泡泡?!对]》水濆涌之聲也。
又《揚子·方言》泡,盛也。江淮之閒曰泡?!对]》泡肥,洪張貌。
又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簫賦》泡溲汎。
又《集韻》班交切,音包。泡,盛也。
又皮敎切,音咆。水泉也。
又魚名。《張師正倦游錄》南海有泡魚,大如斗。泡,去聲。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泡【卷十一】【水部】
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從水包聲。匹交切
說文解字注
(泡)泡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山陽郡平樂、見前志。志云侯國。泡水、東北至沛入泗。水經(jīng)注泗水篇曰。黃溝、又東逕平樂縣。又東、右合泡水。卽豐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薺陂。東逕貰城北。又東逕已氏縣故城南。又東逕卭城縣故城南。又東逕單父縣故城南。又東逕平樂縣。右合泡水。自下豐、泡竝得通稱。故地理志曰。平樂、泡水所出。又東逕豐縣故城南。又東逕沛縣故城南。於城南東注泗。地理志曰。泡水自平樂東北至沛入泗者也。按今泡河自今山東單縣流逕江蘇豐縣北。又東逕沛縣畍。循城東南。至泗亭驛而合於泗。從水。包聲。匹交切。按今俗曰包河。古音在三部。又流貌也?;蛟桓a也。
- 泡的詞語 組詞
- 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