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作》鑒賞
原文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賞析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四句是說:燕郊大地,芳草鮮美的季節(jié)快要過去;邊城之中,仍然殘存著點點積雪。陽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遼水的北岸,積雪融化,漲起了春汛。這幾句描寫遼西春天的景象。起句點名時節(jié)地點。遼西地處北國,雖然已是晚春,卻殘雪猶存,讓人感到陣陣寒意。既稱“芳歲”,復(fù)稱“殘雪”,再一個“凍”字,寫出了這里荒寒而獨特的景象?!八脑隆闭諔?yīng)“芳歲晚”;“春水”暗應(yīng)“殘雪”。這兩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綠色,意境寧靜優(yōu)美。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四句意為:關(guān)外胡人正在放養(yǎng)戰(zhàn)馬,關(guān)內(nèi)漢家將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將士的寶刀打濕了;沙土松虛,軍隊的金鼓嗚嗚作鳴。這四句由前面描繪遼西春景轉(zhuǎn)為寫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正牧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馬肥之時,此春天牧馬,看似安寧祥和,實暗伏殺機,因而漢將日征兵,嚴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兩句,用兵器與鎧甲在自然條件下的反應(yīng)突出士兵作戰(zhàn)的艱苦,引出下文的感嘆。
“寒衣著已盡,春服誰為成。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四句意為:戍卒們冬天的寒衣已經(jīng)穿爛,可是這時春天的服裝還沒有誰給他們做成。轉(zhuǎn)告前往洛陽的使者,請你傳達一下這邊塞的艱苦情況。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應(yīng)開頭次句“殘雪凍邊城”。寒衣已盡,春服無著,戍邊生活倍加艱辛,卻無人知曉、可憐。“春服誰為成”,采用疑問語氣,意即沒有做成,自然引出結(jié)句寄語洛陽使,亦即寄語朝廷,要體恤邊關(guān)將士的辛苦。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深切同情。
這首反映邊塞生活的詩作,語言平實,層次清晰,格調(diào)剛健,境界沉雄,飽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謂“風(fēng)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
崔顥簡介
唐代·崔顥的簡介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dāng)R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