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三日同季友栗齋熙民梅生子有宰平策六次貢幼實述勤吉廬看杏花旸臺纮孫從》拼音版
清代:陳寶琛
清明后三日同季友栗齋熙民梅生子有宰平策六次貢幼實述勤吉廬看杏花旸臺纮孫從-陳寶琛
清明初過春弄色,柳黃轉綠杏紅白。廿年五度旸臺游,屢失花時晚乃得。
縈岡匝野若煙霧,數(shù)十百里樹萬億。無風芳華自矜寵,向日光艷相映射。
比香雪海差少香,東瀛櫻花豈其敵?居人種樹取落實,卻辦詩料供游客。
爛漫最數(shù)管家嶺,層沓周圍望無極。山南大工亦擅勝,敢盡天歡窮日力?
風光有此不留待,墊巾重為逝者惜。王孫草綠胡末歸?欠上秀峰永朝夕。
唐代·陳寶琛的簡介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tǒng)、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tǒng)皇帝授讀。中法戰(zhàn)爭后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tǒng)辦軍務失當事,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賦閑期間,熱心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復調京充禮學館總裁,辛亥革命后仍為溥儀之師,1935年卒于京寓,得遜清“文忠”謚號及“太師”覲贈 。
...〔
? 陳寶琛的詩(56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