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拼音版
清代:顧炎武
瓠-顧炎武
瓠實向秋侵,呺然繫夕林。不材留苦葉,槁死亦甘心。
偶伴嘉蔬植,還依舊圃尋。削瓜輸上俎,剝棗遜清斟。
衛(wèi)女河梁迥,涇師野渡深。未須驚五石,應(yīng)信直千金。
作器疑無用,隨流諒不沈。試充君子佩,聊比國風吟。
唐代·顧炎武的簡介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zhèn)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jīng)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 顧炎武的詩(28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