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短焰剔殘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深了,還未入睡,我剔去燈花,周圍明亮了些許。然而,這孤凄的氛圍卻沒有變得暖熱稍許。這離鄉(xiāng)千里的邊地深夜何其漫長,,無聲無息。不愿如祖逖那般聞雞起舞,雞鳴卻依舊聲聲催人。默默已覺青綾上盡是淚痕。
天的盡頭,似乎天水相接,晨霧朦朧。西南天邊的一角漸漸露出魚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鄉(xiāng)夢幽遠(yuǎn),只任東風(fēng)吹去遠(yuǎn)。
注釋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diào)。
短焰:指蠟燭的火焰已短。
剔(tī)殘花:把殘存的燈花剪去,使?fàn)T光明亮。
邊聲:邊地特有的聲音,如馬嘶、風(fēng)吼、戍角聲、戰(zhàn)鼓聲等等。
“倦舞”句:意謂在倦于起舞的時候卻偏偏聽到雞鳴聲。此處反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
青綾:青色的絲織品,此指青綾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青林結(jié)冥蒙,丹嶸被蔥蒨?!?/p>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為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參考資料:
1、王友勝 李躍忠 李紅淵選評.西風(fēng)吹夢.湖南:岳麓書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頁
2、(清)納蘭性德著.一生最愛納蘭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0:第117頁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創(chuàng)作背景
該篇作于詞人旅居塞外之時,描寫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詞人在半夢半醒之際的倦怠感受,其時恰逢三藩之亂,詞人想要去為國效力,但無踴躍之心。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納蘭詞全集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305頁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鑒賞
詞人純從個人角度出發(fā),通篇吟詠其個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飾的將情感真實(shí)地凸顯出來,體現(xiàn)了納蘭性德詞作的完整風(fēng)格。正是這樣由于厭倦官場,無心于仕途,感情的細(xì)膩處又受到太大傷害,身處邊塞,不能安心入睡。納蘭填詞就是如此地
上闕以夜為背景。夜深無寐,邊聲靜寂時,挑燈孤守?!熬胛鑵s聞雞”反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這個典故出自《晉書·祖逖傳》,納蘭性德反用“聞雞起舞”的典故,說“倦舞卻聞雞”,表達(dá)出了詞人真實(shí)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許睡意,卻又天亮,在夜與非夜的短暫縫隙里,征人偷空夢里回家,醒時淚濕青帕,鄉(xiāng)思可謂纏綿凄切。
下闕的景色描寫襯托出了睡意朦朧中在夢的邊緣游蕩的情形,其寫景狀物直至抒情,都顯得豐富飽滿。筆劃到處,包攬無遺,沉郁而不見凝澀,全詞“夢遠(yuǎn)輕無力”比喻精當(dāng),將無形的夢化作有形的時空距離來衡量,足見征人獨(dú)守邊地的凄苦戀家。作者胸中的離愁與款曲在迷離恍惚的氛圍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這一首詞寫作者在邊地夜深獨(dú)處,面對殘燈短焰,欲睡還醒的朦朧情態(tài)?!熬胛琛本溆玫涑鲂鲁銎妫畈亓嗽娙说碾[怨。上闋不言愁而愁苦自見,下闋以浪漫之筆法出之,從夢中思念家鄉(xiāng)來下筆不免落于常套,但卻是以夢中去浣花溪尋覓詩圣的遺跡,真是詩人之想,詩人之語。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yù),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dú)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
風(fēng)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