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古籍 > 元史詩人 > 志·卷八

      志·卷八

      宋濂、王祎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歷四

        ○授時(shí)歷經(jīng)下

        步中星第五

        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強(qiáng)。

        冬至,去極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

        夏至,去極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

        冬至?xí)?,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十二秒?/p>

        夏至?xí)?,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四分八秒?/p>

        昏明,二百五十分。

        黃道出入赤道內(nèi)外去極度及半晝夜分

       ?。ū砺裕?/p>

        求每日黃道出入赤道內(nèi)外去極度

        置所求日晨前夜半黃道積度,滿半歲周,去之,在象限已下,為初限;已上,復(fù)減半歲周,余為入末限;滿積度,去之,余以其段內(nèi)外差乘之,百約之,所得,用減內(nèi)外度,為出入赤道內(nèi)外度;內(nèi)減外加象限,即所求去極度及分秒。

        求每日半晝夜及日出入晨昏分

        置所求入初末限,滿積度,去之,余以晝夜差乘之,百約之,所得,加減其段半晝夜分,為所求日半晝夜分;)前多后少為減,前少后多為加。以半夜分便為日出分,用減日周,余為日入分;以昏明分減日出分,余為晨分;加日入分,為昏分。

        求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

        置半夜分,倍之,百約,為夜刻;以減百刻,余為晝刻;以日出入分依發(fā)斂求之,即得所求辰刻。

        求更點(diǎn)率

        置晨分,倍之,五約,為更率;又五約更率,為點(diǎn)率。

        求更點(diǎn)所在辰刻

        置所求更點(diǎn)數(shù),以更點(diǎn)率乘之,加其日昏分,依發(fā)斂求之,即得所求辰刻。

        求距中度及更差度

        置半日周,以其日晨分減之,余為距中分;以三百六十六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乘之,如日周而一,所得,為距中度;用減一百八十三度一十二分八十七秒半,倍之,五除,為更差度及分。

        求昏明五更中星

        置距中度,以其日午中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臨宿次,命為初更中星;以更差度累加之,滿赤道宿次去之,為逐更及曉中星宿度及分秒。其九服所在晝夜刻分及中星諸率,并準(zhǔn)隨處北極出地度數(shù)推之。(已上諸率,與晷漏所推自相符契。)

        求九服所在漏刻

        各于所在以儀測(cè)驗(yàn),或下水漏,以定其處冬至或夏至夜刻,與五十刻相減,余為至差刻。置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nèi)外度及分,以至差刻乘之,進(jìn)一位,如二百三十九而一,所得內(nèi)減外加五十刻,即所求夜刻;以減百刻,余為晝刻。(其日出入辰刻及更點(diǎn)等率,依術(shù)求之。)

        步交會(huì)第六

        交終分,二十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交終,二十七日二千一百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交中,十三日六千六十一分一十二秒。

        交差,二日三千一百八十三分六十九秒。

        交望,十四日七千六百五十二分九十六秒半。

        交應(yīng),二十六萬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

        交終,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四秒。

        交中,一百八十一度八十九分六十七秒。

        正交,三百五十七度六十四分。

        中交,一百八十八度五分。

        日食陽歷限,六度。 定法,六十。

        陰歷限,八度。 定法,八十。

        月食限,十三度五分。 定法,八十七。

        推天正經(jīng)朔入交

        置中積,加交應(yīng),減閏余,滿交終分,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為日,不滿為分秒,即天正經(jīng)朔入交泛日及分秒。)上考者,中積內(nèi)加所求閏余,減交應(yīng),滿交終去之,不盡,以減交終,余如上。

        求次朔望入交

        置天正經(jīng)朔入交泛日及分秒,以交望累加之,滿交終日,去之,即為次朔望入交泛日及分秒。

        求定朔望及每日夜半入交

        各置入交泛日及分秒,減去經(jīng)朔望小余,即為定朔望夜半入交。若定日有增損者,亦如之。否則因經(jīng)為定,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余皆加七千八百七十七分七十六秒,即次朔夜半入交;累加一日,滿交終日,去之,即每日夜半入交泛日及分秒。

        求定朔望加時(shí)入交

        置經(jīng)朔望入交泛日及分秒,以定朔望加減差加減之,即定朔望加時(shí)入交日及分秒。

        求交常交定度

        置經(jīng)朔望入交泛日及分秒,以月平行度乘之,為交常度;以盈縮差盈加縮減之,為交定度。

        求日月食甚定分

        日食:視定朔分在半日周已下,去減半周,為中前;已上,減去半周,為中后;與半周相減、相乘,退二位,如九十六而一,為時(shí)差;中前以減,中后以加,皆加減定朔分,為食甚定分;以中前后分各加時(shí)差,為距午定分。

        月食:視定望分在日周四分之一已下,為卯前;已上,覆減半周,為卯后;在四分之三已下,減去半周,為酉前;已上,覆減日周,為酉后。以卯酉前后分自乘,退二位,如四百七十八而一,為時(shí)差;子前以減,子后以加,皆加減定望分,為食甚定分;各依發(fā)斂求之,即食甚辰刻。

        求日月食甚入盈縮歷及日行定度

        置經(jīng)朔望入盈縮歷日及分,以食甚日及定分加之,以經(jīng)朔望日及分減之,即為食甚入盈縮歷;依日躔術(shù)求盈縮差,盈加縮減之,為食甚入盈縮歷定度。

        求南北差

        視日食甚入盈縮歷定度,在象限已下,為初限;已上,用減半歲周,為末限;以初末限度自相乘,如一千八百七十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用減四度四十六分,余為南北泛差;以距午定分乘之,以半晝分除之,所得,以減泛差,為定差。泛差不及減者,反減之為定差,應(yīng)加者減之,應(yīng)減者加之。在盈初縮末者,交前陰歷減,陽歷加,交后陰歷加,陽歷減;在縮初盈末者,交前陰歷加,陽歷減,交后陰歷減,陽歷加。

        求東西差

        視日食甚入盈縮歷定度,與半歲周相減相乘,如一千八百七十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為東西泛差;以距午定分乘之,以日周四分之一除之,為定差。若在泛差已上者,倍泛差減之,余為定差,依其加減。在盈中前者,交前陰歷減,陽歷加;交后陰歷加,陽歷減;中后者,交前陰歷加,陽歷減;交后陰歷減,陽歷加。在縮中前者,交前陰歷加,陽歷減;交后陰歷減,陽歷加;中后者,交前陰歷減,陽歷加;交后陰歷加,陽歷減。

        求日食正交中交限度

        置正交、中交度,以南北東西差加減之,為正交、中交限度及分秒。

        求日食入陰陽歷去交前后度

        視交定度,在中交限已下,以減中交限,為陽歷交前度;已上,減去中交限,為陰歷交后度;在正交限已下,以減正交限,為陰歷交前度;已上,減去正交限,為陽歷交后度。

        求月食入陰陽歷去交前后度

        視交定度,在交中度已下,為陽歷;已上,減去交中,為陰歷。視入陰陽歷,在后準(zhǔn)十五度半已下,為交后度;前準(zhǔn)一百六十六度三十九分六十八秒已上,覆減交中,余為交前度及分。

        求日食分秒

        視去交前后度,各減陰陽歷食限,(不及減者不食。)余如定法而一,各為日食之分秒。

        求月食分秒

        視去交前后度,)不用南北東西差者。用減食限,(不及減者不食。)余如定法而一,為月食之分秒。

        求日食定用及三限辰刻

        置日食分秒,與二十分相減、相乘,平方開之,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為定用分;以減食甚定分,為初虧;加食甚定分,為復(fù)圓;依發(fā)斂求之,為日食三限辰刻。

        求月食定用及三限五限辰刻

        置月食分秒,與三十分相減、相乘,平方開之;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為定用分;以減食甚定分,為初虧;加食甚定分,為復(fù)圓;依發(fā)斂求之,即月食三限辰刻。

        月食既者,以既內(nèi)分與一十分相減、相乘,平方開之,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為既內(nèi)分;用減定用分,為既外分;以定用分減食甚定分,為初虧;加既外,為食既;又加既內(nèi),為食甚;再加既內(nèi),為生光;復(fù)加既外,為復(fù)圓;依發(fā)斂求之,即月食五限辰刻。

        求月食入更點(diǎn)

        置食甚所入日晨分,倍之,五約,為更法;又五約更法,為點(diǎn)法。乃置初末諸分,昏分已上,減去昏分,晨分已下,加晨分,以更法除之,為更數(shù);不滿,以點(diǎn)法收之,為點(diǎn)數(shù);其更點(diǎn)數(shù),命初更初點(diǎn)算外,各得所入更點(diǎn)。

        求日食所起

        食在陽歷,初起西南,甚于正南,復(fù)于東南;食在陰歷,初起西北,甚于正北,復(fù)于東北;食八分已上,初起正西,復(fù)于正東。(此據(jù)午地而論之。)

        求月食所起

        食在陽歷,初起東北,甚于正北,復(fù)于西北;食在陰歷,初起東南,甚于正南,復(fù)于西南;食八分已上,初起正東,復(fù)于正西。(此亦據(jù)午地而論之。)

        求日月出入帶食所見分?jǐn)?shù)

        視其日日出入分,在初虧已上、食甚已下者,為帶食。各以食甚分與日出入分相減,余為帶食差;以乘所食之分,滿定用分而一,(如月食既者,以既內(nèi)分減帶食差,余進(jìn)一位,如既外分而一,所得,以減既分,即月帶食出入所見之分;不及減者,為帶食既出入。)以減所食分,即日月出入帶食所見之分。(其食甚在晝,晨為漸進(jìn),昏為已退;其食甚在夜,晨為已退,昏為漸進(jìn)。)

        求日月食甚宿次

        置日月食甚入盈縮歷定度,在盈,便為定積;在縮,加半歲周,為定積。望即更加半周天度。以天正冬至加時(shí)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各得日月食甚宿次及分秒。

        步五星第七

        歷度

        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

        歷中

        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歷策

        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九十秒六十二微半。

        木星

        周率,三百九十八萬八千八百分。

        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分。

        歷率,四千三百三十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四分八十六秒半。

        度率,一十一萬八千五百八十二分。

        合應(yīng),一百一十七萬九千七百二十六分。

        歷應(yīng),一千八百九十九萬九千四百八十一分。

        盈縮立差,二百三十六加。

        平差,二萬五千九百一十二減。

        定差,一千八十九萬七千。

        伏見,一十三度。

       ?。ū砺裕?/p>

        火星

        周率,七百七十九萬九千二百九十分。

        周日,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分九十秒。

        歷率,六百八十六萬九千五百八十分四十三秒。

        度率,一萬八千八百七分半。

        合應(yīng),五十六萬七千五百四十五分。

        歷應(yīng),五百四十七萬二千九百三十八分。

        盈初縮末立差,一千一百三十五減。

        平差,八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九減。

        定差,八千八百四十七萬八千四百。

        縮初盈末立差,八百五十一加。

        平差,三萬二百三十五負(fù)減。

        定差,二千九百九十七萬六千三百。

        伏見,一十九度。

       ?。ū砺裕?/p>

        土星

        周率,三百七十八萬九百一十六分。

        周日,三百七十八日九分一十六秒。

        歷率,一億七百四十七萬八千八百四十五分六十六秒。

        度率,二十九萬四千二百五十五分。

        合應(yīng),一十七萬五千六百四十三分。

        歷應(yīng),五千二百二十四萬五百六十一分。

        盈立差,二百八十三加。

        平差,四萬一千二十二減。

        定差,一千五百一十四萬六千一百。

        縮立差,三百三十一加。

        平差,一萬五千一百二十六減。

        定差,一千一百一萬七千五百。

        伏見,一十八度。

       ?。ū砺裕?/p>

        金星

        周率,五百八十三萬九千二十六分。

        周日,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分二十六秒。

        歷率,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度率,一萬。

        合應(yīng),五百七十一萬六千三百三十分。

        歷應(yīng),一十一萬九千六百三十九分。

        盈縮立差,一百四十一加。

        平差,三減。

        定差,三百五十一萬五千五百。

        伏見,一十度半。

       ?。ū砺裕?/p>

        水星

        周率,一百一十五萬八千七百六十分。

        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分六十秒。

        歷率,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度率,一萬。

        合應(yīng),七十萬四百三十七分。

        歷應(yīng),二百五萬五千一百六十一分。

        盈縮立差,一百四十一加。

        平差,二千一百六十五減。

        定差,三百八十七萬七千。

        晨伏夕見,一十六度半。

        夕伏晨見,一十九度。

       ?。ū砺裕?/p>

        推天正冬至后五星平合及諸段中積中星

        置中積,加合應(yīng),以其星周率去之,不盡,為前合;復(fù)減周率,余為后合;以日周約之,得其星天正冬至后平合中積中星。)命為日,日中積;命為度,日中星。以段日累加中積,即諸段中積;以平度累加中星,經(jīng)退則減之,即為諸段中星。)上考者,中積內(nèi)減合應(yīng),滿周率去之,不盡,便為所求后合分。

        推五星平合及諸段入歷

        各置中積,加歷應(yīng)及所求后合分,滿歷率,去之;不盡,如度率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即其星平合入歷度及分秒;以諸段限度累加之,即諸段入歷。上考者,中積內(nèi)減歷應(yīng),滿歷率去之,不盡,反減歷率,余加其年后合,余同上。

        求盈縮差

        置入歷度及分秒,在歷中已下,為盈;已上,減去歷中,余為縮。視盈縮歷,在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已下,為初限;已上,用減歷中,余為末限。

        其火星,盈歷在六十度八十七分六十二秒半已下,為初限;已上,用減歷中,余為末限。

        置各星立差,以初末限乘之,去加減平差,得,又以初末限乘之,去加減定差,再以初末限乘之,滿億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即所求盈縮差。

        又術(shù):置盈縮歷,以歷策除之,為策數(shù),不盡為策余;以其下?lián)p益率乘之,歷策除之,所得,益加損減其下盈縮積,亦為所求盈縮差。

        求平合諸段定積

        各置其星其段中積,以其盈縮差盈加縮減之,即其段定積日及分秒;以天正冬至日分加之,滿紀(jì)法去之,不滿,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

        求平合及諸段所在月日

        各置其段定積,以天正閏日及分加之,滿朔策,除之為月數(shù),不盡,為入月已來日數(shù)及分秒。其月數(shù),命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其段入月經(jīng)朔日數(shù)及分秒;以日辰相距,為所在定朔月日。

        求平合及諸段加時(shí)定星

        各置其段中星,以盈縮差盈加縮減之,(金星倍之,水星三之。)即諸段定星;以天正冬至加時(shí)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星其段加時(shí)所在宿度及分秒。

        求諸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

        各以其段初行率,乘其段加時(shí)分,百約之,乃順減退加其日加時(shí)定星,即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加命如前,即得所求。

        求諸段日率度率

        各以其段日辰距后段日辰為日率,以其段夜半宿次與后段夜半宿次相減,余為度率。

        求諸段平行分

        各置其段度率,以其段日率除之,即其段平行度及分秒。

        求諸段增減差及日差

        以本段前后平行分相減,為其段泛差;倍而退位,為增減差;以加減其段平行分,為初末日行分。)前多后少者,加為初,減為末;前少后多者,減為初,加為末。倍增減差,為總差;以日率減一,除之,為日差。

        求前后伏遲退段增減差

        前伏者,置后段初日行分,加其日差之半,為末日行分。

        后伏者,置前段末日行分,加其日差之半,為初日行分;以減伏段平行分,余為增減差。

        前遲者,置前段末日行分,倍其日差,減之,為初日行分。

        后遲者,置后段初日行分,倍其日差,減之,為末日行分;以遲段平行分減之,余為增減差。)前后近留之遲段。

        木火土三星,退行者,六因平行分,退一位,為增減差。

        金星,前后退伏者,三因平行分,半而退位,為增減差。

        前退者,置后段初日行分,以其日差減之,為末日行分。

        后退者,置前段末日行分,以其日差減之,為初日行分;乃以本段平行分減之,余為增減差。

        水星,退行者,半平行分,為增減差;皆以增減差加減平行分,為初末日行分。前多后少者,加為初,減為末;前少后多者,減為初,加為末。又倍增減差,為總差;以日率減一,除之,為日差。

        求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

        各置其段初日行分,以日差累損益之,后少則損之,后多則益之,為每日行度及分秒;乃順加退減,滿宿次去之,即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

        求五星平合見伏入盈縮歷

        置其星其段定積日及分秒,(若滿歲周日及分秒,去之,余在次年天正冬至后。)如在半歲周已下,為入盈歷;滿半歲周,去之,為入縮歷;各在初限已下,為初限;已上,反減半歲周,余為末限;即得五星平合見伏入盈縮歷日及分秒。

        求五星平合見伏行差

        各以其星其段初日星行分,與其段初日太陽行分相減,余為行差。若金、水二星退行在退合者,以其段初日星行分,并其段初日太陽行分,為行差;內(nèi)水星夕伏晨見者,直以其段初日太陽行分為行差。

        求五星定合定見定伏泛積

        木火土三星,以平合晨見夕伏定積日,便為定合伏見泛積日及分秒。

        金水二星,置其段盈縮差度及分秒,(水星倍之。)各以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在平合夕見晨伏者,盈減縮加;在退合夕伏晨見者,盈加縮減;各以加減定積為定合伏見泛積日及分秒。

        求五星定合定積定星

        木火土三星,各以平合行差除其段初日太陽盈縮積,為距合差日;不滿,退除為分秒,以太陽盈縮積減之,為距合差度。各置其星定合泛積,以距合差日盈減縮加之,為其星定合定積日及分秒;以距合差度盈減縮加之,為其星定合定星度及分秒。

        金水二星,順合退合者,各以平合退合行差,除其日太陽盈縮積,為距合差日;不滿,退除為分秒,順加退減太陽盈縮積,為距合差度。順合者,盈加縮減其星定合泛積,為其星定合定積日及分秒;退合者,以距合差日盈減縮加、距合差度盈加縮減其星退定合泛積,為其星退定合定積日及分秒;命之,為退定合定星度及分秒。以天正冬至日及分秒,加其星定合定積日及分秒,滿旬周,去之,命甲子算外,即得定合日辰及分秒。以天正冬至加時(shí)黃道日度及分秒,加其星定合定星度及分秒,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得定合所躔黃道宿度及分秒。(徑求五星合伏定日:木、火、土三星,以夜半黃道日度,減其星夜半黃道宿次,余在其日太陽行分已下,為其日伏合;金、水二星,以其星夜半黃道宿次,減夜半黃道日度,余在其日金、水二星行分已下者,為其日伏合。金、水二星伏退合者,視其日太陽夜半黃道宿次,未行到金、水二星宿次,又視次日太陽行過金、水二星宿次,金、水二星退行過太陽宿次,為其日定合伏退定日。)

        求木火土三星定見伏定積日

        各置其星定見定伏泛積日及分秒,晨加夕減九十一日三十一分六秒,如在半歲周已下,自相乘,已上,反減歲周,余亦自相乘,滿七十五,除之為分,滿百為度,不滿,退除為秒;以其星見伏度乘之,一十五除之;所得,以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見加伏減泛積,為其星定見伏定積日及分秒;加命如前,即得定見定伏日辰及分秒。

        求金水二星定見伏定積日

        各以伏見日行差,除其段初日太陽盈縮積,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若夕見晨伏,盈加縮減;如晨見夕伏,盈減縮加;以加減其星定見定伏泛積日及分秒,為常積。如在半歲周已下,為冬至后;已上,去之,余為夏至后。各在九十一日三十一分六秒已下,自相乘,已上,反減半歲周,亦自相乘。冬至后晨,夏至后夕,一十八而一,為分;冬至后夕,夏至后晨,七十五而一,為分;又以其星見伏度乘之,一十五除之;所得,滿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加減常積,為定積。在晨見夕伏者,冬至后加之,夏至后減之;夕見晨伏者,冬至后減之,夏至后加之;為其星定見定伏定積日及分秒;加命如前,即得定見定伏日晨及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