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眾鳥
《異物志》曰:錦鳥,文如丹地錦,而藻繢相交。俗人見其似錦,因謂之錦鳥。形微大於雉。其雌特有文章,五色,甚可愛。
《周氏雜字》曰:鸀鳿鳥,似鳧。
《風土記》曰:鹔鷞,鹙屬。飛則鳴,其翅肅肅者也。
《楚辭》曰:鴻鵠代游曼鹔鷞,(曼曼行也。鹔鸘,俊鳥。)
《風土記》曰:鹥,〈由鳥〉也。以名自呼,大如小雞,生於荷葉上。
《爾雅》曰:鸛鷒,鶝鶔也。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郭璞注曰:一名隨羿。)
《河圖說徵祥》曰:鳥一足曰獨立,見則主勇強也。
《廣州記》曰:新寧縣有獨足鳥,大如鵠,其色蒼,其鳴自呼"獨足"。
《臨海異物志》曰:東垂有一足鳥,俗名曰獨足,疑是商羊。文身赤口,惟食蟲豸,不罕躍粱,鳴如人嘯聲,將雨轉(zhuǎn)鳴?;蛟簧皆滕B,晝伏夜翔,或時晝出,則群鳥噪之。
《山海經(jīng)》曰: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孔融《周歲論》曰:儀鳳屯集,狂鳥穢之。
《爾雅》曰:鶨,〈其鳥〉老。(郭璞癥曰:鸰鶨也,俗謂之癡鳥。音丑眷切。)
《說文》曰:欺老,鶨也。
左思《蜀都賦》曰:鷩鴺山棲。(綦毋遂注曰:鷩鴺,鳥名,今如山雞。其色班,其雛色異。出江東。)
《莊子》曰:周周銜羽以濟河。(司馬彪注曰:周周,河土鳥也,頭重尾輕,是以銜他鳥羽乃飛過河。人之不可求益於物,以補其所短也。)
竺山真《登羅山疏》曰:越王鳥,狀似鳶,口句末,可受二升許。南人以為酒器,珍於文螺。不踐地,不飲江湖,不唼百草,不餌蟲魚,惟啖木葉。糞似董陸香,山人遇之,既以為香,又治雜瘡。
《南方草物志》曰:有鳥或名越王鳥,大如孔雀。喙長尺八九寸,黃白黑色,狀如人畫,光飾似漆,瑩磨尤益鮮明,多持以飲酒。出交趾九真。
劉欣期《交州記》曰:鹲〈童鳥〉,黃喙二尺馀,南人以為酒爵。
《南越志》曰:鹲〈童鳥〉,一名越王鳥。
《嶺南錄異》曰:越王鳥,如烏而頸帚長,頭有黃冠如杯,用貯水,互相飲食眾鳥雛。取其冠,堅致,可為酒杯。
竺法真《登羅山疏》曰:五距鳥,足有重距,其音"先顧",或謂之先顧鳥。似孔雀,背連錢文。
《游名山記》曰:芙蓉山有異鳥,愛形顧影,不自藏,故為羅者所得,人謂〈宅鳥〉〈宇鳥〉。
《廣州記》曰:廣寧縣有金鳥,純白,口腳如金,其鳴自呼。
《異物志》曰:〈厥鳥〉鳥,大如雄雞,色赤或黑,而能鳴。彈射取之,其肉香美,中作炙。
盛弘之《荊州記》曰:魚復(fù)縣南山有鳥,時吐物,長數(shù)寸,丹朱彪炳,形色類綬,因名吐綬鳥。
又曰:晉太玄中,營道令何諧之於縣內(nèi)得一鳥,大如白鷺,膝上及髀有銅環(huán)貫之,環(huán)大小刻鏤如橄欖子,妙絕人工。於時京師皆觀之。
《嶺表錄異》曰:有鳥形如野鵲,翅羽黃綠間錯,尾豎兩枝,長二尺馀,直而不褭。惟尾室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為帶箭鳥。
《爾雅》曰: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郭璞癥曰:鼠如人家鼠,尾短。鵌如燕而小,色黃黑。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nèi),鳥在外。今在隴西鳥鼠同穴山。)
《臨海異物志》曰:江湖海鳥,大于鸛,喙長八寸,潮上即鳴。
又曰:〈崖鳥〉鳥,海鳥也。喙長八寸。天欲風雨,內(nèi)喙於土中,向風,海師以為候。鳴如嘯。
又曰:蜜母,小鳥也,色黑。正月旦,為蜜蜂周行諸山求安處,蜂隨之,蜜母暮還入蜂中。
郭璞《蜜蜂賦》曰:大君以總?cè)菏?,又協(xié)氣於零雀。每先馳而葺宇,番嚴穴之經(jīng)略。(蜜母,一名零雀。)
《爾雅》曰:竭,水狗。
又曰:鴢,頭。(孫炎曰:魚也。)
又曰:突,鶘鳥。(孫炎曰:谷鶘,水鳥。)
又曰:鷏,{民蟲}母也。
《廣志》曰:蚊母吐蚊,大如鳩。
《嶺南異物志》曰:五嶺溪山深處有大鳥,如鸧〈雚鳥〉,常吐蚊子,輒從口中飛去,謂之吐蚊鳥。
《說文》曰:鹲,水鳥也。
《南方草物狀》曰:孔貴如小母雞。
《臨海異物志》曰:獨舂鳥,聲似舂聲。聲多者,五穀傷;聲少者,五穀熟。
又曰:契鳥、蘭草,占米之貴賤。背回,契其莖。契一度,即斛米百錢;再度二百;未契仍五十。隨契多少,以占知之。
《爾雅》曰:{敫鳥},唐屠。(郭璞癥曰:似烏,蒼白色。)
《臨海異物志》曰:〈鹿鳥〉焳鳴聲哀。俗云:繼母欲嫁,因爨,使人守之,母遂不還,兒因呼母,言〈鹿鳥〉焳也。
又曰:游鳥,如鵝大,其色黑,以青絲頭系竹竿呼之,即來入手。俗言是東海神所養(yǎng),不可食也。
《臨海異物志》曰:獨〈女左〉鳥,如隼,其色黑,其鳴如人呼雞聲。
《爾雅》曰:鷚,天籥也。
《南方草物狀》曰:金吉鳥,其大如小母雞。
《臨海異物志》曰:有鳥耀儀,名曰苦姑。
又曰:除溪鳥,小如鴝鵒,甚黑。天欲陰雨即鳴,音言"溪瀆"。
又曰:祖端端,小鳥。天欲雨即鳴。
《抱樸子》曰:千秋鳥,人面,壽如其名。
《魯獵縈》曰:南方鳥名曰邽,生而食其翼。
《南方草物狀》曰:羽鳥,毛羽青黑色,小于鳩。
俞益期《與韓豫章箋》曰:林邑有鳥,明彘飛。
《臨海異物志》曰:賓師,形大如鴝鵒,毛正黑色。
《廣雅》曰:車攝,鷦禮也。
《山海經(jīng)》曰:基山有鳥焉,名〈尚鳥〉鸼,食之無臥。
又曰:北海蛇山有五彩鳥,飛蔽一鄉(xiāng),名曰翳鳥。
又曰:青丘有鳥,其狀如鳩,名曰灌灌。
又曰:禱過之山有鳥,二足三面,名瞿如。
又曰:松果山有鳥,名〈蟲鳥〉渠。
又曰:上申山,鳥名當扈,狀如雉,食之不眴目。
又曰:符遇之山,其鳥名鴖,可以衛(wèi)火。
又曰:英山有鳥,狀如鶉,食之巳癘,名曰肥遺。
又曰:宰途山有鳥,名曰數(shù)斯,食之巳癭。
又曰:昆侖山有鳥,名曰欽原,蠚獸則死,蠚木則枯。
又曰:灌題山有鳥,見人則躍,名曰竦斯。
又曰:梁渠之山有鳥,名曰囂,食之巳腹痛,可以止衕。(治衕下也。)
又曰:陽山有鳥,自為牝牡,名曰像蛇。
又曰:廆山有鳥,名曰鸰〈要鳥〉,(鈴要兩音。)其鳴自呼,服之不瞇。
又曰:丑陽山有鳥,名曰〈只鳥〉〈余鳥〉,可以衛(wèi)火。
又曰:翼望山有鳥,狀如烏,三首六尾,其名曰鵸〈余鳥〉。(倚余兩音。)服之使人不瞇,又以御兇。
又曰:青要山有鳥,名曰鴢。(音窈窕摯也。)狀如烏,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又曰:攻離山有鳥,名曰嬰勺。其狀如鵲,赤喙白身,其尾若勺,(似勺形。)其鳴自呼。
又曰:鳥名青耕,可以御疫。
又曰:天帝山有鳥,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翁,領(lǐng)下毛。)名曰櫟,食之巳痔。
又曰:翏山有鳥,名鸓,(音壘)其狀如鵠,而兩首四足。
又曰:北囂山有鳥,狀如人面,名曰{般鳥}〈昌鳥〉,夜飛而晝伏。
又曰:太行山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賁鳥〉〈賁鳥〉。(音奔)
又曰:馬成山有鳥,狀如烏,白首而身青,黃足,其名曰鶌,食之不饑。
又曰:號山有鳥,名寓,狀如鼠。
又曰:夢聯(lián)擲晷有鳥,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鳥。(音交。或作渴。)
又曰:畢張山有鳥,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石鳥〉。食之巳嗌。
又曰:小侯山有鳥,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鳥〉。(姑習(xí)兩音。)
又曰:北號山有鳥,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虎爪,名曰魁雀,食人。
又曰:羭次山有鳥,狀如梟,人面而一足,名曰橐{非巴}(音肥。)冬夏蟄,服之不畏雷。
○鳥卵
《左傳·哀公下》曰:子西曰:"勝如卵,余翼而張之。"
《漢書》曰:武帝時,大宛諸國獻大鳥卵。(應(yīng)邵曰:如二石甕。)條支國大鳥,卵如甕。
《魏志》曰:清河令徐孝龍取十三種物著篋中,使管輅射之。先說雞子,后謂蠶蛹,遂一一名之。
《吳志》曰:孫權(quán)太子常嘲諸葛恪曰:"匈糠何不食馬矢?"恪曰:"愿太子食雞卵。"權(quán)曰:"人令卿食馬矢,卿使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權(quán)大笑。
《晉書》曰:戴安道少時,取雞卵汁溲白瓦屑,作鄭玄碑文,手刻字,文既綺藻,器亦妙絕。
《唐書》曰:武德中,西蕃突厥葉護可汗遣使貢條支巨卵二。
又曰:貞觀二十一年,西蕃吐陸可汗獻金卵瓶,鳥殼也。雕刻作禽獸,而途以黃金。
《山海經(jīng)》曰:西王母山有沷民國,鳳卵是食,甘露是飲。
《韓詩外傳》曰:卵之性為雛,不得良雞大育,積日累久,則不成為雛。
《管子》曰:子夏云:"雕卵,然后謇戤,所謂發(fā)積藏,散萬物。"
《墨子》曰:以他言非吾者,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石猶不毀也。
《孫卿子》曰:以桀詐桀,則幸;詐堯,譬若以卵投石。
又曰:卵有毛,是說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精之。然而長者不貴,非禮義擲晷也。
《淮南子》曰:越雞不能伏鶴卵。
又曰:雁北向,鵲始加巢,雉鴝呼卵。
《淮南萬畢術(shù)》曰:艾火令雞子飛,(取雞子,去其汁,燃艾火,內(nèi)空卵中,疾風因舉之,飛。)鹽之累卵。(取鹽途卵,取他卵置上,即累矣。)
《抱樸子》曰:夏后始衰,食鳳卵而鳳去。如此,則鳳有種矣。
《揚子法言》曰:雌之不才,其卵段;(段,敗也。)君乏才,其民野。不屈其意,不累其身。不夷不惠,可否之間。
《神仙傳》曰:有人病,就茅君請福。煮雞子十枚,以內(nèi)帳中。須臾,茅君悉擲出。其中伍縷者,并差;有黃者,不愈。常以此為候。
阮籍《大人先生傳》曰:若先生者,以天地如卵耶?小物細人,欲論其長短,議其是非,豈不罷湊!
《博物志》曰: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龜、鱉、黿、此諸類皆卵生而影伏。
《幽明錄》曰:桂陽羅君章,二十許,都未有志,不屬意學(xué)問。常晝寢,夢得一鳥卵,五色雜耀,不勢人間物,夢中因取吞之。於是漸有志向,遂更勤學(xué),讀九經(jīng),以清才聞。
《羅含傳》云:吞飛鳥卵。
《吳氏本草》曰:丹雞卵可作虎珀。
張衡《南郡賦》曰:春卵夏筍。
張孟陽《洛禊賦》曰: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中河。
○鳥巢
《尚書大傳》曰:古人鳳皇巢其樹,好生惡殺。
《說文》曰: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巢。
《曾子》曰:鷹鹯以太山為下,而增巢其上。
《孫卿子》曰:古之王者,烏鵲之巢可俯窺。
《莊子》曰: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貿(mào)蒼巢居以避之。晝拾椽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又曰:鵲上高城之墉,而巢於高枝之顛。城壞,陵風而起。
又曰:至德之君,烏鵲之巢可攀援而窺。
《淮南子》曰:鵲巢知風之所起。(言鵲作巢而知風。一實背風也。)
陸賈《新語》曰:堯以仁義為巢,舜以稷、契為枝;秦以刑罰為巢,故有復(fù)巢破卵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