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醯
《釋名》曰: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
《周禮》曰:醯人,掌共五齊、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齊菹,凡醯醬之物。賓客,亦如之。(齊菹,醬屬。醯人者,皆須醯成味。)王舉,則共齊菹,醯物六十甕;共后及世子之醬、齊菹。賓客之禮,共醯五十甕。凡事共醯。
《儀禮》曰:醯、醢百甕夾碑,十以為列。
《禮》曰: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甕。
又曰:大功之喪,不食醯醬。父母之喪,又期而大祥,有醯醬。
《論語》曰: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史記》曰: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醯醬千缸。
《漢武內(nèi)傳》曰:西王母仙上藥,有鳳林鳴酢。
《魏中臣奏》曰:劉放奏云:"今官販苦酒,與百姓爭錐刀之末,宜其息絕。"
《吳錄·地理志》曰:吳王筑城以貯醯醢,今俗人呼苦酒城。
《晏子春秋》曰:蘭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則君子不近,庶人不佩。
《風(fēng)俗通》曰:酢如蓂莢。按,蓂味酸,工者取以調(diào)味。
《博物志》曰:酒暴熟者易酢,醢酸者易臭。
又曰:龍肉以醯漬則文章生。
葛洪《肘后方》曰:治齒痛,用三年醶酢。
《唐書》曰:初,薛仁果拔秦州,召富人,磔於猛火之上,或以醯灌鼻,求其金寶。
又曰:任迪簡,萬年人,舉進(jìn)士,初為天德軍使李景略判官,性重厚。常有宴,行酒誤以醯進(jìn)。迪簡知誤,以景略性嚴(yán),慮坐主酒者,乃勉強(qiáng)飲盡之,而為容其過。以酒薄白景略,請換之。於是軍中感悅。
○醢
《周禮》曰:醢人,掌四豆之實(shí)。朝事之豆,其實(shí)韭菹、醓醢,昌菹、麋臡,菁菹、鹿臡;饋食之豆,其實(shí)葵菹、蠃醢,脾析、蜱醢,蜃、蚳醢,豚拍、魚醢;加豆之實(shí),芹菹、兔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筍菹、魚醢。
又曰:醢人,為王及后、世子共其內(nèi)羞。王舉,則共醢六十甕,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shí)之。(齊當(dāng)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七醢:醓、蠃、蠯、蚳、魚、兔、雁醢。七菹:韭、菁、茆、葵、芹、箈、筍、菹。三臡、麋、鹿、麋臡也。凡醯醬所和,細(xì)切為齏,全物若〈月枼〉為菹也。)賓客之禮,共醢五十甕。(致饔餼時(shí)。)凡事共醢。
《禮》曰:孔子哭子路於中庭。(寢中庭也。與哭師同,親之。)有人吊者,夫子拜之。(為之主也。)既哭,進(jìn)使者而問故,(使者,自衛(wèi)來訃者。故,謂死之意狀。)使者曰:"醢之矣。"(時(shí)衛(wèi)世子蒯聵纂輒而立,子路死之。醢之者,示欲啖食,以怖眾。)遂命覆醢。(覆棄之,不忍食。)
《禮記外傳》曰:祭祀賓客菹醢之用。(醢,肉醬之通名。)醢,汁也,湆,亦汁也。(此等皆在豆,以其濕故也。)籩,竹器。(何盛幹也。)豆,木器,皆跌足。(取其去地高潔。)醢有陸產(chǎn),(畜之所生,在陸者。)有水物,天地陰陽之氣所生。(水草之品,非人力所種,自然潔。)臡者,骨肉相雜為之,有麋鹿麇之臡。(麇,大獐也。字或作麏。)兔醢,蚳醢,(皆陸產(chǎn)也。蚳,蟻卵也。)有魚雁蠃蜱之醢。(蜃蛤之類也。蜃似蚌而長也。五者水物。)
崔寔《四民月令》曰:五月一日可作醢。
弘《君舉食檄》曰:東里獨(dú)姥之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