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古籍 > 太平御覽詩人 >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一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盟誓

        《說文》曰:誓,約束也。

        《尚書·甘誓》曰:大戰(zhàn)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龔行天之罰。左弗攻于左,汝弗龔命。(左軍左之主射攻治之其職也。)右弗攻于右,汝弗龔命。御非其馬之正,汝弗龔命。(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也。)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天子親又載社主謂之社,土不用命則戮于社也。)予則孥戮汝!"

        又《泰誓》曰: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咸聽朕言!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周禮·司盟》曰:掌盟載之法。(載盟辭也。)凡邦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面詔明神,既盟,則貳之。(貳之者,寫副當以授六官之也。)盟萬民之犯命者,詛其不信者亦如之。

        《左傳》曰:陳五父如鄭蒞盟。歃如忘。薛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賴盟矣。"

        又曰:莊公許孟任以為夫人,割臂以盟。

        又曰: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紲從君巡於天下,臣之罪多矣。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子犯,重耳舅氏。言與舅氏同心之盟,如此白水也。)投其璧於河。

        又曰: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祚國。"

        又曰:寧武子與衛(wèi)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wèi)國,君臣不協(xié),以及此憂。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后不貳。

        又曰: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無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時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玄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而起之曰:"寡君使玄以病告,曰: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弊,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惟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華玄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楚不詐宋,宋不備楚也。)

        又曰:晉士燮會楚公子罷、許偃,盟于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災危,備救兇患。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xié),而討不庭"也。

        又曰:秋七月,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諸侯。"乃盟,載曰:"凡我同盟,無蘊年,(蘊積年穀而不分定。)無壅利,無奸保,無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也。

        又曰:鄭大夫盟于伯有氏。裨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言其不能久也。裨諶,鄭大夫也。)《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又曰: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以子路信誠,故得與相要誓而不須盟也。子路即季路。)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公羊傳》曰:莊公會齊侯,盟于柯。曹子進曰:"君之意何如?"莊公曰:"寡人之生,則不若死。"曹子曰:"然則君請當其君。臣請當其臣。"莊公曰:"諾。"於是會桓公。莊公升壇,曹子手劍而從之。管子進曰:"君何求?"曹子曰:"城壞壓境,(齊數侵取魯邑,以喻侵近。)君不圖歟?""愿請汶陽之田。"管仲顧曰:"君其許諾。"桓公曰:"諾已盟。"曹子剽劍而去之。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讎,而桓公不怨?;腹?,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也。

        《穀梁傳·僖公》曰: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牘書加於牲上,曰:"毋忄隺水,毋訖(訖,止。)糴,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又《成公》曰:溴梁之會,諸侯失政。諸侯會,而曰大夫盟,政在大夫也。諸侯在,而不曰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

        《三禮圖》曰:方盟,木方四尺,設六色;東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黃。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方盟者,上下四方之神明,天之司盟。

        《史記》曰:吳起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毋別,嚙指而盟: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wèi)也。

        又曰: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愿備員而行。"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若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小柺乖缣幠抑?,必潁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決。遂按劍而前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叱曰:"胡不下?"遂按劍而前曰:"今十步之中,王不得恃楚國之眾,王之命懸於遂。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資。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也。"楚王曰:"謹奉社稷以從。"遂奉銅盤北面跪進之,從定於殿上。遂招堂下十九人曰:"公等碌碌,因人成事者也。"

        《漢書》曰:王陵為右丞相?;莸郾溃吆笥⒅T呂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諸呂,非約也。"

        《東觀漢記》曰:隗囂,字季孟,天水人也。以王莽篡逆,復漢之祚,乃立高祖,太宗之廟,稱臣執(zhí)事,史奉璧而告。祝畢,有司穿坎於庭,割牲而盟。

        《魏志》曰:臧洪,字子原,廣陵射陽人也。張邈起兵,請洪與計事。又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乃共推洪。洪乃升壇操盤血而盟。

        《晉中興書》曰:苻洪第三子健,陰圖關中,陽使其徒種麥,示無西意。有微知其計,不肯耕種者,健殺之。后十馀日,師眾西行,到孟津,作浮橋渡河。使弟雄步騎五千人入潼關,兄子青軹關入河東,誓曰:"若事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為鬼無相見也。"

        又曰:王羲之為會稽內史,慨然稱疾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曰:"維永和十一年二月九日,小子羲之敢昭告尊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兇,不遂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之力,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jié),退違圣賢量力之義。將憂及宗祠,豈在微身!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淵谷。"羲之既去官,與東士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與道士許玄度共修服食,采求藥石,不遠千里。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

        又曰:祖逖說中宗以掃平中原,於是以逖為前鋒都督、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布三千匹。逖乃逕北渡江,中流誓曰:"祖逖不清中原而復濟者,如此江!"

        蕭子顯《齊書》曰:王敬則為暨陽令??h有一部劫逃柴山中為民患,敬則遣人致意劫師,悉可出首,當先申論。治下廟神甚酷烈,百姓畏之,敬則引神為誓,必不相負。劫師既出,敬則於廟中設酒會,於坐收縛之,曰:"吾先啟神,若負誓,還神十牛。今不得違誓。"即殺十牛,并斬諸賊,百姓悅之。

        《漢書春秋》曰:梁皇后崩,桓帝獨呼小黃門唐衡至北戶,如廁,問左右梁冀不相得者皆誰?衡對曰:"單起、左悺前詣河南尹不疑,禮敬小簡,不疑收其兄弟送雒陽獄。"於是,帝與入室定謀,嚙超臂出血以為盟,乃誅梁冀。

        《高士傳》曰:胡昭。初,晉宣帝為布衣時,與昭有舊。昭同郡周士等謀害帝,昭聞而步險,邀士於濟、澠之間,止士,士不肯。昭泣以示誠,士感義乃止。昭斫棗樹共士盟而別,昭雖有陰德於帝,口終不言,時人莫知。

        《華陽國志》曰:昭王時,有一虎傷害千馀人,昭王乃募有能殺虎者賞。時巴夷廖仲作白竹之弩,乃射殺虎。昭王刻石盟,要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

        《晏子春秋》曰:崔杼殺莊公,盟於國者,戟鉤其頸,劍承其心。晏子不與盟,而出,上車。其仆將馳,晏子撫其手曰:"鹿生於山,命懸於廚,命有所懸矣。"成節(jié)而去。

        《黃庭經》曰:黃庭為不死之道,受者齋九日,或七日,或三日,然后授之者為師。受者奉焉,結盟立誓,期以勿泄。古者,盟用玄云之錦九十尺,今簡鳳文之羅四十尺。

        《竹林七賢論》曰:劉伶常病酒,渴求酒於其妻,妻捐酒毀器泣而諫曰:"君酒過,非攝生之道也,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酒當禮於鬼神,自誓以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妻敬聞命,供酒肉於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而已復醉矣。

        《孫卿子》曰:盟詛不及五帝,誓誥不及三王,交質不及五伯。(《谷梁》二傅:交質不及二伯。)

        《淮南子》曰:胡人彈骨,(胡人之盟約,置酒人頭骨中,飲以相咀也。)越人鍥臂,中國唼盟,所由名異,其於信一也。

        ○質

        《左傳》曰: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賈逵曰:卿,士也。有事者六卿也。)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子狐,周平王之子。鄭子忽,鄭莊公太子忽也。)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夏,鄭祭仲帥師取溫之麥。(溫,周地也,蘇氏邑也。)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又曰: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宮,且巷出車,吉。(賈逵曰:臨哭也,巷出車陳於巷街,示雖困不降,必欲戰(zhàn)也。)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陴,城堞也。)楚子退師,鄭人修城,進復圍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門,至於達路。(皇門,鄭城門也。)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為天所佑也。)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惟命。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惟命。若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左右曰:"不可,得國無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人矣,庸可冀乎?"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質。(潘尫,楚大夫師叔守也。子良,鄭公子也。)

        《穀梁》曰:晉大夫敗齊師于鞍。郄克曰:"與我紀侯之甗,(甗,齊襄滅紀所得邑。)且以蕭同叔子為質。"

        《史記》曰:越王勾踐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zhèn)撫國家,親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政屬種,而使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也。

        又曰:蔡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善裘二,獻其一於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弗與。子常讒蔡侯,留之於楚三年。蔡侯知之,獻其裘,子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晉,請與晉伐楚。夏,晉滅沈,楚怒,攻蔡。昭侯使其子為質於吳,謀共伐楚。后與吳王闔閭,遂破楚入郢。

        又曰:張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使秦太子入質於楚,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里之都以為湯沐之邑。"

        《戰(zhàn)國策》曰: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謂其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主定國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馀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后。愿往事之。"太子異人質于趙,處於聊城,故往說之。

        又曰:楚襄王太子之時為質。王崩,太子辭歸,齊王曰:"與我東地五百里,則子得歸。"太子入,致命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於楚,王朝群臣曰:"寡人之得來及主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今求地,為之奈何?"上柱國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弗與,則不復信,不可以約結諸侯。"

        又曰:楚王死,太子在齊質,蘇秦謂薛公曰:"君不如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薛公曰:君不如不我留太子,郢中立王。"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則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然則下東國必可得矣。"

        又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謂左右言:"有復令長安君為質,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言曰:"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與之重器,不令有功於國。若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太后曰:"諾!"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也。

        《東觀漢記》曰:隗囂負隴城之固,納王玄之說,雖遣子春卿入質,猶持兩端。世祖於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義。

        《晉中興書》曰:諸葛誕叛,遣子靚入質於吳。吳亡,入洛,自以父誕為太祖所斬,誓不見太祖。叔母瑯琊武王妃,靚之姊也。帝后因靚在姊間,往就見焉。靚逃于廁,帝又逼之,靚流涕曰:"臣不能漆身吞炭,復睹圣顏!"

        《燕丹子》曰: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丹仰天而嘆,烏即白頭,馬為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造機發(fā)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f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