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伊人网中文字幕

<nav id="3u6n6"></nav><samp id="3u6n6"><tr id="3u6n6"><track id="3u6n6"></track></tr></samp>
    <legend id="3u6n6"><fieldset id="3u6n6"></fieldset></legend>

      
      

    1. 首頁 > 古籍 > 隋書詩人 > 列傳·卷三

      列傳·卷三

      魏征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劉昉

        劉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農(nóng)。從魏武入關(guān),周太祖以為東梁州刺史。 昉性輕狡,有奸數(shù)。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見狎, 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御正,與御正中大夫顏之儀并見親信。及帝 不悆,召方及之儀俱入臥內(nèi),屬以后事。帝喑不復能言。昉見靜帝幼沖,不堪負荷。 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與鄭譯謀,引高祖輔政。高祖固 讓,不敢當。昉曰:“公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高祖乃從之。

        及高祖為承相,以昉為司馬。時宣帝弟漢王贊居禁中,每與高祖同帳而坐。昉 飾美妓進于贊,贊甚悅之。昉因說贊曰:“大王先帝之弟,時望所歸。孺子幼沖, 豈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擾,王且歸第。待事寧之后,入為天子,此萬全之 計也。”贊時年未弱冠,性識庸下,聞昉之說,以為信然,遂從之。高祖以昉有定 策之功,拜下大將軍,封黃國公,與沛國公鄭譯皆為心膂。前后賞賜巨萬,出入以 甲士自衛(wèi),朝野傾矚,稱為黃、沛。時人為之語曰:“劉昉牽前,鄭譯推后?!睍P 自恃其功,頗有驕色。然性粗疏,溺于財利,富商大賈,朝夕盈門。

        于時尉迥起兵,高祖令韋孝寬討之。至武陟,諸將不一。高祖欲遣昉、譯一人 往監(jiān)軍,因謂之曰:“須得心膂以統(tǒng)大軍,公等兩人,誰當行者?”昉自言未嘗為 將,譯又以母老為請,高祖不怪。而高颎請行,遂遣之。由是恩禮漸薄。又王謙、 司馬消難相繼而反,高祖憂之,忘寢與食。昉逸游縱酒,不以職司為意,相府事物, 多所遺落。高祖深銜之,以高颎代為司馬。是后益見疏忌。及受禪,進位柱國,改 封舒國公,閑居無事,不復任使。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遠,甚不自安。后遇京 師饑,上令禁酒,昉使妾賃屋,當壚沽酒。治書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聞處貴 則戒之以奢,持滿則守之以約。昉既位列群公,秩高庶尹,縻爵稍久,厚祿已淹, 正當戒滿歸盈,鑒斯止足,何乃規(guī)曲蘗之潤,競錐刀之末,身昵酒徒,家為逋藪? 若不糾繩,何以肅厲!”有詔不治。昉郁郁不得志。時柱國梁士彥、宇文忻俱失職 忿望,昉并與之交,數(shù)相來往。士彥妻有美色,昉因與私通,士彥不之知也,情好 彌協(xié),遂相與謀反,許推士彥為帝。后事泄,上窮治之。昉自知不免,默無所對。 下詔誅之,曰:

        朕君臨四海,慈愛為心。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極,公卿之內(nèi),非親則友,位 雖差等,情皆舊人。護短全長,恆思覆育,每殷勤戒約,言無不盡。天之歷數(shù),定 于杳冥,豈慮苞藏之心,能為國家之害?欲使其長守富貴,不觸刑書故也。上柱國、 郕國公梁士彥,上柱國、巳國公宇文忻,柱國、舒國公劉昉等,朕受命之初,并 展勤力,酬勛報效,榮高祿重。待之既厚,愛之實隆,朝夕宴言,備知朕意。但心 如溪壑,志等豺狼,不荷朝恩,忽謀逆亂。士彥爰始幼來,恆自誣罔,稱有相者, 云其應箓,年過六十,必據(jù)九五。初平尉迥,暫臨相州,已有反心,彰于行路。朕 即遣人代之,不聲其罪。入京之后,逆意轉(zhuǎn)深。忻、昉之徒,言相扶助。士彥許率 僮仆,克期不遠,欲于蒲州起事,即斷河橋,捉黎陽之關(guān),塞河陽之路,劫調(diào)布以 為牟甲,募盜賊而為戰(zhàn)士,就食之人,亦云易集。輕忽朝廷,嗤笑官人,自謂一朝 奮發(fā),無人當者。其第二子剛,每??嘀G,第三子叔諧,固深勸獎。朕既聞知,猶 恐枉濫,乃授晉部之任,欲驗蒲州之情。士彥得以欣然,云是天贊,忻及昉等,皆 賀時來。忻往定鄴城,自矜不已,位極人臣,猶恨賞薄。云我欲反,何慮不成。怒 色忿言,所在流布。朕深念其功,不計其禮,任以武候,授以領(lǐng)軍,寄之爪牙,委 之心腹。忻密為異計,樹黨宮闈,多奏親友,入?yún)⑺扌l(wèi)。朕推心待物,言刻依許。 為而弗止,心跡漸彰,仍解禁兵,令其改悔。而志規(guī)不逞,愈結(jié)于懷,乃與士彥情 意偏厚,要請神明,誓不負約。俱營賊逆,逢則交謀,委彥河東,自許關(guān)右,蒲津 之事,即望從征,兩軍結(jié)東西之旅,一舉合連橫之勢,然后北破晉陽,還圖宗社。 昉入佐相府,便為非法,三度事發(fā),二度其婦自論。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 “一萬日”,劉氏應王,為萬日天子。朕訓之導之,示其利害,每加寬宥,望其修 改??谡堊孕?,志存如舊,亦與士彥情好深重,逆節(jié)奸心,盡探肝鬲。嘗共士彥論 太白所犯,問東井之間,思秦地之亂,訪軒轅之里,愿宮掖之災。唯待蒲坂事興, 欲在關(guān)內(nèi)應接。殘賊之策,千端萬緒。惟忻及昉,名位并高,寧肯北面曲躬,臣于 士彥,乃是各懷不遜,圖成亂階,一得擾攘之基,方逞吞并之事。人之奸詐,一至 于此!雖國有常刑,罪在不赦,朕載思草創(chuàng),咸著厥誠,情用愍然,未忍極法。士 彥、忻、昉,身為謀首,叔諧贊成父意,義實難容,并已處盡。士彥、忻、昉兄弟 叔侄,特恕其命,有官者除名。士彥小男女、忻母妻女及小男并放。士彥、叔諧妻 妾及資財田宅,忻、昉妻妾及資財田宅,悉沒官。士彥、昉兒年十五以上遠配。上 儀同薛摩兒,是士彥交舊,上柱國府戶曹參軍事裴石達,是士彥府僚,反狀逆心, 巨細皆委。薛摩兒聞語,仍相應和,俱不申陳,宜從大辟。問即承引,頗是恕心, 可除名免死。朕握圖當箓,六載于斯,政事徒勤,淳化未洽,興言軫念,良深嘆憤!

        臨刑,至朝堂,宇文忻見高颎,向之叩頭求哀。昉勃然謂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頭之有!”于是伏誅,籍沒其家。后數(shù)日,上素服臨射殿,盡取昉敢、忻、士 彥三家資物置于前,令百僚射取之,以為鑒誡云。

        ○鄭譯

        鄭譯,字正義,滎陽開封人也。祖瓊,魏太常。父道邕,魏司空。譯頗有學識, 兼知鐘律,善騎射。譯從祖開府文寬,尚魏平陽公主,則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無 子,太祖令譯后之。由是譯少為太祖所親,恆令與諸子游集。年十余歲,嘗詣相府 司錄李長宗,長宗于眾中戲之。譯斂容謂長宗曰:“明公位望不輕,瞻仰斯屬,輒 相玩狎,無乃喪德也?!遍L宗甚異之。文寬后誕二子,譯復歸本生。

        周武帝時,起家給事中士,拜銀青光祿大夫,轉(zhuǎn)左侍上士。與儀同劉昉恆侍帝 側(cè)。譯時喪妻,帝命譯尚梁安固公主。及帝親總?cè)f機,以為御正下大夫,俄轉(zhuǎn)太子 宮尹。時太子多失德,內(nèi)史中大夫烏丸軌每勸帝廢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 安。其后詔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乃陰謂譯曰:“秦王,上愛子也。烏丸軌,上信 臣也。今吾此行,得無扶蘇之事乎?”譯曰:“愿殿下勉著仁孝,無失子道而已。 勿為他慮?!碧尤恢<绕瀑\,譯以功最,賜爵開國子,邑三百戶。后坐褻狎皇 太子,帝大怒,除名為民。太子復召之,譯戲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時 可得據(jù)天下?”太子悅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為宣帝。超拜開府、內(nèi)史 下大夫、封歸昌縣公,邑一千戶,委以朝政。俄遷內(nèi)史上大夫,進封沛國公,邑五 千戶,以其子善愿為歸昌公,元琮為永安縣男,又監(jiān)國史。譯頗專權(quán),時帝幸東京, 譯擅取官材,自營私第,坐是復除名為民。劉昉數(shù)言于帝,帝復召之,顧待如初。 詔領(lǐng)內(nèi)史事。

        初,高祖與譯有同學之舊,譯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傾心相結(jié)。至是,高祖為 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嘗在永巷私于譯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 留意焉。”譯曰:“以公德望,天下歸心,欲求多福,豈敢忘也。謹即言之?!睍r 將遣譯南征,譯請元帥。帝曰:“卿意如何?”譯對曰:“若定江東,自非懿戚重 臣無以鎮(zhèn)撫??闪钏骞?,且為壽陽總管以督軍事。”帝從之。乃下詔以高祖為揚 州總管,譯發(fā)兵俱會壽陽以伐陳。行有日矣,帝不悆,遂與御正下大夫劉昉謀,引 高祖入受顧托。既而譯宣詔,文武百官皆受高祖節(jié)度。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者 謀,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仲已至御坐,譯知之,遽率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 柳裘俱入。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執(zhí)之。于是矯詔復以譯為內(nèi) 史上大夫。明日,高祖為丞相,拜譯柱國、相府長史、治內(nèi)史上大夫事。及高祖為 大冢宰,總百揆,以譯兼領(lǐng)天官都府司會,總六府事。出入臥內(nèi),言無不從,賞賜 玉帛不可勝計。每出入,以甲士從。拜其子元璹為儀同。時尉迥、王謙、司馬消難 等作亂,高祖逾加親禮。俄而進位上柱國,恕以十死。

        譯性輕險,不親職務,而臟貨狼籍。高祖陰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廢放, 陰敕官屬不得白事于譯。譯猶坐事,無所關(guān)預。譯懼,頓首求解職,高祖寬諭之, 接以恩禮。及上受禪,以上柱國公歸第,賞賜豐厚。進子元璹爵城皋郡公,邑二千 戶,元洵永安男。追贈其父及亡兄二人并為刺史。譯自以被疏,陰呼道士章醮以祈 福助,其婢奏譯厭蠱左道。上謂譯曰:“我不負公,此何意也?”譯無以對。譯又 與母別居,為憲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詔曰:“譯嘉謀良策,寂爾無聞,鬻獄賣官, 沸騰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為不孝之鬼。有累幽顯, 無以置之,宜賜以《孝經(jīng)》,令其熟讀?!比郧才c母共居。

        未幾,詔譯參撰律令,復授開府、隆州刺史。請還治疾,有詔征之,見于醴泉 宮。上賜宴甚歡,因謂譯曰:“貶退已久,情相矜愍?!庇谑菑途襞鎳?,位上柱 國。上顧謂侍臣曰:“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guān)危難,興言念此,何日忘之!”譯 因奉觴上壽。上令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颎戲謂譯曰:“筆干?!弊g答曰: “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鄙洗笮?。未幾,詔譯參議樂事。 譯以周代七聲廢缺,自大隋受命,禮樂宜新,更修七始之義,名曰《樂府聲調(diào)》, 凡八篇。奏之,上嘉美焉。俄遷岐州刺史。在職歲余,復奉詔定樂于太常,前后所 論樂事,語在《音律志》。上勞譯曰:“律令則公定之,音樂則公正之。禮樂律令, 公居其三,良足美也。”于是還岐州。開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時年五十二,上遣 使吊祭焉。謚曰達。子元璹嗣。煬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譯佐命元功,詔追改封譯 莘公,以元璹襲。

        元璹初為驃騎將軍,后轉(zhuǎn)武賁郎將,數(shù)以軍功進位右光祿大夫,遷右候衛(wèi)將軍。 大業(yè)末,出為文城太守。及義兵起,義將張倫略地至文城,元璹以城歸之。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東解人,齊司空世隆之曾孫也。祖惔,梁尚書左仆射。父明, 太子舍人、義興太守。裘少聰慧,弱冠有令名,在梁仕歷尚書郎、駙馬都尉。梁元 帝為魏軍所逼,遣裘請和于魏。俄而江陵陷,遂入關(guān)中。周明、武間,自麟趾學士 累遷太子侍讀,封昌樂縣侯。后除天官府都上士。宣帝即位,拜儀同三司,進爵為 公,轉(zhuǎn)御飾大夫。及帝不悆,留侍禁中,與劉昉、韋、皇甫績同謀,引高祖入總 萬機。高祖固讓不許。裘進曰:“時不可再,機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計。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如更遷延,恐貽后悔。”高祖從之。進位上開府,拜內(nèi)史大 夫,委以機密。及尉迥作亂,天下騷動,并州總管李穆頗懷猶豫,高祖令裘往喻之。 裘見穆,盛陳利害,穆甚悅,遂歸心于高祖。后以奉使功,賜彩三百匹,金九環(huán)帶 一腰。時司馬消難阻兵安陸,又令喻之,未到而消難奔陳。高祖即令裘隨便安集淮 南,賜馬及雜物。開皇元年,進位大將軍,拜許州刺史。在官清簡,吏民懷之。復 轉(zhuǎn)曹州刺史。其后上思裘定策功,欲加榮秩,將征之,顧問朝臣曰:“曹州刺史何 當入朝?”或?qū)υ唬骸凹唇穸??!钡勰酥?。裘尋卒,高祖?zhèn)д呔弥?,謚曰安。 子惠童嗣。

        ○皇甫績韋纮

        皇甫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穆,魏隴東太守。父道,周湖州刺史、雍 州都督???nèi)龤q而孤,為外祖韋孝寬所鞠養(yǎng)。嘗與諸外兄博奕,孝寬以其惰業(yè),督 以嚴訓,愍績孤幼,特舍之??儑@曰:“我無庭訓,養(yǎng)于外氏,不能克躬勵己,何 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寬聞而對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學,略涉 經(jīng)史。周武帝為魯公時,引為侍讀。建德初,轉(zhuǎn)宮尹中士。武帝嘗避暑云陽宮,時 宣帝為太子監(jiān)國。衛(wèi)剌王作亂,城門已閉,百僚多有遁者??兟勲y赴之,于玄武門 遇皇太子,太子下樓執(zhí)績手,悲喜交集。帝聞而嘉之,遷小宮尹。宣政初,錄前后 功,封義陽縣男,拜畿伯下大夫,累轉(zhuǎn)御正下大夫。宣帝崩,高祖總己,績有力焉, 語在《鄭譯傳》。加位上開府,轉(zhuǎn)內(nèi)史中大夫,進封郡公,邑千戶。尋拜大將軍。 開皇元年,出為豫州刺史,增邑通前二千五百戶。尋拜都官尚書。后數(shù)載,轉(zhuǎn)晉州 刺史,將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實庸鄙,無益于國,每思犯難以報國恩。今偽陳 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滅?!鄙蠁柶涔剩兇鹪唬骸按笸绦?,一也;以有道伐 無道,二也;納叛臣蕭巖,于我有詞,三也。陛下若命鷹揚之將,臣請預戎行,展 絲發(fā)之效?!鄙霞纹鋲阎?,勞而遣之。及陳平,拜蘇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亂江南,州民顧子元發(fā)兵應之,因以攻績,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績 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冞z子元書曰:“皇帝握符受箓,合極通靈,受揖讓于 唐、虞,棄干戈于湯、武。東逾蟠木,方朔所未窮西盡流沙,張騫所不至。玄漠黃 龍之外,交臂來王;蔥嶺、榆關(guān)之表,屈膝請吏。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 于荼毒?;侍燧o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復生,吳、 會臣民,白骨還肉。唯當懷音感德,行歌擊壤,豈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 民,何須酒禮?吾是隋將,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況是足食足兵,高城 深塹,坐待強援,綽有余力。何勞踵輕敝之俗,作虛偽之辭,欲阻誠臣之心,徒惑 驍雄之志。以此見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曉諭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遠。” 子元得書,于城下頓首陳謝。楊素援兵至,合擊破之。拜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 俄以病乞骸骨,詔征還京,賜以御藥,中使相望,顧問不絕。卒于家,時年五十二。 謚曰安。子亻思嗣。大業(yè)之世,官至尚書主爵郎。

        韋者,京兆人也。仕周內(nèi)史大夫。高祖以有定策之功,累遷上柱國,封普 安郡公。開皇初,卒于蒲州刺史。

        ○盧賁

        盧賁,字子徵,涿郡范陽人也。父光,周開府、燕郡公。賁略涉書記,頗解鐘 律。周武帝時,襲爵燕郡公,邑一千九百戶。后歷魯陽太守、太子小宮尹、儀同三 司。平齊有功,增邑四百戶,轉(zhuǎn)司武上士。時高祖為大司武,賁知高祖為非常人, 深自推結(jié)。宣帝嗣位,加開府。

        及高祖初被顧托,群情未一,乃引賁置于左右。高祖將之東第,百官皆不知所 去。高祖潛令賁部伍仗衛(wèi),因召公卿而謂曰:“欲求富貴者,當相隨來?!蓖?語,欲有去就。賁嚴兵而至,眾莫敢動。出崇陽門,至東宮,門者拒不內(nèi)。賁諭之, 不去,瞋目叱之,門者遂卻。既而高祖得入。賁恆典宿衛(wèi),后承問,進說曰:“周 歷已盡,天人之望,實歸明公,愿早應天順民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备咦嫔?然之。及受禪,命賁清宮,因典宿衛(wèi)。賁于是奏改周代旗幟,更為嘉名。其青龍、 騶虞、硃雀、玄武、千秋、萬歲之旗,皆賁所創(chuàng)也。尋拜散騎常侍,兼太子左庶子、 左領(lǐng)軍、右將軍。

        時高颎、蘇威共掌朝政,賁甚不平之。柱國劉昉時被疏忌,賁因諷昉及上柱國 元諧、李詢、華州刺史張賓等,謀黜颎、威,五人相與輔政。又以晉王上之愛子, 謀行廢立。復私謂皇太子曰:“賁將數(shù)謁殿下,恐為上所譴,愿察區(qū)區(qū)之心。”謀 泄,上窮治其事。昉等委罪于賓、賁,公卿奏二人坐當死。上以龍潛之舊,不忍加 誅,并除名為民。賓未幾卒。

        歲余,賁復爵位,檢校太常卿。賁以古樂宮懸七八,損益不同,歷代通儒,議 無定準,于是上表曰:“殷人以上,通用五音,周武克殷,得鶉火、天駟之應,其 音用七。漢興,加應鐘,故十六枚而在一虡。鄭玄注《周禮》,二八十六為虡。此 則七八之義,其來遠矣。然世有沿革,用舍不同,至周武帝,復改懸七,以林鐘為 宮。夫樂者,治之本也,故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是以吳札觀而辯興亡。然則樂也 者,所以動天地,感鬼神,情發(fā)于聲,治亂斯應。周武以林鐘為宮,蓋將亡之徵也。 且林鐘之管,即黃鐘下生之義。黃鐘,君也,而生于臣,明為皇家九五之應。又陰 者臣也,而居君位,更顯國家登極之祥。斯實冥數(shù)相符,非關(guān)人事。伏惟陛下握圖 御宇,道邁前王,功成作樂,煥乎曩策。臣聞五帝不相沿樂,三王不相襲禮,此蓋 隨時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鄙暇箯闹?,即改七懸八,以黃鐘為宮。詔賁與儀同 楊慶和刪定周、齊音律。

        未幾,拜郢州刺史,尋轉(zhuǎn)虢州刺史。后遷懷州刺史,決沁水東注,名曰利民渠, 又派入溫縣,名曰溫潤渠,以溉舄鹵,民賴其利。后數(shù)年,轉(zhuǎn)齊州刺史。民饑,谷 米踴貴,閉人糶而自糶之。坐是除名為民。

        后從幸洛陽,上從容謂賁曰:“我始為大司馬時,卿以布腹心于我。及總百揆, 頻繁左右,與卿足為恩舊。卿若無過者,位與高颎齊。坐與兇人交構(gòu),由是廢黜。 言念疇昔之恩,復當牧伯之位,何乃不思報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殺卿,是屈法申 私耳?!辟S俯伏陳謝,詔復本官。后數(shù)日,對詔失旨,又自敘功績,有怨言。上大 怒,顧謂群臣曰:“吾將與賁一州,觀此不可復用?!焙蠡侍訛槠溲栽唬骸按溯?并有佐命之功,雖性行輕險,誠不可棄?!鄙显唬骸拔乙智涿?。微劉昉、 鄭譯及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當周宣帝時,以無 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宗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于我。我將為治,又 欲亂之。故昉謀大逆于前,譯為巫蠱于后。如賁之徒,皆不滿志。任之則不遜,致 之則怨,自難信也,非我棄之。眾人見此,或有竊議,謂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蘇威進曰:“漢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請。至尊仁育,復用此道以安之。” 上曰:“然?!彼鞆U于家,是歲卒,年五十四。

        史臣曰:高祖肇基王業(yè),昉、譯實啟其謀,當軸執(zhí)鈞,物無異論。不能忘身急 病,以義斷恩,方乃慮難求全,偷安懷祿。暨夫帝遷明德,義非簡在,鹽梅之寄, 自有攸歸。言追昔款,內(nèi)懷觖望,恥居吳、耿之末,羞與絳、灌為伍。事君盡禮, 既闕于宿心,不愛其親,遽彰于物議。其在周也,靡忠貞之節(jié),其奉隋也,愧竭命 之誠。非義掩其前功,畜怨興其后釁,而望不陷刑辟,保貴全生,難矣。柳裘、皇 甫績、盧賁,因人成事,協(xié)規(guī)不二,大運光啟,莫參樞要。斯固在人欲其悅己,在 我欲其罵人,理自然也。晏嬰有言:“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于 昉、譯見之矣。

      譯文及注釋

        ○劉昉

        劉昉,博陵望都人。

        父親孟良,大司農(nóng)。

        隨魏武入關(guān),北周太祖授他為東梁州刺史。

        劉昉生性狡猾,有奸術(shù)。

        北周武帝時,因他是功臣之子,而入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繼位后,他憑著技藝和奸佞而被宣帝親近,出入宮廷,寵幸冠絕一時。

        他被授為大都督,遷為小御正,與御正中大夫顏之儀都被親近、信任。

        宣帝不行時,召劉昉和顏之儀都到臥室里去,囑咐后事。

        宣帝啞巴了,不能再講話。

        劉昉看靜帝太小,不堪國家的負擔。

        劉昉素知隋高祖,又因他是皇后的父親的緣故,有大名于天下,于是與鄭譯謀劃,讓高祖輔佐朝政。

        高祖推辭,不敢承當。

        劉昉說:“你想干,就快點干。

        如不干,我劉昉就自己干了?!备咦嬗谑锹犃怂摹?/p>

        高祖為北周丞相后,以劉昉為司馬。

        當時宣帝的弟弟漢王宇文贊住在皇宮里,每每與高祖同帳而坐。

        劉昉把些美妓獻給宇文贊,宇文贊很高興。

        劉昉就便勸說宇文贊說:“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眾望所歸。

        靜帝是小孩子,不懂事,怎能干大事!現(xiàn)在,先皇帝剛剛?cè)ナ?,群情尚在擔憂。

        大王您暫回王府去。

        等事情安寧之后,您再入宮當天子,這是萬全之計呀!”宇文贊當時還未成人,見識很差勁,聽了劉昉這番話,以為是真的,于是聽了他的話。

        高祖因劉昉有定策之功,授他上大將軍,封他為黃國公,與沛國公鄭譯都是心腹。

        他們前后得的賞賜巨萬,出入都以甲士自衛(wèi),朝野矚目,稱為“黃、沛”。

        當時的人都這么說:“劉昉牽前,鄭譯推后?!眲P自恃其功,頗有驕傲之色。

        但他生性粗疏,特貪財利,富商大賈從早到晚都有很多在他家里。

        那時尉遲迥起兵反叛,高祖令韋孝寬討伐他。

        官軍到了武陟,諸將行動不一。

        高祖想派劉昉或鄭譯去監(jiān)軍,因此對他們說:“要派心腹去統(tǒng)領(lǐng)大軍,你們這兩個人,誰去???”劉昉說未曾為將,鄭譯又以母親年老為托辭,高祖不高興。

        高赹請求讓他去,于是派他去監(jiān)軍。

        因此高祖對他們的恩寵和禮遇漸漸差了。

        另外,王謙和司馬消難相繼謀反,高祖很擔憂,廢寢忘食。

        劉昉游玩縱酒,不以職責為念,相府的事情,多被遺忘丟下。

        高祖很記恨他,以高赹代他當司馬。

        此后劉昉一天天被疏遠猜忌。

        高祖受禪后,他升任柱國,改封為舒國公,閑居無事,高祖不再用他。

        劉昉自認為是佐命元勛,中途被疏遠,心里很不安。

        后遇京城鬧饑荒,皇上下令禁酒,劉昉卻派妾租房子,當壚賣酒。

        治書侍御史梁毗上奏高祖,彈劾劉昉,說:“我聽說顯貴的人要儆戒奢侈,滿盈的人要注意約束。

        劉昉既然位列群公之中,官階之高幾近于尹,得到的官爵比較久了,而且俸祿也很多,正應戒防滿盈,注意知足,怎么會求取賣酒的利潤,與人競爭刀尖尖那點小利,而去與酒鬼們親近,使家里成為逃亡者的窩子呢?如不糾察處理,何以嚴肅法紀?”有詔不處理他。

        劉昉郁郁不得志。

        當時柱國梁士彥、宇文忻都失職怨憤,劉昉與他們交往,多次來往。

        梁士彥的妻子很美,劉昉因此與她通奸,士彥不知道,與他感情更好,于是謀劃造反,答應推舉梁士彥為皇帝。

        后來事情泄露,皇上追究不放。

        劉昉自知躲不脫,默然無語。

        皇上下詔殺他。

        詔書說:我君臨四海,以仁愛為心。

        加上我起自布衣,入朝為帝,公卿之中,非親即友,地位雖不同,感情卻都是朋友之情。

        我護公卿的短處,成全公卿的長處,總想保護、養(yǎng)育大家,常常殷勤告戒、約束大家,言無不盡。

        天下的定數(shù),是由杳冥決定的,難道要擔心那包藏的禍心,能成為國家的禍害?我這么做,只是為了使他們長守富貴,不觸犯刑法罷了。

        上柱國、成阝國公梁士彥,上柱國、杞國公宇文忻,柱國、舒國公劉昉等人,在我剛受命為帝時,都出了大力。

        為感謝他們的功勞,他們都榮高祿重。

        我對他們好,愛他們也深,朝夕與他們喝酒交談,他們都很了解我的心。

        但他們心如溝壑一樣深,志如豺狼一樣狠,不感激朝廷的大恩,忽然謀劃造反作亂。

        梁士彥從小時起就愛胡說八道,他自稱有看相的說他正當天命,六十歲以后會作皇帝。

        剛平定尉遲迥,他暫居相州時,就有反叛之心,這是路人都知道的。

        我就派人代替他,不聲張他的罪過。

        入京之后,他的叛逆之意轉(zhuǎn)而更深。

        宇文忻、劉昉之徒,說愿扶持他。

        梁士彥答應率領(lǐng)僮仆造反,日期已經(jīng)不遠,想在蒲州起事。

        他們準備切斷河橋,守黎陽之關(guān),塞河陽之路,搶劫調(diào)往京師的布匹以作牟甲,招募盜賊以作戰(zhàn)士。

        去吃軍餉的人,也說很容易招集。

        他們輕視朝廷,嗤笑我,自稱一朝奮發(fā)造反,無人可阻擋。

        其次子梁剛,常??嗫鄤褡?;第三子梁叔諧,大大予以鼓勵。

        我聽到消息后,還怕冤枉他們,濫殺無辜,于是授士彥為晉州長官,想看看蒲州的真情。

        士彥得到任命很高興,說是老天相助。

        宇文忻和劉昉等人,也都及時來慶賀。

        宇文忻往日平定鄴城,因此驕傲得不得了,他已位極人臣,還恨賞賜太差,說:“我如想造反,還擔心不能成功?”他的怒色忿言,所到之處都在流傳。

        我深念其功,不計較其無禮,授他武侯,讓他領(lǐng)兵,讓他作干將,當心腹。

        宇文忻秘密定下反叛的計謀,甚至在宮廷之中樹結(jié)黨羽,奏請朝廷,讓他的很多親友入宮當宿衛(wèi)。

        我推心待人,言必照準。

        他仍不停止叛亂圖謀,心跡漸漸顯示出來。

        于是解除他掌管禁兵的職權(quán),讓他改悔。

        但他反志不成,心里更加郁結(jié),于是與梁士彥情意偏厚,他們邀請神明,誓不負約。

        他們一起謀反,一見面就謀劃,把河東交給梁士彥,自己管關(guān)右。

        蒲津之事,即望從征,準備兩軍結(jié)合,而成縱橫之勢,然后北破晉陽,回來奪取皇位。

        劉昉入佐相府以后,就為非作歹,他曾三次出事,有兩回都是他妻子出面負責。

        他常說,他的姓是“卯金刀”,名是“一萬日”,姓劉的應該當?shù)弁?,當一萬日天子。

        我教導他,引導他,告訴他利害,常常原諒他,望他改過。

        他口里請求讓他自新,心里一如往日。

        他也與梁士彥感情很深,他的叛逆之心相同,彼此都很了解。

        他曾與梁士彥談論太白星所犯,問東井之間事,盼望秦地叛亂;訪軒轅之里,希望皇宮里發(fā)火災。

        只等待蒲坂事發(fā),想在關(guān)內(nèi)接應叛軍。

        這些反賊的計策,真是千端萬緒。

        只是宇文忻和劉昉,名利、地位都很高,怎肯北面稱臣于梁士彥?原是各懷不遜,謀劃造反,一旦造反得逞,就會互相吞并。

        人的奸詐,到了如此地步!雖然國家有刑法,他們罪大惡極,不應赦免,但我想到草創(chuàng)之初,他們都表現(xiàn)出忠誠,因此我心里很憐憫他們,不忍心用極刑。

        梁士彥、宇文忻、劉昉,身為謀首,叔諧贊成其父謀反,義實難容,都已到極點。

        梁士彥、宇文忻、劉昉的兄弟叔侄,特別饒恕他們的性命,有官職的去職為民。

        梁士彥的小子女、宇文忻的妻子、女兒和小兒子都釋放。

        士彥、叔諧的妻妾及家產(chǎn)、田地、房屋,宇文忻、劉昉的妻妾及家產(chǎn)、田地、房屋,全部沒收歸官府。

        士彥、劉昉兩家,十五歲以上的男孩,全部流放到遠方。

        上儀同薛摩兒,是梁士彥的老朋友;上柱國府戶曹參軍事裴石達,是梁士彥的部下,他們的謀反情狀和叛逆野心,都告訴了他們。

        薛摩兒聽說謀反事,還與之應和,都不報告,應處以大辟之刑。

        但因為一問他們就承認并揭發(fā)了問題,可以免除他的官職,免于一死。

        我登基稱帝,到現(xiàn)在六年了。

        我只是白白地忙于政事,但教化卻未融洽。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心里輾轉(zhuǎn)思念,的確深深地嘆恨!臨刑時,到了朝廷上,宇文忻見了高赹,向他叩頭求哀。

        劉昉勃然大怒,對宇文忻說:“事已如此,何必去叩頭!”于是被殺,全部家產(chǎn)被沒收,家人沒官為奴。

        幾天后,皇上穿著喪服到射殿,把劉昉、宇文忻、梁士彥三家的家產(chǎn)全部放在前面,令文武百官射取之,以為鑒戒。

        ○鄭譯

        鄭譯字正義,滎陽開封人。

        祖父鄭瓊,魏國的太常。

        父親鄭道邕,北周的司空。

        鄭譯很有學問,又通曉音樂,善于騎射。

        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娶魏國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陽公主沒有兒子,周太祖就讓鄭譯過繼給她家。

        因此,鄭譯小時就被周太祖親近,總讓他與太祖諸子玩耍。

        十幾歲時,鄭譯曾到相府司錄李長宗處,長宗當眾與鄭譯嬉戲。

        鄭譯老著臉對長宗說:“明公您的地位、聲望都不輕了,人們都看著您,您卻這樣玩耍嬉戲,這不是喪德嗎?”長宗很奇異。

        鄭文寬后來生了兩個兒子,鄭譯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時,鄭譯開始當給事中士,后任銀青光祿大夫,轉(zhuǎn)任左侍上士。

        他與儀同劉日方總在皇上身邊。

        鄭譯那時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鄭譯娶梁國的安固公主。

        武帝親總?cè)f機后,以鄭譯為御正下大夫,繼而轉(zhuǎn)任太子宮尹。

        當時太子大多失德,內(nèi)史中大夫烏丸軌常勸武帝廢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總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詔,讓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于是私下里對鄭譯說:“秦王是皇上的愛子,烏丸軌是皇上的寵臣。

        我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蘇被廢、被殺的事呢?”鄭譯說:“愿殿下弘揚仁孝,不失為子之道而已,不要為別的事?lián)?。”太子以為然?/p>

        破賊以后,鄭譯因功勞最大,賜開國子爵,食邑三百戶。

        后來因他與皇太子過于親近,武帝大怒,削職為民。

        太子又召他去,鄭譯仍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

        他因此對太子說:“殿下何時可得天下?”太子高興,而更加親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繼位,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級提拔鄭譯當開府、內(nèi)史下大夫,封他為歸昌縣公,食邑一千戶,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內(nèi)史上大夫,晉爵為沛國公,食邑五千戶,又封他兒子鄭善愿為歸昌公,鄭元琮為永安縣男,又讓他監(jiān)修國史。

        鄭譯很專權(quán)。

        當時宣帝巡幸東京,鄭譯擅自將官府的建材據(jù)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職為民。

        劉日方多次對宣帝說,勸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詔讓他兼管內(nèi)史事。

        起初,高祖楊堅與鄭譯有同學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到這時,高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對鄭譯說:“我早想出京去輔佐藩王,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這托付給你,請稍稍給我留點意?!编嵶g說:“憑著你的功德、威望,天下歸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記?有機會我會馬上說的?!碑敃r,將要派鄭譯南征,鄭譯請派元帥。

        宣帝說:“你的意思怎樣?”鄭譯回答說:“若定江南,不是貴戚大臣不能鎮(zhèn)住。

        可讓隋公楊堅去,暫且讓他當壽陽總管,以監(jiān)督軍事?!毙勐爮牧怂脑挕?/p>

        于是下詔以高祖為揚州總管,鄭譯發(fā)兵,與楊堅相會于壽陽,以討伐陳國。

        他們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于是與御正下大夫劉日方商議,帶隋公回京受托。

        繼而鄭譯宣詔:文武百官都受高祖節(jié)度。

        當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官商議,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寶座跟前,鄭譯知道了,馬上率領(lǐng)開府楊惠及劉日方、皇甫績、柳裘一起入宮。

        宇文仲與顏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高祖因便抓了他們。

        于是假傳圣旨,又以鄭譯為內(nèi)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治內(nèi)史上大夫事。

        高祖為大冢宰后,總理萬機,以鄭譯兼任天官都府司會,總管六府諸事。

        鄭譯出入于高祖臥室之內(nèi),高祖對鄭譯,言無不從,賞賜的玉帛不計其數(shù)。

        鄭譯每次出入,都帶著甲士。

        授鄭譯之子鄭元王壽為儀同。

        當時,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造反作亂,高祖對鄭譯更加親近、禮遇。

        繼而升他為上柱國,恕他十次死罪。

        鄭譯生性淺薄,不管政務,但貪贓求貨。

        高祖悄悄地疏遠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廢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訴他的下級不要把什么事告訴鄭譯。

        鄭譯還坐在大廳上聽事,卻沒什么事要他處理。

        鄭譯害怕了,叩頭請求免職,高祖寬解他,以禮待他。

        高祖受禪后,鄭譯以上柱國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給他的賞賜很多。

        又把他的兒子鄭元王壽的爵位升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戶;鄭元王旬為永安男爵。

        又追贈鄭譯的父親和亡兄兩個人都當刺史。

        鄭譯因被疏遠,悄悄地叫來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幫助。

        他的奴婢上告鄭譯搞旁門左道。

        皇上對鄭譯說:“我沒有對不起你,你這么做,是什么意思?”鄭譯無話回答。

        鄭譯又與他的母親分居,被司法部門彈劾,因此被削職為民。

        皇上下詔書說:“鄭譯的好計謀,我再也聽不到了。

        他買獄賣官,沸沸揚揚,灌滿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殺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殺他、留他都不好,應該賜他一本《孝經(jīng)》,讓他熟讀?!弊屗c他母親一起居住。

        不久,有詔書讓鄭譯參加撰寫法律,又授他開府、隆州刺史。

        他請求回京治病,有詔書調(diào)他回京,皇上在禮泉宮見他。

        皇上賜宴,與他一起喝酒,很高興,因此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掛念、憐憫你?!庇谑腔謴退鎳木粑缓蜕现鶉墓俾?。

        皇上對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的時候,他幫我說話。

        想到這些,我哪天忘記過?”鄭譯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詔書,高赹開玩笑對鄭譯說:“筆干了?!编嵶g回答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么給你潤筆?”皇上大笑。

        不久,有詔讓鄭譯參加討論音樂之事。

        鄭譯以為,北周七聲廢缺,從大隋受命以來,應該用新的禮樂,另外修定七始,名叫《樂府聲調(diào)》,總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贊揚了他。

        不久鄭譯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詔回京到太常制定音樂。

        他前后所論音樂之事,都記在《音律志》里。

        皇上慰勞鄭譯說:“律令是你定的,音樂又是你校正的。

        禮、樂、律、令,你定了三種,的確值得贊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開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謚號叫“達”。

        他兒子鄭元王壽繼承爵位。

        煬帝剛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廢除。

        但因鄭譯是佐命開國的元勛,有詔追改封鄭譯為莘公,讓元王壽襲爵。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東解人,是齊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孫。

        祖父柳琰是梁朝的尚書左仆射。

        父親柳明,太子舍人、義興太守。

        柳裘年少時就很聰明,一二十歲就有美名,在梁朝時曾先后做過尚書郎、駙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軍隊包圍時,派遣柳裘到魏朝救和。

        不久江陵淪陷,柳裘于是到關(guān)中。

        北周明帝、武帝年間(557~578),柳裘從麟趾學士一直升到太子侍讀,封為昌東縣侯,后升天官府都上士。

        周宣帝即位,拜柳裘為儀同三司,由昌樂縣侯加封為昌樂縣公,轉(zhuǎn)任御史大夫。

        等到周宣帝無力臨朝時,柳裘留在宮中,與劉日方、韋..、皇甫績同謀,召高祖總理朝政。

        高祖堅決推辭。

        柳裘進言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事情已經(jīng)這樣,應早定大計。

        上天給您您不去拿,反受懲罰,假如猶豫不決,恐怕貽誤時機而后悔不及。”高祖聽從了柳裘的建議。

        升柳裘為上開府,拜內(nèi)史大夫,委之以機密大事。

        等到尉遲迥反叛時,天下騷亂,并州總管李穆五心不定,高祖令柳裘去勸說李穆,柳裘拜見李穆,曉之以利害,李穆大喜,于是歸附高祖。

        后柳裘因出使有功,高祖賜他彩緞三百匹、金九環(huán)帶一腰。

        當時司馬消難屯兵安陸,高祖又令柳裘去游說司馬消難,柳裘未到時司馬消難已投靠陳朝。

        高祖就令柳裘留在淮南作官,賞賜許多馬匹和雜物。

        開皇元年(581),柳裘進位大將軍,拜為許州刺史。

        柳裘為官清廉,官吏和百姓都擁戴他。

        后調(diào)任曹州刺史。

        這以后高祖想起柳裘定策的大功,想給他加官晉爵,將要征召他時,高祖回頭問朝中大臣說:“曹州刺史柳裘什么時候入朝?”有大臣回答說:“今年冬天?!备咦嬗谑亲髁T。

        不久柳裘去世,高祖悲傷了很久,謚他“安”,兒子柳惠繼承爵祿。

        ○皇甫績韋纮

        皇甫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

        祖父皇甫穆,魏國的隴東太守。

        父親皇甫道,北周的湖州刺史、雍州都督。

        皇甫績?nèi)龤q就成了孤兒,為外祖父韋孝寬所養(yǎng)育。

        他曾與諸位表兄下棋,韋孝寬因他懶于學業(yè),對他很嚴,但可憐他是孤兒,年紀又小,特別原諒他。

        皇甫績嘆氣說:“我沒有父母教訓,養(yǎng)在外祖父家,如不克己律己,自我勉勵,怎能成人?”他十分激動,讓別人打他三十棍子。

        孝寬聽說此事,對著他流淚。

        他于是精心好學,略涉經(jīng)書史書。

        北周武帝在當魯公時,引皇甫績?yōu)槭套x。

        建德初,他轉(zhuǎn)任宮尹中士。

        周武帝曾在云陽宮避暑,當時周宣帝為太子、監(jiān)國。

        衛(wèi)刺王造反作亂,京城城門已關(guān)上了,百官多有逃遁者。

        皇甫績聽說大難,急忙赴難,在玄武門遇上皇太子。

        太子下樓來,拉著皇甫績的手,悲喜交集。

        武帝聽說此事,嘉獎皇甫績,升他為小宮尹。

        宣政(578)初,錄他前后功勛,封他為義陽縣男爵,授他為幾伯下大夫,累功轉(zhuǎn)任為御正下大夫。

        周宣帝去世后,隋高祖總理萬機,皇甫績對此有功,這事記載在《鄭譯傳》里。

        升為上開府,轉(zhuǎn)任內(nèi)史中大夫,晉爵為郡公爵,食邑千戶。

        不久授他為大將軍。

        開皇元年(581),出京任豫州刺史,增加食邑,連前總共二千五百戶。

        繼而授他為都官尚書。

        幾年后,轉(zhuǎn)任晉州刺史。

        將赴任,跪拜高祖說:“我實在平庸,見識淺,對國家無益。

        因此常想赴難以報國家的大恩。

        現(xiàn)在陳國還在,按我看來,有三個條件,可以滅他?!被噬蠁柶渚壒剩矢兓卮鹫f:“以大吞小,這是一;以有道伐無道,這是二;接納陳國的叛臣蕭巖,對我國有供詞,這是三。

        陛下若命鷹揚之將,我請求參加其中,出點頭發(fā)絲那么大的小力?!被噬霞为勂鋲阎?,慰勞他,而打發(fā)他去。

        平定陳國后,授他為蘇州刺史。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蘇州州民顧子元發(fā)兵響應,因此讓他進攻皇甫績。

        兩邊相持了八十天。

        顧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績的恩典,在冬至日,派人送上牛肉和酒。

        皇甫績在給顧子元的信里說:“皇上承受天命,與神靈相通,受禪于北周,拋棄干戈。

        大隋國東邊超過了蟠木,東方朔也未去過;西邊包括了流沙,張騫都沒去過;北邊到黃龍府之外,與各酋長來往;南邊到了蔥嶺、榆關(guān),那里的百姓下跪,請求派官吏去治理。

        金陵的百姓,死而復生;吳郡、會稽的臣民,白骨上又出生了肉。

        你們只應感恩戴德,放聲歌唱,怎能夠自比瘋狗,反咬主人。

        你不是我的臣民,何必盡上酒之禮?我是大隋國的將領(lǐng),何必與你搞外交?即便是易子析骸,也未能相告,何況你是足食足兵,高城深溝,你只需坐待援兵,對付我就綽綽有余了,何必勞你學著輕薄的風俗,說些假話,想阻攔我這個忠臣的心,白白地想迷惑我軍驍雄的大志呢?想用這些來指望我們放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并曉諭百姓,如能迷途知返,現(xiàn)在還不晚?!鳖欁釉玫綍牛驮诔窍逻殿^認罪。

        楊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破了叛軍。

        授皇甫績?yōu)樾胖菘偣堋⑹葜T軍事。

        不久因病請求退休,有詔調(diào)他回京,賜他御藥。

        宮中的使者去看望他,絡(luò)繹不絕,相望于道。

        在家中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謚號叫“安”。

        他兒子皇甫亻思繼承爵位。

        大業(yè)年中(605~616),皇甫亻思官至尚書主爵郎。

        ○盧賁

        盧賁字子征,涿郡范陽人。

        父親盧光,北周國的開府、燕郡公。

        盧賁略略讀了點書,對音律頗有所知。

        北周武帝時,盧賁襲爵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戶。

        后來歷任魯陽太守、太子小宮尹、儀同三司。

        平定北齊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戶,轉(zhuǎn)任司武上士。

        當時隋高祖為大司武,盧賁知道高祖是非常人物,與他深深地交結(jié)。

        周宣帝繼位后,加授盧賁開府。

        高祖剛受宣帝托付總理朝政時,群情還不一致。

        高祖就把盧賁引到自己身邊。

        高祖將到東宮去,文武百官都不知他的去向。

        高祖悄悄地讓盧賁部署人馬,然后召來百官,對他們說:“想求富貴的,就跟我來?!贝蟪紓冏h論紛紛,有的想跟著去,有的想離開。

        盧賁率兵趕到,大臣都不敢動。

        高祖出崇陽門,到了東宮,東宮守門的衛(wèi)士不讓進去。

        盧賁曉諭他們,仍不行。

        盧賁張目呵斥,衛(wèi)士才讓開。

        繼而高祖才得進東宮。

        盧賁總是守衛(wèi)在高祖身邊。

        后高祖問他,他說:“周朝的氣數(shù)已完了,天人之望,實歸于明公您。

        望早點應天順民。

        天給您,您不要,就會反受其咎?!备咦嫔钜詾槿?。

        高祖受禪后,命盧賁清點宮中,主管守衛(wèi)。

        盧賁于是上奏,更改周代的旗幟,另取好名。

        其青龍旗、騶虞旗、朱雀旗、玄武旗、千秋旗、萬歲旗等旗名,都是盧賁取的名。

        不久授他散騎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左領(lǐng)軍、右將軍。

        當時高赹、蘇威共掌朝政,盧賁心里很不服氣。

        柱國劉日方當時被疏遠猜忌,盧賁因此勸上柱國元諧、李詢、華州刺史張賓等人,謀劃廢了高赹、蘇威,五個人共同輔佐朝政。

        又因晉王楊廣是皇上的愛子,謀劃廢立太子。

        又私下里對皇太子說:“盧賁想拜謁殿下,又怕皇上譴責,請明白我的區(qū)區(qū)之心?!庇嬛\泄露,皇上窮追此事。

        劉日方等人把罪過全推在張賓、盧賁身上。

        大臣們上疏要處死這兩個人。

        皇上因他們是創(chuàng)業(yè)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殺他們,把他們都削職為民。

        張賓不久就死了。

        一年多后,盧賁恢復爵位,任檢校太常卿。

        盧賁因古樂宮懸七八,損益不同,歷代的通儒,又沒個一致的說法,于是上表說:“殷商人以前,通行用五音。

        周武王滅商,得到鶉火、天駟之應,其音于是用七種。

        漢代,又加上應鐘,所以十六枚而在一..。

        鄭玄注《周禮》,以二八十六為..。

        這樣,那么七音、八音的意義,由來很久遠了啊。

        但世有沿革,取舍不同。

        到了北周武帝,又改為用七音,以林鐘為宮。

        那音樂,是治天下的根本,所以移風易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

        因此吳公子季札觀樂而辨別興亡。

        那么,音樂是動天地、感鬼神的。

        情發(fā)于心中,變?yōu)槁曇?,治亂就會相應表現(xiàn)出來。

        北周武帝以林鐘為宮,大概是周代將亡的征兆。

        而且林鐘是黃鐘派生的。

        黃鐘是君,而在臣之下,明明是大隋得天下的征兆。

        又,陰是臣,而居君位,更顯出我隋皇帝登基的吉祥。

        這實在是冥冥之中的事與人事相符,與一般的人事無關(guān)。

        伏請陛下治理天下,道逾前王,功成作樂,比以前更加燦爛。

        我聽說,五帝不相沿襲音樂,三王不相沿襲禮儀,這大概是因為要隨時改制,而不失雅正之道。”皇上最后聽了他的,就改七音為八音,以黃鐘為宮。

        有詔令盧賁與儀同楊慶和刪定北周、北齊音律。

        不久,授盧賁為郢州刺史,繼而轉(zhuǎn)任虢州刺史。

        后任懷州刺史,挖沁水東流,名叫“利民渠”。

        又流入溫縣,名叫“溫潤渠”,以灌溉鹽堿地,百姓靠渠得利。

        幾年后,轉(zhuǎn)任齊州刺史。

        百姓鬧饑荒,糧價猛漲。

        盧賁不讓別人賣糧,但自己卻去賣,因此被削職為民。

        后來,盧賁隨皇上到東都洛陽。

        皇上閑談時對盧賁說:“我剛當大司馬的時候,你對我推心置腹。

        我當丞相后,你常在我身邊。

        我與你可以說是老朋友了。

        你若沒有過錯,地位當與高赹相同。

        因你與叛逆交好,因此廢了你。

        但我念你往日的交情,又恢復你當州牧的地位,你怎么不思報效,到了這種地步?我不忍心殺你,這是枉法行私罷了?!北R賁拜伏謝罪,有詔恢復原職。

        幾天后,與皇上交談時,有違皇上旨意。

        他又自敘功績,口出怨言。

        皇上大怒,對群臣們說:“我將給盧賁一個州,我看他不能再重用了!”后來,皇太子為他說:“這些人都有佐命開國之功,雖然他們品性輕薄,但的確不能拋棄他們?!被噬险f:“我抑屈他,是想保他的性命。

        沒有劉日方、鄭譯和盧賁、柳裘、皇甫績等人,那么我就不會到今天這個樣子。

        但這些人都是反復無常的家伙。

        在周宣帝時,他們憑著無賴而得寵。

        到宣帝病重時,顏之儀等人請求用宗室的王爺輔政,這些人行詐,宣帝才讓我輔政。

        我想治天下,他們又想搗亂。

        所以劉日方謀反于前,鄭譯為巫惑于后。

        像盧賁這些家伙,心里總是不滿的。

        用他們吧,他們又不謙遜;不用吧,又會招來他們的怨恨。

        是他們難得讓人信任,不是我拋棄他們。

        眾人見了這些,也許有人私下議論,說我對不起功臣,其實不然。”蘇威進言說:“漢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讓他們?nèi)氤?/p>

        皇上仁愛,再用此法來安頓他們吧?!被噬险f:“行?!庇谑菑U盧賁于家。

        盧賁這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06619508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