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王寢疾,召太公望,太子發(fā)在側(cè),曰:“嗚呼!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今予欲師至道之言,以明傳之子孫。”
太公曰:“王何所問?”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薄?/p>
譯文及注釋
文王臥病在床,召見太公,當(dāng)時太子姬發(fā)也在床邊。文王說:“唉!上天將要結(jié)束我的壽命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給您了?,F(xiàn)在我想聽您講講至理明言,以便明確地傳給子孫后代。”
太公問:“您要知道些什么呢?”
文王說:“古代圣賢的治國之道,應(yīng)該廢棄的是什么,應(yīng)該推行的又是哪些,您能夠把其中的道理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回答道:“見到善事卻懈怠不做,時機來臨卻遲疑不決,知道錯誤卻泰然處之,這三種情況就是先圣治國之道所應(yīng)廢止的,柔和而清靜,謙恭而敬謹(jǐn),強大而自居弱小,隱忍而實剛強,這四種情況是先圣治國之道所應(yīng)推行的。所以,正義勝過私欲,國家就能昌盛;私欲勝過正義,國家就會衰亡;敬謹(jǐn)勝過懈怠,國家就能吉祥;懈怠勝過敬謹(jǐn),國家就會滅亡。”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9831824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