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炎興下帙五十。
起紹興二年正月,盡四月。
紹興二年正月車駕駐蹕紹興府。
車駕幸臨安府。
是時百避開官府皆草創(chuàng)往往草舍以杭州州治為大內(nèi)臨安府遷於奉國寺基。
十二日甲辰曹成受湖南二廣宣撫司招安。
曹成執(zhí)湖南安撫使向子諲據(jù)道廷有詔撫諭成如愿赴行在即仰放散江淮等路兵民外有堪出戰(zhàn)人將帶赴行在聽張招討節(jié)制群眾不愿聽張招討節(jié)制洶洶欲亂湖南二廣宣撫司都總制兼參議官馬擴昔為節(jié)制應援軍馬使駐軍大名時會遣人往諭成成即納款聽命至是馬遣使臣張布齋劄子欲招成成受招安乃入出子諲。又乞差人知道州參謀范直方曰:曹成不可招促之使赴行在馬曰:彼既不愿遠出萬一促之是促使散而為亂也。不。若招之藉以為用宣撫使吳敏惑走訪之議馬與直方入議狀馬議曰:曹成自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襲攻安仁縣刦掠財糧執(zhí)安撫向龍圖入道州某蒙宣撫相公。
令當面口念語言寫成招撫曹成一行人馬劄子差使臣張布齋去投下卻於今年正月十二日曹成差使臣劉睿機宜馮志與張布同來稱放出向龍圖乞差人知道州。又再準備將領魏富齋到申狀開具所準樞密院劄子及詔書內(nèi)事件并事目內(nèi)說愿得相公指差一去處某觀敵人之情既懼遠赴行在。且畏屬張招討群情洶洶思欲關散雖曹成有不得而制之者大眾一潰為患難量某已將所差到馮志等說諭禍福示以相公恩威信義使之解甲聽命馮志等莫不欣喜順從愿候使司分擘使喚某所請聽彼歸降愿約一眾上下悉與安排無令失所某提軍馬親至道州入曹成軍中撫定分撥揀選強壯添隸五軍聯(lián)絡隊伍進兵長沙制服馬友上副朝廷委任相公之意下安三路驚擾失業(yè)之民止是二月中可以就緒不然失此機會不惟湖湘重困大系朝廷之憂師老財殫無以善後上負朝廷之責下起兵民之怨雖欲保身不可得也。某職在都統(tǒng)當此敵人開闔之時在亟欲以弭禍難伏乞相公詳酌二者之議究其是非斷決歸一或罷某都統(tǒng)制放歸田野或止絕參謀橫議無為含糊以誤國事敏曰:柰何參議是故人某退曰:聽用故人之言不采正論可與共事乎!望日以詩獻敏有曰:未敢此時非趙括已愁他日類出豐遂辭職拂袖歸臥溪敏遣騎追之復還或聞馬去。又數(shù)日敏以資學宮祠之命到成即復散亂湖廣被其害直方得郡而去。
遣史曰:是時王次翁在廣右有二《詩》曰:徙新曲突論無憑太尉山中混耦耕頭額爛焦會未錄參謀先已享專城近來出處事何如先輩風流埽地無忽有子充驚末俗一言未契便長驅(qū)。
楊惟忠誘楊勍而殺之。
楊勍初會陷處州作過後隨朱勝非在吉州聚兵其心常欲復反屯於吉州朝廷命楊惟勍敘同姓這歡邀勍會飲伏兵誅之遂并其軍亦有奔潰而寇湖南者。
張俊加檢校少保定國軍節(jié)度使。
沈與求偽御史中丞。
制曰:(舊校云:此制程俱撰見北山集)御史(中丞)執(zhí)法上以廣人主之聰明次以肅朝廷之綱紀非通達國體特立不回未有能任厥官而厭輿論者也。具官沈與求學識精敏性質(zhì)端方簡自朕心周歷三院比從郡守再陟臺端。
不吐風而茹柔每閉邪而陳善謀猷所及啟沃滋多進長霜臺益觀遠業(yè)當使群工庶尹知風憲之尊君子小人適消長之分時爾之賴往其懋哉!。
遺史曰:與求自侍御史除御史中丞時軍儲窘乏與求極陳屯田利害為古今集議上下二篇上之。又禁衛(wèi)單寡兵權(quán)不在朝廷與求上言仰惟陛下移蹕東南將圖恢復之舉先務之急宜莫如兵漢有南北軍唐有府兵纊騎之法既壞猶有內(nèi)外諸鎮(zhèn)之兵上下維持使無偏重之勢其意遠矣。今圖大舉而兵權(quán)不在朝廷雖有樞密院及三省兵部尚書兵部但舉行文書而已愿詔大臣講求利害而舉行之使人情不駭而兵政益修助成經(jīng)理中興之志。
二十三日乙卯岳諒臣知滁州。
先是權(quán)知滁州梅俊迪為王才所殺鎮(zhèn)撫使劉綱乃以張格格非權(quán)知滁州也。格非字正夫濮州人先權(quán)清流縣丞俊迪權(quán)知州也。格非權(quán)通判格非權(quán)知州日嘗呼虞候陳用一聲不應即命斬之人皆股慄格非在滁州郭仲威馀黨犯境格非以腹心數(shù)十舟依山險以避之往來於城中而已其在城中也。即以厚賞募人發(fā)掘窖埋遣物其所得甚多清流縣吏許原以女獻格非格非寵愛之乃用原為腹心使原往行在料理得正任告身并鑄州縣官司印記原取太原路歸遇被殺敕與印記不知所在由是州境稍甯息江東安撫大使葉夢得乃奏乞差岳諒臣知滁州以代格非(格非受代)厚載而行至烏衣市諒臣已給枷在烏衣市榜曰:枷張格非格非懼棄舟而去,於是所齋之物復歸官庫諒臣聞鄉(xiāng)村尚有食人者命捕之一日捕到六人諒臣曰:如何得食人曰:無糧可食諒臣曰:汝之罪(。若何)曰:自知必死乞快死而已諒臣曰:吾貸爾死爾為我捕捉周智張九二人最嗜信紙人者也。六人曰:愿執(zhí)之以獻諒臣問其期曰:期以旬日諒臣許之六人者旬日內(nèi)果執(zhí)周智張九至諒臣詰之無異辭即日凌遲處斬於市中自是食人者遂止掠臣清介自守惟一友僧隨行郡事之馀多瞑目獨坐滁人久猶思之。
二十五日丁巳宣州人。
韓世清屯於宣州其部兵多欲作過者先是賣蒸餅者皆叫去。且個二十五裹外一般蓋言一個賣二十五錢裹外皆是白面也。數(shù)日閑人我驚惶或傅韓觀察軍中人欲自西廟巷放火為號內(nèi)外皆火刦掠民財者至日西廟巷果先火倏忽在裹城外皆火世清往來彈壓遂不至刦掠實正月二十五日也。州人始悟一個二十五裹外一般謂是世清部曲之暗號知州李彥密遣監(jiān)稅趙令告於朝遂有李光王瓊之行。
二月吏部尚書李光為淮西招撫使王燮為事使。
李光王燮除淮西招撫副使謀取韓世清也。。
翟琮襲金人於絳州垣曲縣敗之。
金人侵陜右翟興令其子琮乘隙潛渡黃河襲金人於降州垣曲縣敗之。
知商州軍州事董先叛附於偽齊。
董先字覺民洛陽人初從翟興軍與金人戰(zhàn)勇功為多先是翟興以節(jié)制軍馬屯於商州也。會先有耿氏之迫來依於興興釋其禍先感之以兄事興俄翟興俾先知商州先中心慚慊密有害興意因樽酒閑伏兵甲執(zhí)興於座上以制司之命械興令蘇堅衛(wèi)送至制司欲於中途殺興行方兩吉宿山林庵舍中興夜夢。若神人告之使去既覺則群卒熟寢興乃荷械而去逮虐待至洛南農(nóng)家人識之咨嗟熟視遂破其械以糗糧送興使遠去興之二子一女二妾群婢與表弟崔三舍人皆被害興既脫復得麾下舊兵千馀人往來商〈豸虎〉閑先既與興為仇而劉豫勢亦漸盛。且侵於商先遂以商州叛附於劉豫。
三月一日壬辰朔李光王燮執(zhí)韓世清於宣州送行在所。
李光以淮西置制使往淮西措置群盜王燮為副二月晦日到宣州東門外下寨有韓世清下壕寨官白世清不可出城世清下問其故壕寨曰:李尚書往淮西而下寨甚嚴非過軍也。必有謀耳世清曰:我何罪是日以朔旦出城見光就留之乃曰:得旨揀軍欲往淮西可批報諸軍令素隊出城以備點揀世清欲上馬馬已牽去世清不得已遂批報諸軍令素隊出城,於是執(zhí)世清以歸。
沈與求上言乞卻諸軍將進物。
是時大將入覲有進繪帛方物者用分賜六宮御史中丞沈與求上言以謂此事雖微自政和宣和以來進獻稍侈今艱虞之時不宜有此乞斥還之上嘉納仍降扎獎諭與求,於是兩浙轉(zhuǎn)運使重任康國自溫州奏發(fā)宣和閑所制閑金肖金屏障什物上命止之而康國已津發(fā)至行在所與求奏曰:吾君勤儉德侔大。
禹漢文帝以下不足道也。異時駐蹕廣陵有進器用華靡者亟命焚之通衢今康國不識事君之禮尚習故態(tài)欲以微物累盛德乞用廣陵故事斥而焚之乃顯黜康國明示好惡。且為濉希旨之戒從之。
七日戊戌霍明殺桑仲於郢州。
桑仲以屢敗於金州乃移文於郢州令霍明攻金州曰:金州草寇遮道盡當剿除明不從每報之曰:不知金州草寇遮道主名為誰仲陰怒之。且有殺明之意明以措置郢州頗有條理市井買賣漸有向生意近城多種二麥亦有戀郢之心仲以六十騎徑趨郢州先以二十騎疾馳入城四十騎倘未到仲每下馬必梳頭為明所殺拘二十人入獄令供仲反狀以報朝廷初有譖隨州官吏侵欺官物入已者仲乃令於洪山(維摩)院置獄取勘周節(jié)推以下官十馀員盡被追攝枷拷不勝其苦伍點檢者實主其事後仲遣伍點檢往朝廷得空頭官告二百道由靠邊發(fā)府云:夢縣歸而周節(jié)推方為知縣時仲已被殺周節(jié)推銜被勘拷掠之冤遣人殺伍點檢於路而官告莫知所在仲在襄陽也。以趙去疾為通判仲互李橫為鎮(zhèn)撫使去疾猶為通判後勸歸朝去疾被召見上問桑仲如何人去疾曰:忠義人也。上間其故去疾曰:臣嘗見桑仲為臣說必欲取東京獻朝廷只待乞兩個文官與二子上惻然感動命特與仲兩子文官。
楊沂中為神武中軍統(tǒng)制。
楊沂中字正夫代州人子弟所弓馬合格出身知麟州死事宗閔之孫麟州建甯縣死事震之子也。。
王寇屠宿州。
王彥及董先戰(zhàn)〈豸虎〉州界。
自此王彥及董先屢戰(zhàn)矣。。
二十二日癸丑偽齊以兵犯翟興中軍興力戰(zhàn)死之。
先是偽齊劉豫嘗遣偽迪功郎蔣頤持書傅賊(此字改作金人)語以王封誘翟興興叱之曰:我大宋臣也。豈肯受賊之(刪此二字)偽命不啟緘而焚賊(刪此字)書戮頤于市豫計不行復誘興麾下裨將楊韋金潤陰約內(nèi)應以謀害興是日賊(改作金)兵徑趨中軍寨興親迎賊與戰(zhàn)遂陷重圍中賊奮擊之興力戰(zhàn)不勝墜馬遇害年六十。
四月桑仲為神武左副軍統(tǒng)制。
先是桑仲遣人告朝廷愿宣力取京師乞朝廷出兵於淮南為聲援朝廷信之議以大臣為都督遂大舉兵即以仲為神武左副軍統(tǒng)制是時仲已為郢州霍。
明所殺矣。。
劉豫陷壽春府。
劉豫偽左丞相張孝純罷以偽右丞相劉麟獨秉政。
李橫以兵圍郢州。
霍明殺桑仲於郢州也。襄陽走報鄧州李橫橫初未信三報方信橫遂令其眾盡縞素李道在隨州亦縞素皆率其眾會襄陽之兵盡著白衣戴白巾圍郢州聲言為桑仲報仇。
誅韓世清。
世清屯於斬州嘗欲立趙令俊為皇帝不克及宣州火被執(zhí)至行在坐前罪誅之。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
※卷一百五十??庇?。
曹成既受招安可促之使赴行在(誤作曹成不可招促之使赴行在)。
在亟欲以弭禍難(在字衍)柰何參謀是故人(謀誤作議)翌日以詩獻敏(翌誤作望)楊勍初會陷虔州(虔誤作處)丁巳宣州火(火誤作人)仍顯斥康國(仍誤作乃斥誤作黜)楊偉(誤作楊韋)。